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旧事一芜城":南朝的旧事早已远去,广陵如今就像一座荒芜的城,
# 芜城:芜城,扬州故城。鲍照曾作《芜城赋》,即写扬州故城。,南朝:宋、齐、梁、陈四朝。
"故国飘零百感生":我飘零在这故国之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 故国飘零:指河山破碎。
"柳影天涯随去辇":当年皇帝车辇远去,柳影在天涯随着那车辇移动,
"杨花江上变浮萍":如今杨花飘落江上,变成了浮萍。
"远山依旧横新黛":远处的山峦依旧如往日般横卧着,新添的黛色未曾改变,
# 黛:青黑色颜料。
"断岸还看散冷萤":断残的堤岸旁,还能看到点点散发着清冷光芒的萤火虫。
# 冷萤:发着冷光的萤火。
"今日广陵思往事":今日身处广陵,不禁想起往昔的事情,
"十年前亦号承平":就在十年前,这里还号称是太平盛世呢。
# 承平:太平。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描绘了扬州城的兴衰,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感叹以及对清兵大屠杀的愤慨。借南朝旧事、柳影杨花、远山断岸等景象,写出了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破败,抒发了诗人的百感交集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回归现实,昔日的“承平”转瞬成今日的破败,既暗合南朝“芜城”的历史轮回,又以近十年的变迁影射现实中王朝由盛转衰的仓促与无常,含蓄批判了时代动荡背后的统治问题,借历史的镜鉴讽刺当下的时局,让“怀古”与“讽今”在时空对照中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此句以“南朝旧事”暗指明季扬州所遭受的劫难。明朝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在地理位置上都处于南方,可称“南朝”。刘宋时广陵发生的战乱,是扬州首次经历的重大劫难,将其与明季扬州之事类比,自然且贴切。加之鲍照《芜城赋》对那场灾难细致入微的刻画,当人们看到“芜城”二字,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扬州残破的模样,脑海中浮现出“泽葵依井,荒葛罥途”“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等凄惨景象。如此一来,“故国飘零”不再仅仅是对山河破碎的简单感慨,而是一幅令人痛心疾首、不忍直视的悲惨图景。诗的中间两联具体描绘扬州往昔的繁盛与如今的衰败,借历史旧事为喻。“柳影”“杨花”“冷萤”皆与隋炀帝的典故相关。隋炀帝开通运河后,在河岸大量种植杨柳,后人称之为隋堤。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柳影天涯随去辇,杨花江上变浮萍”,意味着昔日隋炀帝出行时的盛景,随着他的离世一去不返,如今杨柳也变得稀疏残败。后一句还另有深意,传说浮萍是杨花落入水中所化,杨花飘落象征着春天消逝,正如苏轼在杨花词《水龙吟》中所写“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春天的凋零与隋炀帝故事所蕴含的衰败之意相呼应。这两句从昔日的繁华写到今日的衰落,而后“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则由今日的衰败联想到昔日的昌盛。“远山”指江南的山峦,欧阳修曾在扬州建平山堂,苏轼追忆此事时写道“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新黛”描绘出青翠的山色。“冷萤”源自隋炀帝在扬州收集萤火虫,夜间放出,光照如白昼的典故,杜牧的《扬州》诗中“秋风放萤苑”也提及此事。隋炀帝放萤夜游体现了扬州昔日的繁华,欧阳修、苏轼所处时代的扬州同样歌舞升平。如今诗人看到远山、断岸,不禁忆起往昔,“依旧”“还看”二词,流露出无尽的感伤。这四句描写扬州的兴衰变化,有三句关联到隋代,因为隋代是扬州的鼎盛时期,可作为繁华的代表。而且,隋代扬州的兴衰象征着一个王朝的更迭,明末扬州在改朝换代之际破败,寓意着明朝灭亡、清朝兴起,正是这种政治寓意,让诗人反复以隋代扬州之事为喻。“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往事”即指中间两联所描绘的扬州昔日盛景。今日追忆,心中满是向往与悲伤。“亦”字巧妙地将怀古与伤今之情相连,点明诗人在这伤心之地“百感生”的真正原因。尾联在结构上收束全诗,是情感的汇聚点。
下一篇:清·宋琬《舟中见猎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