"秉时御气暮春初":在暮春之初,顺应时节,感受着春日的气息,
"灵沼灵台艳裔舒":灵沼灵台一片艳丽繁茂的景象舒展开来。
"似毯绿茵承步辇":像毯子一样的绿茵承接皇帝的步辇,
"含胎红杏倚玫除":含着花苞的红杏倚靠在长满玫瑰的台阶旁。
"下空回雁无忧弋":天空中的回雁无忧无虑地飞翔,不用担忧被射猎,
"画水文鳞底用渔":画着花纹的水中鱼儿,也不需要用渔具去捕捞。
"满眼韶光如有待":满眼都是美好的春光,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东风著意为吹嘘":东风好像有意地吹拂着。
# 著:一作着。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秉时御气暮春初,灵沼灵台艳裔舒。”这两句诗中“秉时御气”点明了乾隆帝顺应时节,驾驭着春气,“暮春初”明确了时间。“灵沼灵台”指圆明园中的景观,“艳裔舒”描绘出景色艳丽繁茂、舒展开来的样子,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美好的基调。颔联:“似毯绿茵承步辇,含胎红杏倚玫除。”这两句诗中“似毯绿茵”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绿茵比作毯子,形象地写出了绿茵的柔软和茂密。“承步辇”则增添了一种皇家的气派。“含胎红杏”将红杏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红杏含苞待放的状态,“倚玫除”描绘出红杏倚靠在长满玫瑰的台阶旁的画面,富有美感。颈联:“下空回雁无忧弋,画水文鳞底用渔。”这两句诗中“下空回雁”描写了天空中的回雁自由飞翔的情景,“无忧弋”强调了它们无忧无虑的状态。“画水文鳞”描绘了水中鱼儿身上花纹的美丽,“底用渔”表示不需要用渔具去捕捞,体现了自然生物的自在和安详。尾联:“满眼韶光如有待,东风著意为吹嘘。”这两句诗中“满眼韶光”描绘出眼前一片美好的春光,“如有待”将春光拟人化,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东风著意为吹嘘”则进一步强调了东风的主动性,仿佛东风有意地吹拂着,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表达了乾隆帝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上一篇:清·黄景仁《安庆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