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qín

朝代:唐作者:刘允济浏览量:1
zài
lóng
mén
shuí
xiǎng
fèng
míng
shí
diāo
zhuó
jīn
wéi
gōng
shāng
chí
rén
huǎn
shū
jié
chǔ
nòng
fán
zuò
gāo
zhāng
yǐn
fān
chéng
xià
diào
bēi

译文

从前在龙门旁边,谁会想到有像凤凰鸣叫般的时刻。经过雕琢如今成为乐器,宫商等音调无法自己控制。巴地之人弹奏舒缓疏朗的节奏,楚地游子拨弄繁复的丝弦。本想弹出高昂激越的曲调,反而变成低沉悲切的乐声。

逐句剖析

"昔在龙门侧":从前在龙门旁边,

"谁想凤鸣时":谁会想到有像凤凰鸣叫般的时刻。

# 凤鸣:借指琴声。

"雕琢今为器":经过雕琢如今成为乐器,

"宫商不自持":宫商等音调无法自己控制。

# 不自持:不由自主。,宫商:泛指琴曲的各音。

"巴人缓疏节":巴地之人弹奏舒缓疏朗的节奏,

"楚客弄繁丝":楚地游子拨弄繁复的丝弦。

"欲作高张引":本想弹出高昂激越的曲调,

"翻成下调悲":反而变成低沉悲切的乐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琴》是初唐诗人刘允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以回忆起笔,昔日琴木在龙门侧,无人料到会有凤鸣般的精彩,引发对琴木命运的遐想。颔联写琴木如今被雕琢成琴,虽成乐器却失去自主,象征人才被世俗束缚,难以自由施展。颈联通过“巴人”与“楚客”不同演奏风格的对比,暗示琴在不同人手中命运各异,也暗指人才在不同环境中的遭遇。尾联写本想高调弹奏,却成低沉悲音,进一步抒发人才被压抑的悲愤。全诗借琴象征人才,今昔对比凸显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诗人将思绪拉回到过去,琴曾置身于龙门之侧,仿佛在静静等待着那象征祥瑞的凤鸣时刻,展现出琴昔日的期待与憧憬,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美好的氛围。颔联“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笔锋一转,描绘如今琴已被雕琢成可供演奏的器物,然而却失去了自主掌控音律的能力,“宫商不自持”形象地表达出琴音的失真与无奈。颈联“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通过对比巴人和楚客不同的弹奏方式,巴人节奏舒缓,楚客丝弦繁杂,进一步凸显琴在不同人手中呈现出多样的状态。尾联“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琴本想奏出高亢激昂的曲调,却无奈变成了低沉悲切的音律,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鲍溶《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下一篇: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