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luò
huā

朝代:清作者:顾太清浏览量:3
huā
kāi
huā
luò
nián
zhōng
cán
hóng
yuàn
dōng
fēng
nǎo
shà
fēn
fēn
xuě
lián
lóng
zuò
duì
fēi
huā
huā
shì
liǎo
chūn
yòu
tài
cōng
cōng
huā
yǒu
hèn
shuí
tóng
xiǎo
zhuāng
yōng
chóu
nóng
yàn
lái
shí
hóng
méng
méng
jìn
yǒu
chūn
chóu
xián
duān
shì
yóu
fēng

译文

花儿开了又落,一年时光即将过去。怜惜那残败的红花,怨恨那呼啸的春风。恼恨那纷纷扬扬像雪片般扑打帘栊的落花。坐着看飞花飘尽,春天又离去,这样匆匆。怜惜落花的愁绪,能和谁一起诉说。清晨梳妆都懒怠。只觉愁闷难消。燕子归来时,那如红雨般的落花早已铺天盖地。满心的春愁,连燕子都衔不走,无缘无故的,偏是那飞来飞去的蜜蜂,搅得人心更乱。

逐句剖析

"花开花落一年中":花儿开了又落,一年时光即将过去。

"惜残红":怜惜那残败的红花,

# 残红:落花。

"怨东风":怨恨那呼啸的春风。

# 东风:春风。

"恼煞纷纷如雪扑帘栊":恼恨那纷纷扬扬像雪片般扑打帘栊的落花。

# 帘栊:竹帘。,恼煞:恼死人。

"坐对飞花花事了":坐着看飞花飘尽,

# 花事:游春看花等事。

"春又去":春天又离去,

"太匆匆":这样匆匆。

"惜花有恨与谁同":怜惜落花的愁绪,能和谁一起诉说。

"晓妆慵":清晨梳妆都懒怠。

# 慵:懒。

"忒愁侬":只觉愁闷难消。

# 忒愁侬:太愁我,太使我愁。忒,太。侬,我。

"燕子来时红雨已蒙蒙":燕子归来时,那如红雨般的落花早已铺天盖地。

"尽有春愁衔不去":满心的春愁,连燕子都衔不走,

"无端底":无缘无故的,

"是游蜂":偏是那飞来飞去的蜜蜂,搅得人心更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落花》是清代顾太清的一首词。词的上片直接提到时间推移和花朵开放又凋谢的自然规律,表达了作者对即将枯萎的花朵感到惋惜,以及对春风间接让花飘落的些许埋怨,情感深沉;下片则进一步写出作者因怜惜花朵却无人理解的孤单心境。整首词多次围绕春愁展开,很真实地表现出作者被春愁缠绕却无法排遣的烦恼与无奈,还有对飞来飞去的蜜蜂不懂自己心情的轻微责怪,情感丰富且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顾太清(1799~1876?),清代诗人。姓西林觉罗氏,本名春,字子春,又字梅仙,号太清,别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幼时家变养于顾氏,后为贝勒奕绘侧福晋。顾太清工诗好词,与纳兰性德同为满洲杰出的文学家。其词深受周邦彦影响,词风深稳沉着,音律谐美,主要通过纪游、咏物,表现其欢乐与哀伤。著有诗集《天游阁集》、词集《东海渔歌》,另著有小说《红楼梦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一首​​抒情词。作品以暮春落花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渲染,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对美好消逝的惋惜,以及无人共情的精神孤独。

2. 分段赏析

上片以“花开花落一年中”起笔,点明时光流转、花期更替的自然规律,为全词奠定怅惘基调。“惜残红,怨东风”直抒胸臆,“残红”指凋零的落花,“东风”本是催春之物,此处却被赋予“催落”的意味,隐含对美好易逝的无奈。“恼煞纷纷如雪扑帘栊”以“雪”喻落花,既写出花瓣飘落的轻盈姿态,又以“恼煞”二字强化因花落而烦躁的情绪,纷纷扬扬的落花扑向帘幕,视觉上的密集与动态,更添愁绪的浓烈。“坐对飞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由景及情:人静坐面对纷飞的落花,才惊觉春日将尽,一句“太匆匆”道尽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惋惜。下片转向“惜花”的孤独感。“惜花有恨与谁同”以问句收束上片的情绪,将“惜花”之恨推向无人共诉的孤寂。“晓妆慵”通过细节刻画:女子因愁绪懒得梳妆,侧面反映内心的烦闷;“忒愁侬”用口语化的“忒”(太)字,直率地强调愁绪之深。“燕子来时红雨已蒙蒙”中,“燕子”是春的使者,本应带来生机,此时却伴着“红雨”(落花如雨)归来,暗示春尽花残的现实;“蒙蒙”二字叠用,既写落花轻柔飘落的画面,又渲染出朦胧的愁雾。结句“尽有春愁衔不去,无端底,是游蜂”更添余韵:满心春愁无人分担,连本应忙碌的游蜂也“无端”出现,似在搅扰愁绪,这一问,将对春逝的怅惘、无人理解的孤独,都融入对游蜂的疑惑中,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二十六)》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