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势西来湾复湾":江水从西边奔腾而来,拐过一道又一道弯,
"乍惊风物异乡关":突然惊觉此地的风光景物与故乡大不相同。
"百家小聚还成县":仅仅百户人家的小聚落,竟然也构成了一个县城,
"三面无城却倚山":三面没有城墙,只倚靠着青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枫叶之外,帆影在江面上轻轻摇曳,
"滩声汩汩碓床间":滩头的水声汩汩作响,夹杂着水车磨坊的声音。
"雨蓑烟笠严陵近":头戴烟雨斗笠、身披蓑衣的行人渐近严子陵垂钓处,
"惭愧清流照客颜":面对这澄澈的江水映照出的游子容颜,不禁心生惭愧。
清代诗人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馀。号他山,又号查田,晚年自号初白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少从黄宗羲、钱澄之受学,康熙间以举人召值南书房,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查慎行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祯、赵执信和朱彝尊并称“国初六家”。其诗多写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为清初宋诗派名家。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
1. 分段赏析
首联“江势西来弯复弯”,以简洁白描勾勒江水走势,“弯复弯”叠词妙用,凸显江流曲折,为全诗奠定行旅观览基调,拉开山水画卷。“乍惊风物异乡关”,“乍惊”写诗人骤然见异乡风物的触动,自然过渡,从江景转到对桐庐整体感受,开启异乡行旅的情感抒发。颔联“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对仗精巧,写桐庐虽规模小却成县,且无城郭依托青山的独特格局,以极简笔墨绘城邑风貌,暗含对当地地理人文的新奇感。颈联“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视觉与听觉交融,“依依”状帆影轻柔,“汩汩”摹滩声喧响,枫叶添秋意,碓床显生活,勾勒桐庐江畔生动画面,尽显自然与人文谐和。尾联“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借蓑衣斗笠的渔隐意象,关联严光隐居处,诗人面对清流照影,因追思隐士高风,反观自身行旅漂泊、难及隐逸境界而惭愧,收束全诗,将山水观感与人文追慕、自我省思融合,深化行旅情感,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