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凉露欲为霜":秋天凉凉的露水快要结成白霜,
"万缕千条拂玉塘":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浦里青荷中妇镜":水中的荷叶好似妇人所用的妆镜,
"江干黄竹女儿箱":那水边的黄竹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 江干:水边。
"空怜板渚隋堤水":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旧,
# 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板渚:古津渡名。板城渚口的简称。
"不见琅琊大道王":再不见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穿梭往来。
"若过洛阳风景地":倘若有幸经过洛阳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地,
"含情重问永丰坊":定会满怀感情的踏访永丰坊。
清代文学家
王士祯(1634~1711?),清代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早年自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的诗兼学多家,长篇歌行师从韩愈、苏轼,气势雄远;七律或学李商隐,清微婉约,或学杜甫,气体深稳,意境开阔雄奇,风格苍健沉郁。最能表现其风格特色的是五、七言近体诗。其五言绝句辞藻清隽,风调温婉,以自然风韵见长;其七言绝句缥缈空灵,独标一格。其词学以《花间》《草堂》为正宗,延续“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李清照的本色说,欣赏神韵天然的艺术倾向。词风婉丽隽永,尤以小令为佳。他主盟康熙诗坛数十年,追随者甚众,与朱彝尊号称“南朱北王”。代表作品有《送陶季之潞州》《秦淮杂诗》《真州绝句》《浣溪沙·红桥》等。著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介绍了秋日柳树及周边景象,描绘了秋柳拂塘、青荷黄竹等画面,体现对往昔的怀念,营造出凄清氛围,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起兴:“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以秋日凉露凝霜、柳枝拂塘的景象开篇,引出对秋柳及后续情思的描写,自然带出诗的意境。寓情于景:“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通过描写凉露、柳枝等秋景,在景物中融入淡淡的怅惘之情,让情感依托景物自然流露。比喻:“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将浦中的青荷比作中妇的镜子,将江边的黄竹比作女儿的箱子,用常见物件作比,使青荷、黄竹的形态更具体可感。象征:“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板渚隋堤水”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常,流水依旧而“琅琊大道王”这般人物不再,以不变的流水反衬人事的变迁,暗喻往昔繁华与青春时光的逝去。用典:“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巧用白居易《杨柳枝词》中永丰坊的典故,原诗写永丰坊柳树无人问津,诗人借此表达对往昔青春与繁华的怀念。
3. 分段赏析
首联:“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秋日的凉露像细碎的水晶,在柳叶上轻轻滚动,眼看就要凝成薄霜;千万条柳枝垂下来,随着微风轻轻擦过清澈的池塘水面。“娟娟”这个词把露水的小巧、透亮写得很形象,“拂”字像能看到柳条扫过水面时的轻动。秋景里藏着点清清爽爽的凉意,刚开头就带出一丝淡淡的怅惘。颔联:“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水边残留的青荷叶,像家里妇人常用的铜镜那样摊在水面;江边泛黄的竹枝,倒像少女装针线的小箱子堆在那里。“中妇镜”“女儿箱”都是从前生活里常见的物件,诗人看见荷和竹就想到这些,像是在回忆以前有人住的热闹光景,现在只剩荷竹,心里隐隐有点空落落的。颈联:“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真可惜啊,板渚和隋堤边的水还像从前那样流,可再也见不到像“琅琊大道王”那样骑着马、带着随从经过的贵家少年了。板渚、隋堤从前都是人来人往的地方,流水没改,骑马的少年却没了踪影,这么一比,就更觉得日子变了,心里的怅惘又重了些。尾联:“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要是往后经过洛阳那些有名的地方,一定会带着满心的情意,再去问问永丰坊的柳树怎么样了。永丰坊以前以柳树出名,诗人就算没到那儿,也想着要打听柳的消息,像是在惦记着过去的青春时光,话没说完,可那点舍不得的心思让人能琢磨好久。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88》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