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甘州·甲寅元日赵敬甫见过

朝代:清作者:蒋春霖浏览量:3
yòu
dōng
fēng
huàn
xǐng
fēn
chūn
chuī
chóu
shàng
méi
shān
chèn
qíng
shāo
shèng
xuě
xié
yáng
xiǎo
rén
yǐng
shān
shān
rán
cāng
hǎi
xiǎn
mèng
zhú
cháo
hái
yàng
diāo
qiú
lěng
shì
cháng
ān
duō
shǎo
bēi
jiā
shēng
rèn
cōng
cōng
guò
cǎo
cǎo
xīn
pán
yǐn
gōu
jiǔ
hán
zǒng
xiū
wèn
juān
qiáo
shàng
yǒu
méi
huā
qiě
xiàng
zuì
zhōng
kàn
nán
yún
àn
rèn
zhēng
hóng
鸿
lán
gān

译文

东风又唤醒一分春色,也将愁绪吹上我的眉尖。趁着树梢挂余雪的晴天,我在夕阳下短时站立,只见身影渐渐地消淡。避难之地仍是风云变幻的沧海,凶险的梦潮汐般把我绕缠。同样的貂皮衣我穿还觉冷,眼前不像汉唐繁华的长安景观。从多少悲凉的胡笳声里,我发现人生只是匆匆过客,就简简单单地吃了辛盘。拿起吴钩只能默默不语,饮罢酒心感酒杯冰寒。总之不要过问邵潜桥上闻杜鹃,姑且饮酒醉眼把梅花看。江南的云天正昏暗,任凭大雁飞去,都不要凭依栏杆。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

蒋春霖(1818~1868),清代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幼随父蒋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父殁,家业中落,奉母游京师,屡试不中,乃弃而为淮南盐官,后权东台富安场盐大使。其早岁工诗,风格近李商隐。中年,将诗稿悉行焚毁,专力填词。其词抑郁悲凉,多抒写身世之感,工于造境,沉郁凄婉,注意炼字,讲究律度,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谭献称其为“倚声家老杜”。代表作品有《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水龙吟·癸丑除夕》。著有《水云楼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春节原本是欢快的日子,一年之始的春驱冬而临,人们大抵应是喜上眉梢,暖生心底的。然而词人劈头起句就是又东风唤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春的被唤醒,竟同时也唤醒了愁似的,那东风把愁吹上了眉头。眉山,韩偓诗有句云眉山正愁绝,因妇女眉色似山黛,故指喻眉毛。李清照又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写愁思外露凝结于眉间。这里愁与春同来,并非是习见的感春伤春。春才一分,有什么可愁眉百结的?显然,它强烈表现了词人对前景的迷惘,形势使他丝毫也乐观不起来,预感到这新的甲寅之年中不会有舒心事。事实确也如此,这一年从正月太平军三占武汉三镇,到年底在赣湘一带连挫湘军,曾国藩急得几乎投水,应该说,词人是非常敏感的。趁晴梢剩雪三句具体描述愁上眉山的抒情主体我的意兴形态。蒋春霖先构筑出一个特定的境:残雪挂在初晴的树梢上,夕阳西斜,余辉残照未尽。这是一个凄寒寂寥的境界,而人就悄立在这境中。人影珊珊的珊珊,不该解为人的衣带上的玉佩声,而应是阑珊之珊,即白居易《咏怀》诗诗情酒兴渐阑珊的珊,意为渐渐衰退残尽。人影珊珊,是说随着斜阳西下,落辉光淡,人影也渐消淡而无。词人在这句中写出了小立的时间推移。用人影的渐失来表现时间感,正和上句萧瑟的空间感极其协调、妥帖地共相构成了一个空灵的情境。陈廷焯认为鹿潭深于乐笑翁此篇情味尤深永,乃真得玉田神理,又不仅在皮相也(《白雨斋词话》卷五),张炎词的风格美表现为空灵清凄。要体味蒋鹿潭的真得玉田神理,当从上述句式中着手。避地依然沧海到上片结句,是斜阳小立中的我的愁思满怀的心语,即愁上眉山的实际内涵。在一场大动荡中,避地是为求安定平静。可是,依然沧海哪儿也不可能逃脱这种变动,处处都面临着或已经是沧海桑田天地翻覆。这是词人心境的痛切感受,所以,险梦逐潮还,恶梦紧缠,似潮汐般一次次袭击心头。一个险字下得十分警策,把种种复杂的情思全汇总到这上面来。一代封建文人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从险梦,以及前边的愁上眉山、后面的莫倚阑干中已可毕见。貂裘披身也还觉得心寒神颤,说到底是因为时非升平,繁华如汉、唐的长安元日的景观一去不复返了。不似长安,上片收结得既冷峭又切题。此种笔法即前人所说的清警。下片紧承不似长安而来。既然已非清平之年,于一片悲笳声里还过什么春节?作为个人,在这人世间本只是匆匆过客,所以过年无非意味着多活了一年而又更临近生命的结束,草草辛盘,迎新仪式和风俗活动完全可以简化了的。辛盘,旧时元日(春节)以葱、蒜、韭、蓼蒿、芥五样物事杂和而食,名五辛盘,作为迎新的祛邪取吉之意。然而,迎新活动可以省简,心头的愁思并不因之而宽解,引吴钩不语是力不从心,无以报效国事的形象说法。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政事日非,将无以挽转,故而酒落肚而心愈寒。说酒杯(玉犀)寒,实系心境寒苦。人到无以解忧之时,总还得找一点聊以自宽的办法,不然,何能度日。词人说:不要去管那些国事政事吧!且继续痛饮,从而用醉眼去观赏洁似玉雪的梅花,岂不是甚好的事儿?杜鹃桥,化用北宋邵潜在天津桥(河南洛阳一桥名)上闻杜鹃啼泣,以为是亡国之谶兆的典故。词中借以概喻日衰的国事。醉看梅花,既以花切贴元日之题,又暗示有洁身自好意。末句南云暗比拟江南的形势,任征鸿去,莫倚阑干,是说看了征鸿这候鸟的南去,徒增悲伤,不如不去倚阑。当年辛弃疾《摸鱼儿》词结句是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即表现的是一种对政局的焦虑,蒋氏翻用此意实系对自己依附的清王朝政权的前景深感渺茫。一个任字,一个莫字,值得审辨,词人的心迹可以从中探知。同时,这结句与词的起首唤醒愁上眉头,恰好回环照应,如合契符。蒋春霖的词出入于浙西、常州二派之间,最显明的特点是词情浓重,清而不枵空,灵而无油滑虽多用意象,寄意言外,却又不晦涩,不靠微言大义以堂皇面貌,情思郁而能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陈宝箴《谢易实甫赠庐山泉》

下一篇:清·朱彝尊《洞仙歌·书床镜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