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zèng
kūn
shēng

朝代:清作者:陈维崧浏览量:2
shǐ
rén
nán
wéi
dāng
jīn
céng
shuō
shū
sǒu
liǔ
jìng
tíng
tóng
zuǒ
níng
nán
xià
méi
cūn
xiān
shēng
wèi
chǔ
liǎng
shēng
xíng
yuàn
chūn
xiù
xiào
lǎo
huā
diān
jiǔ
nǎo
bǎi
yǒu
lún
luò
bàn
shēng
zhī
shǎo
chú
què
chuī
xiāo
gǒu
suàn
wài
shuí
yǒu
tīng
shēng
mǎn
fēi
guān
lèi
shī
湿
qīng
shān
tòu
shì
juān
xuè
níng
luó
xiù
chāng
wàn
dié
chuán
hǒu
dāng
zhēng
fān
piàn
luàn
zhē
fán
kǒu
yǐn
yǐn
duò
lóu
chuī
xiǎng
yuè
xià
liù
jūn
sāo
shǒu
zhèng
què
nán
fēi
shí
hòu
jīn
huá
qīng
fēng
jǐng
huàn
shèng
liáng
kāi
yuán
sǒu
shì
zhōng
nián
hòu

译文

苏昆生,是固始人,他演唱南曲的技艺在当今堪称第一。曾经和擅长说书的柳敬亭一同在左良玉的幕府中做门客,吴梅村先生为他们写了《楚两生行》这首诗。吴地的园林春天美如锦绣。笑看乡野老人,有的为花痴迷,有的为酒烦恼,百态俱全。半生漂泊知心朋友稀少,除了那些吹箫的乐师和杀狗的屠夫。算来除此之外、还有谁是我的朋友。忽然听到一曲《河满子》,倒也不是因为悲伤、而泪湿青衫。那是杜鹃啼血般的哀愁,凝结在罗袖之上。武昌江面战船层层叠叠,吼声震天。记得当时、出征的船帆如云,杂乱地遮蔽了樊口。隐约听见舵楼上的歌声乐声,月光下六军将士都在挠头思索。正是乌鹊、南飞的时节。如今华清宫的风景已变,只剩下凄凉的、白发老人。我也已经,到了中年之后。

逐句剖析

"苏":苏昆生,

"固始人":是固始人,

# 固始:河南沈丘。

"南曲为当今第一":他演唱南曲的技艺在当今堪称第一。

# 南曲:亦称南词。以唐宋大曲、宋词为基础,曲调用五音阶,用韵以南方(主要为江浙一带)的语音为标准。

"曾与说书叟柳敬亭同客左宁南幕下":曾经和擅长说书的柳敬亭一同在左良玉的幕府中做门客,

# 左宁南:即左良玉。在辽东与清兵作战时,良玉以骁勇善战,为东林党人侯恂赏识,后提为大帅封宁南伯,驻守武昌南都成立后,马士英、阮大铖等把持朝纲,排挤东林竞人,良玉发兵讨伐之,不幸中途病亡。,柳敬亭:明末泰州人,本姓曹,因避世仇而浪迹江湖,以说书名世。

"梅村先生为赋《楚两生行》":吴梅村先生为他们写了《楚两生行》这首诗。

# 梅村先生: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1609-1671)号。伟业字骏公,江苏太仓人,明末官至少詹事,入清累官国子监祭酒。有《梅村家藏稿》等。题目后是作者自注。

"吴苑春如绣":吴地的园林春天美如锦绣。

# 吴苑:即长洲苑,故址在今苏州太湖北岸。

"笑野老、":笑看乡野老人,

# 野老:村野老人。此处为作者自称。

"花颠酒恼":有的为花痴迷,有的为酒烦恼,

# 花颠酒恼:为花而癫狂,为酒而恼乱。此处是互文。

"百无不有":百态俱全。

# 百无不有:犹言百无聊赖,无所不有。

"沦落半生知己少":半生漂泊知心朋友稀少,

"除却吹箫屠狗":除了那些吹箫的乐师和杀狗的屠夫。

# 吹箫屠狗:指沦落市井的奇人。吹箫者系春秋时伍员,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遂出逃,吹箫乞食于吴市,后助吴王阖闾伐楚。屠狗谓荆轲与之交游纵酒者,又西汉初大将樊哙亦尝屠狗为业。

