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ǎng
广
líng

朝代:清作者:谈迁浏览量:4
nán
cháo
jiù
shì
chéng
guó
piāo
líng
bǎi
gǎn
shēng
liǔ
yǐng
tiān
suí
niǎn
yáng
huā
jiāng
shàng
biàn
píng
yuǎn
shān
jiù
héng
xīn
dài
duàn
àn
hái
kàn
sàn
lěng
yíng
jīn
guǎng
广
líng
wǎng
shì
shí
nián
qián
hào
chéng
píng

译文

南朝的旧事早已远去,广陵如今就像一座荒芜的城,我飘零在这故国之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当年皇帝车辇远去,柳影在天涯随着那车辇移动,如今杨花飘落江上,变成了浮萍。远处的山峦依旧如往日般横卧着,新添的黛色未曾改变,断残的堤岸旁,还能看到点点散发着清冷光芒的萤火虫。今日身处广陵,不禁想起往昔的事情,就在十年前,这里还号称是太平盛世呢。

逐句剖析

"南朝旧事一芜城":南朝的旧事早已远去,广陵如今就像一座荒芜的城,

# 芜城:芜城,扬州故城。鲍照曾作《芜城赋》,即写扬州故城。,南朝:宋、齐、梁、陈四朝。

"故国飘零百感生":我飘零在这故国之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 故国飘零:指河山破碎。

"柳影天涯随去辇":当年皇帝车辇远去,柳影在天涯随着那车辇移动,

"杨花江上变浮萍":如今杨花飘落江上,变成了浮萍。

"远山依旧横新黛":远处的山峦依旧如往日般横卧着,新添的黛色未曾改变,

# 黛:青黑色颜料。

"断岸还看散冷萤":断残的堤岸旁,还能看到点点散发着清冷光芒的萤火虫。

# 冷萤:发着冷光的萤火。

"今日广陵思往事":今日身处广陵,不禁想起往昔的事情,

"十年前亦号承平":就在十年前,这里还号称是太平盛世呢。

# 承平: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广陵》是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从咏古广陵史事入手,描绘了扬州城的兴衰变化。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等写作手法,如以柳影、杨花等意象暗示扬州昔日繁华不再。首联点明南朝旧事与诗人飘零之感;颔联借柳影、杨花的变迁展现世事无常;颈联以远山、断岸的景象烘托今昔之慨;尾联直接抒发对往昔太平景象的追思。作品情感深沉,通过对扬州兴衰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河破碎的感叹和对清兵大屠杀的愤慨,体现了谈迁诗歌借古伤今、情感真挚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广陵》由明末清初的谈迁所写。顺治二年(1645年)夏,清兵攻破扬州城,大肆屠杀汉民,持续十日之久,史称“扬州十日”。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沦为荒城。谈迁抚今追昔,有感于山河破碎和百姓遭难,怀着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对清兵暴行的愤慨,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描绘了扬州城的兴衰,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感叹以及对清兵大屠杀的愤慨。借南朝旧事、柳影杨花、远山断岸等景象,写出了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破败,抒发了诗人的百感交集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回归现实,昔日的“承平”转瞬成今日的破败,既暗合南朝“芜城”的历史轮回,又以近十年的变迁影射现实中王朝由盛转衰的仓促与无常,含蓄批判了时代动荡背后的统治问题,借历史的镜鉴讽刺当下的时局,让“怀古”与“讽今”在时空对照中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此句以“南朝旧事”暗指明季扬州所遭受的劫难。明朝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在地理位置上都处于南方,可称“南朝”。刘宋时广陵发生的战乱,是扬州首次经历的重大劫难,将其与明季扬州之事类比,自然且贴切。加之鲍照《芜城赋》对那场灾难细致入微的刻画,当人们看到“芜城”二字,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扬州残破的模样,脑海中浮现出“泽葵依井,荒葛罥途”“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等凄惨景象。如此一来,“故国飘零”不再仅仅是对山河破碎的简单感慨,而是一幅令人痛心疾首、不忍直视的悲惨图景。诗的中间两联具体描绘扬州往昔的繁盛与如今的衰败,借历史旧事为喻。“柳影”“杨花”“冷萤”皆与隋炀帝的典故相关。隋炀帝开通运河后,在河岸大量种植杨柳,后人称之为隋堤。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柳影天涯随去辇,杨花江上变浮萍”,意味着昔日隋炀帝出行时的盛景,随着他的离世一去不返,如今杨柳也变得稀疏残败。后一句还另有深意,传说浮萍是杨花落入水中所化,杨花飘落象征着春天消逝,正如苏轼在杨花词《水龙吟》中所写“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春天的凋零与隋炀帝故事所蕴含的衰败之意相呼应。这两句从昔日的繁华写到今日的衰落,而后“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则由今日的衰败联想到昔日的昌盛。“远山”指江南的山峦,欧阳修曾在扬州建平山堂,苏轼追忆此事时写道“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新黛”描绘出青翠的山色。“冷萤”源自隋炀帝在扬州收集萤火虫,夜间放出,光照如白昼的典故,杜牧的《扬州》诗中“秋风放萤苑”也提及此事。隋炀帝放萤夜游体现了扬州昔日的繁华,欧阳修、苏轼所处时代的扬州同样歌舞升平。如今诗人看到远山、断岸,不禁忆起往昔,“依旧”“还看”二词,流露出无尽的感伤。这四句描写扬州的兴衰变化,有三句关联到隋代,因为隋代是扬州的鼎盛时期,可作为繁华的代表。而且,隋代扬州的兴衰象征着一个王朝的更迭,明末扬州在改朝换代之际破败,寓意着明朝灭亡、清朝兴起,正是这种政治寓意,让诗人反复以隋代扬州之事为喻。“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往事”即指中间两联所描绘的扬州昔日盛景。今日追忆,心中满是向往与悲伤。“亦”字巧妙地将怀古与伤今之情相连,点明诗人在这伤心之地“百感生”的真正原因。尾联在结构上收束全诗,是情感的汇聚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下一篇:清·宋琬《舟中见猎犬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