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嘉言在简编":美好的品德和善美的言论都记载在书册之中,
"忧勤想见廿三年":由此可以想见唐太宗二十三年的勤勉忧劳。
"烛情已自同悬镜":唐太宗明察情理就像高悬的明镜一样,
"从谏端知胜转圜":能够听从劝谏确实比善于调解纠纷还要高明。
"房杜有容能让直":房玄龄、杜如晦有包容的雅量,能够谦让正直之人,
"魏王无事不绳愆":魏征不管什么事都要纠正君主的过失。
"高山景仰心何限":对高山仰止般崇敬,心中感慨无限,
"字字香生翰墨筵":觉得书中的每个字都散发着墨香。
# 字:一作宇。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这两句诗中“懿德嘉言”概括了唐太宗的美好品德和善美言论,“在简编”说明这些都被记录在书中。“忧勤想见廿三年”由书中的记载联想到唐太宗二十三年的勤勉忧劳,为全诗奠定了崇敬和赞颂的基调。颔联:“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这两句诗中“烛情已自同悬镜”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唐太宗明察情理比作高悬的明镜,形象地表现出他的英明。“从谏端知胜转圜”则强调他善于纳谏,认为这比善于调解纠纷还要高明,进一步赞扬了唐太宗的品质。颈联:“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这两句诗中“房杜”指房玄龄、杜如晦,“魏王”指魏征。此句具体举例,赞扬房玄龄、杜如晦有包容的雅量,能够谦让正直之人;魏征则不管什么事都要纠正君主的过失,体现了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对国家的忠诚。尾联:“高山景仰心何限,字字香生翰墨筵”,这两句诗中“高山景仰”表达了诗人对唐太宗等人的崇敬之情,“心何限”说明这种情感的无限。“字字香生翰墨筵”则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觉得书中的文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体现出他对《贞观政要》的高度评价和对历史智慧的珍视。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