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i
yàn

朝代:清作者:华蘅芳浏览量:3
guó
lóu
tái
bàn
zuò
huī
shuāng
fēi
miǎn
qiǎng
dào
péng
lái
dài
mào
liáng
shàng
nán
què
wèi
jiāng
chú
guò
hǎi
lái

译文

往昔国家的楼台大半都已化为灰烬,海燕成双结对艰难地飞到了蓬莱仙境。在华丽的玳瑁梁上海燕轻声呢喃细语,可却没有带着幼鸟渡过海来到这里。

逐句剖析

"故国楼台半作灰":往昔国家的楼台大半都已化为灰烬,

"双飞勉强到蓬莱":海燕成双结对艰难地飞到了蓬莱仙境。

"玳瑁梁上呢喃语":在华丽的玳瑁梁上海燕轻声呢喃细语,

"却未将雏过海来":可却没有带着幼鸟渡过海来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海燕》是清末华蘅芳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海燕为描写对象,开篇“故国楼台半作灰”描绘出昔日楼台大半化为灰烬的衰败之景,奠定苍凉基调;接着“双飞勉强到蓬莱”写出海燕历经艰难飞至蓬莱,展现其顽强与疲惫。“玳瑁梁上呢喃语”刻画海燕在华美梁上低语,与破败的故国楼台形成对比,而“却未将雏过海来”以转折之笔,暗示世事动荡、生命难以周全。全诗借海燕这一形象,通过对景象的描绘与刻画,含蓄地表达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深沉感怀,以蕴藉的风格、简洁的语言,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华蘅芳(1833—1902)清江苏金匮人,字若汀。精研数学,深明格致。同治初,上海创立江南机器制造局,多所赞划。在翻译馆译算学、地质等书籍凡十二种。先后主讲上海格致书院、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及无锡俟实学堂,造就数学人才甚众。又与徐寿制造黄鹄号轮船,为中国自造轮船之始。有《行素轩算学》、《行素轩文存、诗存》。译有《代数术》、《微积溯源》、《三角数理》、《合数术》、《决疑数学》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故国楼台半作灰”一句描绘出曾经的楼台大半已化为灰烬的凄惨景象。“故国”点明往昔的繁华之地,今昔对比强烈,奠定了全诗苍凉悲怆的基调;“半作灰”以直白的语言,直观地展现出沧桑巨变,暗示了历史的兴衰无常,为后文抒情做铺垫。“双飞勉强到蓬莱”,写海燕历经艰难,勉强双双飞至蓬莱。“双飞”突出海燕相伴的状态,“勉强”一词则强调其飞行的艰难与不易,既暗喻了在世事变迁中生命的顽强,又营造出一种疲惫与无奈之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海燕飞行途中的艰辛。“玳瑁梁上呢喃语”,描绘海燕在华丽的玳瑁梁上轻声呢喃的画面。“玳瑁梁”以珍贵的材质形容梁的华美,与首句中“故国楼台半作灰”形成鲜明对照,暗示过去的辉煌;“呢喃语”从听觉角度描写海燕的对话,赋予海燕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们在对过往兴衰进行交流与感叹,增添了诗歌的韵味与抒情色彩。“却未将雏过海来”,此句点明海燕虽飞至此处,却没有带着雏鸟一同过海。“却”字转折,打破前文营造的温馨画面,带来遗憾与失落之感;“未将雏过海来”进一步深化了沧桑之感,暗示着世事动荡不安,连海燕都难以护佑后代周全,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沈士柱《闻有长流之信拟出塞曲》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