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邮特地送秋涛":驿差特意送来了秋的消息,
"山馆双虬对影号":山馆前两棵如虬龙般的松树相对呼啸。
"倚槛浑忘行役苦":倚靠栏杆完全忘记了旅途奔波的辛苦,
"成阴曾费主人劳":松树能枝繁叶茂曾耗费主人许多辛劳。
"徂徕结侣根原固":它们如同徂徕山上的松树一样根系牢固,
"泰岱分封节并高":也和泰山受封的松树一样气节崇高。
"知是丁公勤爱护":知道是丁公辛勤爱护它们,
"梦中奚止兆三刀":这爱护之情,在梦中都让人感受到不止是象征吉祥的三刀之兆。
清末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瓶泉居士等,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史学界称之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道光十七年擢升为湖广总督。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工作,并且在虎门将收集到的鸦片进行销毁,即“虎门销烟”。林则徐的诗宗承白居易,平易近人,但挚情洋溢,他的胸怀和品格都尽情表露于诗中。晚年更以不尤不怨的态度,在诗中倾吐其忧时爱国的情绪。著有《云左山房诗钞》《云左山房文钞》《使滇吟草》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署邮特地送秋涛,山馆双虬对影号”开篇点明了时间和季节,“署邮”指驿差,古代分驿为五等,一等曰“邮”,惟寻常公文,不由差役驿马传递,因有“署邮”之称。驿差送来秋涛,表明已是秋深时节。一个“送”字赋予了署邮以人的行为,仿佛秋涛是被人特意送来,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画面感,让读者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山馆双虬对影号”描绘了山馆前的景象,“双虬”将两棵松树比作两条虬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树的形态,它们盘曲而又富有气势,“对影号”将古树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深秋的寂静与萧索,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馆的清幽和时光的流逝。颔联“倚槛浑忘行役苦,成阴曾费主人劳”两句写诗人倚靠在栏杆旁的感受。诗人倚靠在栏杆上,全然忘记了出行求宦的辛苦。“倚槛”这一动作,表现出诗人在面对山馆美景时的放松和惬意,“浑忘”强调了这种忘却的程度,体现出山馆的美景和宁静对诗人的感染,使他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和生活的艰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眼前自然美景的陶醉,以及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生活的喜爱。“成阴曾费主人劳”写此时的感受,这两棵松树能够枝繁叶茂、绿树成荫,曾经耗费了主人大量的心血和辛劳。这里用《三国志》中曹操植树成阴的故事,暗示主人精心培育这些树木,付出了很多心血。“费主人劳”表达了对主人辛勤付出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精心营造生活环境的态度的肯定。颈联“徂徕结侣根原固,泰岱分封节并高”两句化用典故,进一步写松树。“徂徕”是山名,在今泰安市东南,这里泛指山,传说徂徕山上的松树相互结伴,“结侣根原固”意思是松树们结伴而生,其根系原本就十分牢固,象征着它们团结且根基深厚。“泰岱分封”源自《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途中遇雨,避于松树之下,因松树救驾有功,遂被秦始皇敕封“五大夫”爵位,这里以“泰岱分封”来形容诗中的松树,“节并高”说松树的气节同样高尚。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赞美了松树的坚韧品质和高尚气节,也借此表达自己对这种品质的追求和敬仰。尾联“知是丁公勤爱护,梦中奚止兆三刀”两句,“丁公”指汉人丁鸿,字孝公,为人仁爱,居住的地方人立碑作词称颂他,他后来为官洛阳令,在任上多行善政。这里说知道是丁公勤于爱护这些树木,曾经给它们以护持而结成佳梦。诗人用丁公的故事,表达了对丁公这种勤政爱民、有善报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品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兆三刀”化用了《搜神记》中丁固梦松的典故。传说丁固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梦到屋梁上悬挂的刀由三把变为四把,主簿李毅为其解析,认为三把刀为“州”字,多一把寓意“益州”,预示他将升任益州刺史,后来此梦果然应验。这里化用此典,表达了对丁公勤爱护树行为的认可,同时以丁公之梦自比,暗示自己如同丁公一样,有着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也期望能像丁公那样获得上天的眷顾,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下一篇:清·李英《十月京师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