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zhōng
zuì
huáng
tíng
jiān
yīn
ér
yǒu
zuò

朝代:清作者:乾隆浏览量:3
zhī
chēng
shū
shèng
zhū
yǒu
liáng
zuò
zhě
táng
tuī
yán
liǔ
zāi
shì
yuǎn
yàn
zhě
shí
zhī
jiǔ
sòng
yuán
chā
xún
hàn
chū
qīn
shǒu
xiá
jiè
yàn
ān
shí
huò
yóu
sǒu
jiù
zhōng
míng
huǒ
wéi
ài
zhí
sǒu
tǎng
ān
pái
xiāo
jué
chén
gòu
bǎi
chǐ
sōng
gāo
shǎo
qún
ǒu
xìn
guī
yùn
wàn
wàng
yán
chǒu
suǒ
shī
zài
shén
jìng
lùn
xíng
xiào
fǒu
yǒu
shēn
jiàn
céng
jǐn
shǒu
hào
shàng
gǒu
duān
sàng
liáng
hòu
suǒ
ài
àn
zhuàng
cái
shī
míng
zuò
yòu

译文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各种字体没有不具备的。齐梁时期没有著名的作者,唐代推崇颜真卿和柳公权。可惜时代已经久远,赝品占了十分之九。宋元时期的还勉强可以找到,笔墨作品是亲手所写的。空闲时间警惕安逸享乐,时常涉足艺术领域。在这些当中有名的遗迹很多,只喜爱黄庭坚。洒脱不拘没有刻意安排,潇洒得脱离尘世污垢。好比百尺高松,孤高很少有同类。随意下笔进行临摹,运笔时忘记外形美丑。所要学习的是神韵和笔力,何必谈论外形是否相似。我有深刻的用意,曾谨慎坚守用笔进谏的态度。喜好崇尚如果不端正,对品德的损害实在很大。所喜爱的是汲黯的刚直,创作诗句作为座右铭。

逐句剖析

"羲之称书圣":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诸体无不有":各种字体没有不具备的。

"齐梁作者无":齐梁时期没有著名的作者,

"李唐推颜柳":唐代推崇颜真卿和柳公权。

"惜哉世已远":可惜时代已经久远,

"赝者十之九":赝品占了十分之九。

"宋元差可寻":宋元时期的还勉强可以找到,

"翰墨出亲手":笔墨作品是亲手所写的。

"几暇戒宴安":空闲时间警惕安逸享乐,

"时或游艺薮":时常涉足艺术领域。

"就中名迹夥":在这些当中有名的遗迹很多,

"唯爱鲁直叟":只喜爱黄庭坚。

# 唯:一作惟。

"倜傥无安排":洒脱不拘没有刻意安排,

"潇洒绝尘垢":潇洒得脱离尘世污垢。

"譬如百尺松":好比百尺高松,

"孤高少群偶":孤高很少有同类。

"信笔一规摹":随意下笔进行临摹,

"运腕忘妍丑":运笔时忘记外形美丑。

"所师在神劲":所要学习的是神韵和笔力,

"讵论形肖否":何必谈论外形是否相似。

"伊余有深意":我有深刻的用意,

"笔谏曾谨守":曾谨慎坚守用笔进谏的态度。

"好尚苟不端":喜好崇尚如果不端正,

"丧德良已厚":对品德的损害实在很大。

"所爱汲黯戆":所喜爱的是汲黯的刚直,

"裁诗铭座右":创作诗句作为座右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是清代乾隆皇帝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着重展现黄庭坚书法“倜傥无安排,潇洒绝尘垢”的潇洒意境,还用“百尺松”的意象比喻其孤高的品格。乾隆在诗中提出“所师在神劲,讵论形肖否”的临摹观点,强调临摹要追求神韵而非仅求形似,同时借“汲黯戆”的典故暗指刚直的品格,与“笔谏曾谨守”的创作态度相呼应。诗中“信笔一规摹,运腕忘妍丑”等句子,既体现了对黄庭坚书法的临摹实践,也反映了他个人的书法审美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题咏书法的五言古诗,介绍了对历代书法及书法家的看法,描绘了黄庭坚书法的特点,体现了对黄庭坚书法的推崇和自身的临摹理念,营造了对书法艺术探讨的氛围,表达了对黄庭坚书法的喜爱及对刚直品格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比喻:“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将黄庭坚的书法品格比作百尺高松,突出其孤高不凡、难以找到同类的特点,表达了对黄庭坚书法品格的赞美。用典:“所爱汲黯戆,裁诗铭座右”巧用汲黯的典故,典故原意是他在朝堂之上从不迎合权贵,即便面对汉武帝,也会当面指出朝政弊端或帝王言行中的问题,毫不畏惧。作者在诗中借这一典故,暗喻自己对刚直品格的推崇,与前文“笔谏曾谨守”的创作态度相融合,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3. 分段赏析

“羲之称书圣,诸体无不有。”开篇点出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各体都有。简洁明了地介绍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为下文谈论其他书法家做了铺垫,体现了对书法历史的认知。​“齐梁作者无,李唐推颜柳。”此句说齐梁时期没有突出的书法家,而唐代则推崇颜真卿和柳公权。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书法界的状况,引出唐代的著名书法家,展现了书法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语言直白自然。​“惜哉世已远,赝者十之九。”表达了对古代书法大家已远去的惋惜,以及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九成是赝品的感慨。流露出对真品难得的遗憾,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书法作品的珍贵。​“宋元差可寻,翰墨出亲手。”指出宋元时期的书法作品还勉强可以找到,且有书法家亲手所写的真迹。与前文提到的古代赝品多形成对比,为下文重点谈论黄庭坚的书法做了过渡。​“几暇戒宴安,时或游艺薮。”描述自己在处理政务的空闲时间,警惕安逸享乐,时常涉足艺术领域。体现了乾隆在政务之余对艺术的追求,也说明了创作此诗的背景。​“就中名迹夥,惟爱鲁直叟。”在众多的书法名迹中,唯独喜爱黄庭坚。直接表达了对黄庭坚书法的偏爱,点明了诗歌的核心对象,情感表达鲜明。​“倜傥无安排,潇洒绝尘垢。”描绘黄庭坚的书法洒脱不拘,没有刻意安排,潇洒得脱离了尘世的污垢。生动地写出了黄庭坚书法的独特风格,是对其书法的高度赞美,体现了喜爱之情。​“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用百尺高松比喻黄庭坚书法的品格,突出其孤高不凡、很少有同类能及的特点。使读者更易理解黄庭坚书法品格的出众,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信笔一规摹,运腕忘妍丑。”说自己随意下笔进行临摹,运笔时不刻意计较外形的美丑。体现了他的临摹态度,注重的是神韵而非外形,符合其“所师在神劲”的理念。​“所师在神劲,讵论形肖否。”明确表达临摹要学习的是神韵和笔力,何必在意外形是否相似。直接阐述了自己的临摹理念,观点清晰,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伊余有深意,笔谏曾谨守。”表明自己有深刻的用意,曾谨慎地坚守用笔来进谏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将书法与自身的行事态度相结合,使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好尚苟不端,丧德良已厚。”指出如果喜好和崇尚的事物不端正,那么对品德的损害将会很严重。从反面强调了树立正确喜好的重要性,与前文表达的品格追求相呼应。​“所爱汲黯戆,裁诗铭座右。”表明自己喜爱汲黯的刚直,将诗句写下来作为座右铭。借汲黯的典故表达对刚直品格的推崇,使这种情感表达更为含蓄且有历史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方文《三月十九日作》

下一篇:清·黄起溟《文殊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