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冬":庚寅年的冬天,
# 庚寅:清顺治七年。
"予自小港欲入蛟洲城":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洲城去,
# 自:从。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命令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从。
# 从:跟从。,束书:把书捆好。束:捆绑。,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以:用。,小奚:小僮,年少的奴仆。,命:命令。
"时西日沉山":当时太阳已经落山,
"晚烟萦树":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
# 萦:环绕。
"望城二里许":遥望离城大约两里路,
# 二里许:两里左右。许: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望:遥望。
"因问渡者":于是问船夫:“
# 因:于是。
"尚可得南门开否":“还可以赶得上南门开吗?”
"渡者熟视小奚":船夫仔细地看着书童,
# 熟:仔细地,详细地。
"应曰":回答说:“
"徐行之":慢慢地走,
# 徐:缓慢地。
"尚开也":可以进入;
"速进":快步行走,
"则阖":城门会关闭。”
# 阖:闭。
"予愠为戏":我生气了,以为他在戏弄我,
# 愠:恼怒,生气。
"趋行":快步赶路。
# 趋行:快步而行。趋,疾走。
"及半":走到了一半的时候,
"小奚仆":书童跌倒了,
# 仆:跌倒。
"束断书崩":捆书的绳子断开了,书散落一地,
"啼未即起":书童哭哭啼啼的,来不及马上起身,
"理书就束":等我整理好书籍捆好书时,
# 就:完成。
"而前门已牡下矣":可是这时南门已经关门上闩了。
# 牡下:指闭门上闩。牡,门闩。
"予爽然":我茫然若失,
# 爽然:如有所失的样子。
"思渡者言近道":想到船夫的话很有道理。
# 近道:很有道理。近,接近。道,道理。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天下间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
"穷暮而无所归宿者":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
# 穷暮:一直到晚上。穷,穷尽。
"其犹是也夫":大概就像这样吧!
# 其犹是也夫:真的像这样啊!其,语气词。犹是:像这样。犹:像。也夫:语气词。
"其犹是也夫":大概就像这样吧!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杂记散文,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寓言散文。描绘了作者暮色中赶路时,因质疑渡者“徐行尚开,速进则阖”的劝告而躁急趋行,最终因小奚仆倒、书束崩断导致城门关闭的经历,体现了“欲速则不达”的处世哲理,表达了对天下因急躁冒进而自败者的深沉慨叹,渗透着快与慢的辩证思维,于小事中蕴含大道理,令人深思。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庚寅冬”至“前门已牡下矣”此段以时间地点起笔,“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洲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交代背景,“西日沉山,晚烟萦树”的景物描写既渲染暮色迫近的紧张氛围,又为后文“速进则阖”埋下伏笔。当“望城二里许”时,作者与渡者的对话产生冲突:渡者“熟视小奚”的细节,暗合对书童“嫩肩细腿”负重状态的观察,其“徐行尚开,速进则阖”的判断,实则是对客观条件与行为规律的洞见;而“予愠为戏,趋行”的主观急躁,与“小奚仆,束断书崩,前门已牡下”的结局形成强烈反差,通过“仆”“崩”“牡下”等动词,将“欲速不达”的过程具体化,叙事中暗藏对经验智慧与盲目冒进的对比思考。第二段:“予爽然”至“其犹是也夫!”此段为哲理部分,“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以“爽然”一词写尽从愠怒到醒悟的心理转折,“近道”二字将生活事件与哲学思考相连,赋予渡者之言以“道法自然”的深意。“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的议论,以“穷暮无所归宿”喻指因急躁导致的困境,将个人经历扩展为普世警示;两个“其犹是也夫”的反复咏叹,通过感叹句式强化情感,既批判“躁急自败”的盲目,又推崇“审时度势”的智慧,结尾的哲理收束与前文叙事形成呼应,使“渡者之言”成为映照世态人心的镜子。
3. 作品点评
《渡者之言》语言洗练,以“赶路失门”的小事蕴藏哲理。渡者“徐行尚开,速进则阖”的话语,通过小奚仆倒、书束崩断的情节,真切展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作者由个人经历反思天下因躁急自败者,以“其犹是也夫”的慨叹强化警示,于暮色行旅的描写中,暗含对审时度势的思考,读来启人戒躁,颇具现实启示意义。
# 文章言筒义深,有仲尼“长沮桀溺”章韵味。略略数笔,写暮色苍茫赶路人情急之状如在眼前。
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施明智《续古文观止评注》
上一篇:清·顾炎武《海上四首(其三)》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