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duàn
hún
wàn
shuǐ
qiān
shān
chǔ
méi
yīn
shū
jǐn
dōng
fēng
shàng
绿
chú
yuán
chūn
hǎo
luò
huā
sǎo
gèng
shāng
chūn
tóng
shì
yān
yān
duō
bìng
rén

译文

忧伤的梦魂飘忽无定,飞越了万水千山,却无法寻觅到你,你去了哪里?没有一点音信,一纸信笺也没来,整日独立东风,春风吹来,枝叶又绿。 怀想故园,想来春色正好,多想给你一封信啊,可却无法寄出。只能独自赏花,独自面对花的凋零,最后一人扫去满地残红。不要再伤春了,你我同是天涯伤心客,同患相思疾。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这首词写征人思家的心情。开篇一个断字一个无字将征人漂泊恍惚、没有着落的心态凸现出来了。继而视点由山水转至庭院阶前。词人抓住一个情字,落笔处皆是体量对方的宽慰,由自己的思家情重想到妻子的刻骨思念,因而劝慰道落花须自扫,寄托了希望对方刚强自持的关切,更有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的劝慰,将自己与闺中人摆在相同的位置,同样的多病相思。全词像一封平常家信,但由于情真意长故十分感人。首先,在主题上仍旧是伤春怀人。伤春题材的诗词是传统诗词主题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写伤春的甚至比悲秋还要多,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陆游《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等等。纳兰容若这首在对伤春这一风格的继承上有他自己的特点。他说莫更伤春,他用不伤春来表现自己的伤春,他要走出伤春的情节,然而始终又没能走出,只能是嘴巴上的一句话罢了。试想,他自己能不伤春么,他所思念的恋人能不伤春么。春的事实摆在面前,如同离别一样真实,不伤春,情何以堪。这首词结构上很有其特色,使用了对话式的结构。全词分上下片,在一首词中创造了异空间中妻子和自己进行对话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由词人自己去把握,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情感主题两方面的思念,并用对话来缓和由于空间差距造成的交流矛盾。上片是从妻子的角度来说的。断魂飘忽无定,思量无限,万水千山,天涯海角,伊人何处去,为何一点音信也没有,一纸信笺也没来,整日独立东风,春风吹来,枝叶又绿。下片是从自己角度来说的,承上对前面的妻子抱怨似的语言进行回答,似乎是在异空间中进行对话似的。怀想故园,想来春色正好,满园浓郁正春风,此时此刻,多想给你一封信啊,我要告诉你,去年一同赏花,一同看春华凋零,一同扫去那谢落满地的花,一同葬花,可惜今年,只你一人,独自赏花,独自面对花的凋零,最后一人扫去满地残红。这何等残忍,何等伤心,我又怎能提笔,如何给你这样的一封信呢。不要再伤春了,春去春又回,春色年年再,不能同在固可惜,你我同是天涯伤心客,同患相思疾。无论如何,这种对话都只是一个假设而已,只是词人由于思恋太深而导致的情感爆发。词人无论怎么解释,在家中的恋人都不能听见,所以也不会原谅他,而这一点是纳兰容若自己也清楚的。所以说这首词的情感基调还是悲哀伤感的。对话体的结构是这首词的典型特征,词人通过对话形式表达两地相思,事实则是表达了自己对妻子一片的深情。这首词上片立足于妻子的问,下片立足于自己的答,问答两方面中交点在于自己这一方面,主要是抒发自己对妻子的爱情以及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下的无奈,情感是悲伤、灰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贞吉《贺新凉·再赠柳敬亭》

下一篇:清·王鹏运《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