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ě
zhī
yán

朝代:清作者:周容浏览量:3
gēng
yín
dōng
xiǎo
gǎng
jiāo
zhōu
chéng
mìng
xiǎo
jiǎn
shù
shū
cóng
shí
西
chén
shān
wǎn
yān
yíng
shù
wàng
chéng
èr
yīn
wèn
zhě
:“
:“
shàng
nán
mén
kāi
fǒu
?”
?”
zhě
shú
shì
xiǎo
yìng
yuē
:“
:“
xíng
zhī
shàng
kāi
jìn
。”
。”
yùn
wéi
xíng
bàn
xiǎo
shù
duàn
shū
bēng
wèi
shū
jiù
shù
ér
qián
mén
xià
shuǎng
rán
zhě
yán
jìn
dào
tiān
xià
zhī
zào
bài
qióng
ér
suǒ
guī
宿
zhě
yóu
shì
yóu
shì

译文

庚寅年的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洲城去,命令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从。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遥望离城大约两里路,于是问船夫:““还可以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地看着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可以进入;快步行走,城门会关闭。”我生气了,以为他在戏弄我,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的时候,书童跌倒了,捆书的绳子断开了,书散落一地,书童哭哭啼啼的,来不及马上起身,等我整理好书籍捆好书时,可是这时南门已经关门上闩了。我茫然若失,想到船夫的话很有道理。天下间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大概就像这样吧!大概就像这样吧!

逐句剖析

"庚寅冬":庚寅年的冬天,

# 庚寅:清顺治七年。

"予自小港欲入蛟洲城":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洲城去,

# 自:从。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命令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从。

# 从:跟从。,束书:把书捆好。束:捆绑。,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以:用。,小奚:小僮,年少的奴仆。,命:命令。

"时西日沉山":当时太阳已经落山,

"晚烟萦树":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

# 萦:环绕。

"望城二里许":遥望离城大约两里路,

# 二里许:两里左右。许: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望:遥望。

"因问渡者":于是问船夫:“

# 因:于是。

"尚可得南门开否":“还可以赶得上南门开吗?”

"渡者熟视小奚":船夫仔细地看着书童,

# 熟:仔细地,详细地。

"应曰":回答说:“

"徐行之":慢慢地走,

# 徐:缓慢地。

"尚开也":可以进入;

"速进":快步行走,

"则阖":城门会关闭。”

# 阖:闭。

"予愠为戏":我生气了,以为他在戏弄我,

# 愠:恼怒,生气。

"趋行":快步赶路。

# 趋行:快步而行。趋,疾走。

"及半":走到了一半的时候,

"小奚仆":书童跌倒了,

# 仆:跌倒。

"束断书崩":捆书的绳子断开了,书散落一地,

"啼未即起":书童哭哭啼啼的,来不及马上起身,

"理书就束":等我整理好书籍捆好书时,

# 就:完成。

"而前门已牡下矣":可是这时南门已经关门上闩了。

# 牡下:指闭门上闩。牡,门闩。

"予爽然":我茫然若失,

# 爽然:如有所失的样子。

"思渡者言近道":想到船夫的话很有道理。

# 近道:很有道理。近,接近。道,道理。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天下间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

"穷暮而无所归宿者":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

# 穷暮:一直到晚上。穷,穷尽。

"其犹是也夫":大概就像这样吧!

# 其犹是也夫:真的像这样啊!其,语气词。犹是:像这样。犹:像。也夫:语气词。

"其犹是也夫":大概就像这样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渡者之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周容创作的一篇杂记散文。文章记叙了庚寅年冬天,作者周容从小港出发前往蛟川城,命书童用木简束书跟随。当时天色已晚,离城还有二里左右,作者询问渡者能否赶得上南门开,渡者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作者以为渡者在戏弄自己,便快步前行,结果途中书童跌倒,书散落一地,等整理好书,城门已关闭。作者由此领悟到渡者之言蕴含的“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进而感慨天下因急躁而自败的人,就像自己一样。全文短小精悍,中心突出,言简义深,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渗透着快与慢的辩证思维,寓大道理于小事件当中,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末之际,天下板荡,抗清义师于烽烟中纷起。然义旅多仓促征召,兵甲不齐、部伍不整,终因准备未足而相继失利。此际家国之痛深植人心,周容作为亲历乱世的文人,于庚寅冬日途经小港时,以自身赶路遇阻之事为引,将乱世中“急于求成而事与愿违”的普遍困境,凝于尺幅短文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杂记散文,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寓言散文。描绘了作者暮色中赶路时,因质疑渡者“徐行尚开,速进则阖”的劝告而躁急趋行,最终因小奚仆倒、书束崩断导致城门关闭的经历,体现了“欲速则不达”的处世哲理,表达了对天下因急躁冒进而自败者的深沉慨叹,渗透着快与慢的辩证思维,于小事中蕴含大道理,令人深思。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庚寅冬”至“前门已牡下矣”此段以时间地点起笔,“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洲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交代背景,“西日沉山,晚烟萦树”的景物描写既渲染暮色迫近的紧张氛围,又为后文“速进则阖”埋下伏笔。当“望城二里许”时,作者与渡者的对话产生冲突:渡者“熟视小奚”的细节,暗合对书童“嫩肩细腿”负重状态的观察,其“徐行尚开,速进则阖”的判断,实则是对客观条件与行为规律的洞见;而“予愠为戏,趋行”的主观急躁,与“小奚仆,束断书崩,前门已牡下”的结局形成强烈反差,通过“仆”“崩”“牡下”等动词,将“欲速不达”的过程具体化,叙事中暗藏对经验智慧与盲目冒进的对比思考。第二段:“予爽然”至“其犹是也夫!”此段为哲理部分,“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以“爽然”一词写尽从愠怒到醒悟的心理转折,“近道”二字将生活事件与哲学思考相连,赋予渡者之言以“道法自然”的深意。“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的议论,以“穷暮无所归宿”喻指因急躁导致的困境,将个人经历扩展为普世警示;两个“其犹是也夫”的反复咏叹,通过感叹句式强化情感,既批判“躁急自败”的盲目,又推崇“审时度势”的智慧,结尾的哲理收束与前文叙事形成呼应,使“渡者之言”成为映照世态人心的镜子。

3. 作品点评

《渡者之言》语言洗练,以“赶路失门”的小事蕴藏哲理。渡者“徐行尚开,速进则阖”的话语,通过小奚仆倒、书束崩断的情节,真切展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作者由个人经历反思天下因躁急自败者,以“其犹是也夫”的慨叹强化警示,于暮色行旅的描写中,暗含对审时度势的思考,读来启人戒躁,颇具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文章言筒义深,有仲尼“长沮桀溺”章韵味。略略数笔,写暮色苍茫赶路人情急之状如在眼前。

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施明智《续古文观止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顾炎武《海上四首(其三)》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