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liǔ
shǒu
èr

朝代:清作者:王士祯浏览量:3
juān
juān
liáng
wéi
shuāng
wàn
qiān
tiáo
táng
qīng
zhōng
jìng
jiāng
gàn
huáng
zhú
ér
xiāng
kōng
lián
bǎn
zhǔ
suí
shuǐ
jiàn
láng
dào
wáng
ruò
guò
luò
yáng
fēng
jǐng
hán
qíng
chóng
wèn
yǒng
fēng
fāng

译文

秋天凉凉的露水快要结成白霜,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水中的荷叶好似妇人所用的妆镜,那水边的黄竹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旧,再不见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穿梭往来。倘若有幸经过洛阳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地,定会满怀感情的踏访永丰坊。

逐句剖析

"娟娟凉露欲为霜":秋天凉凉的露水快要结成白霜,

"万缕千条拂玉塘":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浦里青荷中妇镜":水中的荷叶好似妇人所用的妆镜,

"江干黄竹女儿箱":那水边的黄竹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 江干:水边。

"空怜板渚隋堤水":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旧,

# 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板渚:古津渡名。板城渚口的简称。

"不见琅琊大道王":再不见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穿梭往来。

"若过洛阳风景地":倘若有幸经过洛阳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地,

"含情重问永丰坊":定会满怀感情的踏访永丰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柳四首·(其二)》是清代王士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凉露”沾湿柳枝、“玉塘”倒映柳影,细腻描摹出秋柳在秋露与水边的姿态;又以“青荷”的凋零、“黄竹”的萧瑟等意象映衬秋柳,再融入相关典故,既勾勒出秋日的清寂之景,又牵出对往昔的记忆。这些描写自然带出对时光悄悄流逝、世事已然变迁的怅惘之感。全诗里的典故用得不着痕迹,意境显得悠远,语言也藏着情绪却不直白,读来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学家

王士祯(1634~1711?),清代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早年自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的诗兼学多家,长篇歌行师从韩愈、苏轼,气势雄远;七律或学李商隐,清微婉约,或学杜甫,气体深稳,意境开阔雄奇,风格苍健沉郁。最能表现其风格特色的是五、七言近体诗。其五言绝句辞藻清隽,风调温婉,以自然风韵见长;其七言绝句缥缈空灵,独标一格。其词学以《花间》《草堂》为正宗,延续“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李清照的本色说,欣赏神韵天然的艺术倾向。词风婉丽隽永,尤以小令为佳。他主盟康熙诗坛数十年,追随者甚众,与朱彝尊号称“南朱北王”。代表作品有《送陶季之潞州》《秦淮杂诗》《真州绝句》《浣溪沙·红桥》等。著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代顺治十七年,王士祯二十六岁赴扬州任推官,此诗为他在扬州任职期间所作,借秋柳抒发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介绍了秋日柳树及周边景象,描绘了秋柳拂塘、青荷黄竹等画面,体现对往昔的怀念,营造出凄清氛围,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起兴:“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以秋日凉露凝霜、柳枝拂塘的景象开篇,引出对秋柳及后续情思的描写,自然带出诗的意境。寓情于景:“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通过描写凉露、柳枝等秋景,在景物中融入淡淡的怅惘之情,让情感依托景物自然流露。比喻:“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将浦中的青荷比作中妇的镜子,将江边的黄竹比作女儿的箱子,用常见物件作比,使青荷、黄竹的形态更具体可感。象征:“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板渚隋堤水”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常,流水依旧而“琅琊大道王”这般人物不再,以不变的流水反衬人事的变迁,暗喻往昔繁华与青春时光的逝去。用典:“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巧用白居易《杨柳枝词》中永丰坊的典故,原诗写永丰坊柳树无人问津,诗人借此表达对往昔青春与繁华的怀念。

3. 分段赏析

首联:“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秋日的凉露像细碎的水晶,在柳叶上轻轻滚动,眼看就要凝成薄霜;千万条柳枝垂下来,随着微风轻轻擦过清澈的池塘水面。“娟娟”这个词把露水的小巧、透亮写得很形象,“拂”字像能看到柳条扫过水面时的轻动。秋景里藏着点清清爽爽的凉意,刚开头就带出一丝淡淡的怅惘。颔联:“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水边残留的青荷叶,像家里妇人常用的铜镜那样摊在水面;江边泛黄的竹枝,倒像少女装针线的小箱子堆在那里。“中妇镜”“女儿箱”都是从前生活里常见的物件,诗人看见荷和竹就想到这些,像是在回忆以前有人住的热闹光景,现在只剩荷竹,心里隐隐有点空落落的。颈联:“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真可惜啊,板渚和隋堤边的水还像从前那样流,可再也见不到像“琅琊大道王”那样骑着马、带着随从经过的贵家少年了。板渚、隋堤从前都是人来人往的地方,流水没改,骑马的少年却没了踪影,这么一比,就更觉得日子变了,心里的怅惘又重了些。尾联:“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要是往后经过洛阳那些有名的地方,一定会带着满心的情意,再去问问永丰坊的柳树怎么样了。永丰坊以前以柳树出名,诗人就算没到那儿,也想着要打听柳的消息,像是在惦记着过去的青春时光,话没说完,可那点舍不得的心思让人能琢磨好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88》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