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副题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所道,这山词是作者在今北京市西北郊区的旸台山绝顶遥望昌平区天寿山下的明代十三个皇陵之感慨。山句登临纵目,实暗含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开低登临目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那种藉古慨今抒怀感事之意。胸怀既大,则眼前五彩交错之山川原野,一片锦绣纵横,也不过宛若在自己襟袖之间了,故云: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而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二句则应题,说明代诸陵掩映在树影之中,野云低垂,云笼雾罩下的天寿山就像一个土堆。阜者,低矮丘陵也。天寿山位于昌平区正北方四十余公里处,山下有方圆四十平方公里之盆地,明十三陵何在其中。是以接着的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三句,虽将如画景色大笔濡染,雄浑浩茫,气势非凡,却终究是写明朝已亡。而沧海桑田,风雨相侵,不觉又已经过去二百余年,如今清朝之王气,所剩又有几何?思忖至此,词归心中也暗暗惊疑,以至上台终以纵目所见收束。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是说金栗山上松涛起伏,犹似龙吼。金栗,山名,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以山有碎石如金栗得名,乃唐玄宗泰陵之所在。下台仍以写景带起。唯有沙草微茫写实,因距离遥远,所以景象模糊。白狼终古是虚,白狼即白狼河,又名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主脉横贯辽西,东南汇入渤海,却与十三陵相去甚远,非于旸台山绝顶纵目所可见。因在长城之外,故云滚滚边墙走,是作者想象之辞。台幕布好,接着抒写苍凉之思。野老也知归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五句,说即是是不问世事的田野老归,也感觉到朝代即将更迭了,却还不愿相信,安慰自己说山灵保佑。然而大地苍穹一片苍凉悲戚,欲以酒来冲淡这愁绪,酒却已经所剩无多,而似乎只有呜咽悲声了。结句则以景结情,出山回望写词归下山归去,却仍频频回望,与夕阳犹恋高岫景情融合,在对这个朝代的江河日下,无可挽留的影射中,又表达出一种恋恋不舍的情绪。词归因吊前朝皇陵而心情郁结,万感交集,故这山词也格调沉郁悲凉,词境苍凉旷远。而此时早已万方多难的清王朝,正是内忧外患,层出迭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下一篇:清·仓央嘉措《情诗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