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tóng

朝代:清作者:查慎行浏览量:3
jiāng
shì
西
lái
wān
wān
zhà
jīng
fēng
xiāng
guān
bǎi
jiā
xiǎo
hái
chéng
xiàn
sān
miàn
chéng
què
shān
fān
yǐng
fēng
wài
tān
shēng
duì
chuáng
jiān
suō
yān
yán
líng
jìn
cán
kuì
qīng
liú
zhào
yán

译文

江水从西边奔腾而来,拐过一道又一道弯,突然惊觉此地的风光景物与故乡大不相同。仅仅百户人家的小聚落,竟然也构成了一个县城,三面没有城墙,只倚靠着青山。枫叶之外,帆影在江面上轻轻摇曳,滩头的水声汩汩作响,夹杂着水车磨坊的声音。头戴烟雨斗笠、身披蓑衣的行人渐近严子陵垂钓处,面对这澄澈的江水映照出的游子容颜,不禁心生惭愧。

逐句剖析

"江势西来湾复湾":江水从西边奔腾而来,拐过一道又一道弯,

"乍惊风物异乡关":突然惊觉此地的风光景物与故乡大不相同。

"百家小聚还成县":仅仅百户人家的小聚落,竟然也构成了一个县城,

"三面无城却倚山":三面没有城墙,只倚靠着青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枫叶之外,帆影在江面上轻轻摇曳,

"滩声汩汩碓床间":滩头的水声汩汩作响,夹杂着水车磨坊的声音。

"雨蓑烟笠严陵近":头戴烟雨斗笠、身披蓑衣的行人渐近严子陵垂钓处,

"惭愧清流照客颜":面对这澄澈的江水映照出的游子容颜,不禁心生惭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过桐庐》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雨后桐庐山水为背景,描绘江流蜿蜒、帆影枫叶等自然景致,同时融入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省。首联总写江势之奇,颔联勾勒小县依山傍水之貌,颈联聚焦滩声帆影的细节,尾联收束于自省之情。语言凝练而画面感极强,既有山水清音,亦含人生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馀。号他山,又号查田,晚年自号初白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少从黄宗羲、钱澄之受学,康熙间以举人召值南书房,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查慎行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祯、赵执信和朱彝尊并称“国初六家”。其诗多写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为清初宋诗派名家。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江势西来弯复弯”,以简洁白描勾勒江水走势,“弯复弯”叠词妙用,凸显江流曲折,为全诗奠定行旅观览基调,拉开山水画卷。“乍惊风物异乡关”,“乍惊”写诗人骤然见异乡风物的触动,自然过渡,从江景转到对桐庐整体感受,开启异乡行旅的情感抒发。颔联“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对仗精巧,写桐庐虽规模小却成县,且无城郭依托青山的独特格局,以极简笔墨绘城邑风貌,暗含对当地地理人文的新奇感。颈联“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视觉与听觉交融,“依依”状帆影轻柔,“汩汩”摹滩声喧响,枫叶添秋意,碓床显生活,勾勒桐庐江畔生动画面,尽显自然与人文谐和。尾联“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借蓑衣斗笠的渔隐意象,关联严光隐居处,诗人面对清流照影,因追思隐士高风,反观自身行旅漂泊、难及隐逸境界而惭愧,收束全诗,将山水观感与人文追慕、自我省思融合,深化行旅情感,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仓央嘉措《情诗(其三十)》

下一篇:清·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