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影匆匆":马鞭的影子匆匆闪过,
"又铜城驿东":又一次来到了铜城驿的东边。
# 铜城驿:在东阿县北四十里。
"过雨碧罗天净":雨过之后,天空像碧绿的罗纱一样澄澈明净,
"才八月":才刚刚八月,
"响初鸿":就听到了大雁初鸣的声音。
"微风何寺钟":微风中传来不知何处寺庙的钟声?
"夕曛岚翠重":夕阳的余晖中,山间的雾气和翠绿的山色显得更加浓重。
"十里鱼山断处":在十里鱼山断开的地方,
# 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留一抹、":留存着一抹、
"枣林红":枣林的红色。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行旅词。词中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又略带匆忙的氛围,描绘了词人傍晚在东阿的行旅所见。通过描写雨后天空、初鸿、微风、寺庙钟声、夕照下的山峦和枣林等景色,表达了词人对清秋傍晚自然景色的喜爱与欣赏,同时“鞭影匆匆”也流露出其行旅的匆匆之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末句“留一抹、枣林红”中,“枣林红”的鲜艳色彩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在傍晚时分,经过雨后天净,周围是较为清淡、素雅的色调,而这一抹红色的枣林格外醒目,突显了傍晚时分独特的视觉美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分段赏析
上阕:“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词人开篇便点明自己行色匆匆,马鞭挥动,已来到铜城驿东。“鞭影匆匆”生动地表现出行旅的匆忙。接着描绘雨后的天空,经过雨水洗礼,天空湛蓝如碧,格外明净,点明此时才八月,就已听到初鸿的鸣叫。“响初鸿”不仅点明时令,更增添了清秋的氛围,为下文写景奠定基调。下阕:“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微风中传来不知何处寺庙的钟声,在这清秋傍晚,钟声更显悠远,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清幽。夕阳西下,山林间雾气缭绕,显得格外浓重,呈现出翠色。而在十里鱼山断开的地方,一抹枣林的红色格外醒目。“夕曛岚翠重”描绘出傍晚山林的凝重,“枣林红”则在这凝重的色调中增添了一抹亮色,使画面色彩丰富,意境深远,表达出词人对这清秋傍晚景色的欣赏。
上一篇:清·吴绮《惜分飞·寒夜》
下一篇:清·屈大均《潇湘神·零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