"算此外、":算来除此之外、

"谁欤吾友":还有谁是我的朋友。

# 谁欤吾友:谁是我的朋友?欤:语助词,表疑问。

"忽听一声《河满子》":忽然听到一曲《河满子》,

# 河满子:乐曲名。唐张祜《宫词》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此用其怀恋故国意。

"也非关、":倒也不是因为悲伤、

"泪湿青衫透":而泪湿青衫。

# 泪湿青衫透:“泪湿”三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意。

"是鹃血":那是杜鹃啼血般的哀愁,

"凝罗袖":凝结在罗袖之上。

"武昌万叠戈船吼":武昌江面战船层层叠叠,吼声震天。

# 戈船:战船的一种。

"记当日、":记得当时、

"征帆一片":出征的船帆如云,

"乱遮樊口":杂乱地遮蔽了樊口。

# 樊口:地名,在今湖北寿昌西北。1642年(崇祯十五年)左良玉大造战舰于此。

"隐隐柁楼歌吹响":隐约听见舵楼上的歌声乐声,

# 歌吹:歌声和鼓吹声。,柁楼:战船上掌舵之所。柁,同“舵”。

"月下六军搔首":月光下六军将士都在挠头思索。

# 搔首:愁思之状。搔头,有所思的样子。,六军:泛指军队。

"正乌鹊、":正是乌鹊、

# 正乌鹊: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诗意。

"南飞时候":南飞的时节。

"今日华清风景换":如今华清宫的风景已变,

# 华清:华清宫,唐代宫名,此处借指明宫。

"剩凄凉、":只剩下凄凉的、

"鹤发开元叟":白发老人。

# 鹤发开元叟:此处用以借指苏昆生。鹤发:白发。开元叟:经过繁华时代的老翁。开元,唐玄宗年号,借指明帝年号。杜甫《忆昔二首》有“忆昔开元全盛日”之句。

"我亦是":我也已经,

"中年后":到了中年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赠苏昆生》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的一首寄赠词。全词上片聚焦苏昆生的落魄境遇,以沉郁笔触勾勒其高洁节概,字字含悲、句句带痛,令人动容;下片先以雄浑之笔追忆左良玉当年军容鼎盛之姿,气势磅礴,转而又以哀婉笔墨描摹苏昆生的凄凉暮年,读来令人潸然。词人匠心独运,采用倒叙手法,打破常规叙事时序,层层递进,将对苏昆生的深切关切与同情尽数倾注笔端。同时,词作亦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字里行间隐晦而深沉地抒发了自身壮志难酬、身世飘零的凄凉心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情感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其父陈贞慧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维崧幼时便有文名,明亡后,科举不第。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陈维崧才力富健,诗文兼擅,尤以词与骈文成就最高。词学苏、辛,风格豪放,为阳羡词派领袖。其所作词一千六百余首,为历代词人之冠,与朱彝尊、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其骈文气脉雄厚,风骨浑成,与吴绮同称名家。著有《湖海楼全集》。今人有点校本《陈维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贺新郎·赠苏昆生》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写给友人苏昆生的作品。此词为赠人词作,背后蕴藏着跌宕起伏的时代风云。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政权初立,左良玉获进封宁南侯,一时位高权重。翌年(1645年),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挥师东下讨伐权臣马士英,然大军行至九江时,左良玉骤然病逝,这场军事行动戛然而止。曾为左良玉座上客的苏昆生,在其死后心灰意冷,遁入九华山削发为僧,斩断尘缘。历经岁月流转,苏昆生追随武林名士汪然明辗转抵达吴中。陈维崧正是在这一时期,有感于苏昆生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挥毫写下这首饱含深情的词作,将个人感怀与时代沧桑熔铸于笔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友词,也是一首感怀身世之作。词人通过赠予南曲名家苏昆生,抒发了对故友沦落天涯的同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中年后的凄凉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多处运用对比,“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与苏昆生往昔在左良玉幕府中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如今的落魄孤寂;“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描绘左良玉军容之盛,“今古事,堪悲哭”则写如今的凄凉,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出对历史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用典:“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化用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中的“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既表达了自己与苏昆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又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尚无枝可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以乌鹊自比,暗示自己和苏昆生的漂泊无依。细节描写:“正乌鹊、南飞时候。”通过对乌鹊南飞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点明了时间,还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忽听一声《何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是鹃血,凝罗袖。”对苏昆生演唱《何满子》这一细节进行描写,通过“泪湿青衫”“鹃血凝罗袖”等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苏昆生内心的悲痛以及词人对他的同情。情景交融:“宿雨初收,夕阳欲下,一片湖光如镜。”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光山色图,与下片苏昆生的凄凉身世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霜华满天,枫林丹叶,乱飘阶砌。”通过描写霜华满天、枫叶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苏昆生的落寞与哀伤。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吴苑春如绣”开篇,点明春日吴地的明丽景象,以乐景衬哀情,为苏昆生的坎坷遭际埋下伏笔。“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一个“笑”字,看似是冷眼旁观,实则蕴含着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野老”作衬,引出苏昆生“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的孤寂处境,将其与伍子胥、高渐离相比,既突出他身为艺人却有节概,又暗示左良玉死后他再无知己。“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是鹃血,凝罗袖”,化用白居易诗意,却翻出新意,强调这泪不是普通的天涯沦落之泪,而是饱含亡国之痛的血泪,沉重地收束上片,自然转入下片。下片先回忆往昔,“武昌万叠戈船吼。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用“吼”“征帆”“乱遮”等词,以夸张手法描绘左良玉军容的盛大与不可阻挡,侧面烘托苏昆生曾得遇知己的境况。“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正乌鹊南飞时候”,“隐隐”一词过渡自然,“月下六军搔首”隐喻左良玉之死,“乌鹊南飞”则呼应上片“沦落半生知己少”,暗示苏昆生如今的沦落无依。今昔对比强烈,“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以“华清风景换”暗指改朝换代,用李龟年比苏昆生,突出其前朝旧人的身份和凄凉处境。结句“我亦是,中年后”,看似平淡,却将自己与苏昆生的沦落之悲、故国之思融为一体,内涵丰富,情感深沉。

4. 作品点评

此词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之痛巧妙融合,展现了陈维崧词作沉郁苍凉的特色。词中历史典故与现实感慨交织,既有“武昌万叠戈船吼”的雄浑笔力,又有“剩凄凉、鹤发开元叟”的深沉哀婉。结尾“我亦是,中年后”六字,看似平淡却蕴含无限悲凉,堪称词眼。全词在赠友题材中寄寓时代感慨,体现了清初遗民词人特有的历史沧桑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年《贺新郎》,填至一百三十余首之多,每章俱于苍茫中见骨力,精悍之色,不可逼视。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六十二)》

下一篇:清·黄景仁《山馆夜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