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好事近·引手摘星辰

朝代:清作者:周之琦浏览量:3
yǐn
shǒu
zhāi
xīng
chén
yún
shī
湿
qián
wàng
cuì
píng
tiān
mén
zhōng
děng
xián
quǎn
xià
fāng
tīng
rén
zhù
bàn
shān
xíng
qiān
jiā
yán
kàn
chuī
yān
xié
chū

译文

伸手可以摘取天上的星星,飞云扑在身上打湿了衣裳。眼前的山岩像苍翠的屏障,层层叠叠将道路阻挡。忽然出现了天门似的关隘,就像山岩被劈开一样。 时常听见下方传来鸡鸣犬吠声,那些山民就住在半山旁。我在岭上行走,仿佛踏在千家屋檐上;看那一缕缕炊烟,在山风中斜斜升起、飘荡。

赏析

1.

此词偏于实叙,用移步换形之笔,写登上南天门的观感。词原注云:南天门尤陡峻,人多凿窑而居。全词就在这陡峻二字上落墨。形容山之高峻,前有李白的名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乎抚膺坐长叹。(《蜀道难》)此词起句引手摘星辰,就其夸张笔法而言,显然脱胎于李诗。但李白重在写畏途巉岩之不可攀,渲染了人对自然的恐惧心理,此句情致则异,一引一摘两个动作,表现的是身临奇境的惊喜感,其中还颇有点欣然自得的意味呢!但既属夸张想象之笔,句意毕竟偏虚,故次句必以实写济之:云气扑衣如湿。用人行山中时的真切感受,来突出山的高峻。唐人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境界差近,而此句写云气扑衣,便富动感,再加如湿二字,更有触感。以上两句虽写得语工意足,其实都不过是陪衬之笔。接着再作衬垫前望翠屏无路,见得山路百折千回,盘曲异常;经这一句延岩、顿挫,突如其来地推出全篇景物中心忽天门中辟。在那云气晻霭之上,忽见天门矗立眼前,犹如横亘天半,其奇峻何如?名曰天门,真不虚也!下片观察景物的视点,由仰视转为俯瞰,由天上下观人间。于是,新异的情境出现了:寻常的鸡鸣狗吠声,竟从下方传上天来,循声望去,发现了人住半山侧的奇特景象。因山民凿窑而居,人行山上,窑洞的檐宇都在脚下,故曰行踏千家檐宇。看炊烟斜出一句,最为传神,依依墟里之烟,俱从窑洞中斜着飘出,这种平地罕见的生活情景,摄入词中,倒也别有一种情趣。此词并不以赏心悦目的情景取胜,但写出身历其境的新奇感受,同样有动人的效果。这端有赖于作者选择最佳视角、捕捉特征性景物和准确传达自我心理感受的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仓央嘉措《情诗(其十八)》

下一篇:清·龚自珍《海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