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
jìng

朝代:唐作者:仲子陵浏览量:1
wàn
qín
shí
jìng
cóng
lái
bào
zhì
jīng
tái
yuè
zài
xiá
shuǐ
cháng
qīng
làn
làn
jīn
guāng
chéng
chéng
xiàng
shēng
yún
tiān
jiē
dòng
jiàn
biǎo
jìn
míng
dàn
jiàn
rén
kuī
dǎn
quán
shèng
xiǎng
yìng
shēng
yán
chī
dìng
shí
chù
gèng
táo
qíng

译文

千年以来秦时宫中的镜子,一致保持着它的精华。在镜台上仿佛明月吐光,放在镜匣中好像秀水常清。金光闪闪,放出一片光明,明显地呈现各种物象。秦镜能使高天分明可见,内外尽现空旷光明。人从镜中能窥看到自己的肝胆,如果一个人很好,秦镜就会对此做出反响。美丑能被秦镜识别,什么地方能够躲避真实的情景呢。

逐句剖析

"万古秦时镜":千年以来秦时宫中的镜子,

# 古:一作“里”。

"从来抱至精":一致保持着它的精华。

# 从来抱至精:此两句意为千年以来秦时宫中的镜子,一致保持着它的精华所在。

"依台月自吐":在镜台上仿佛明月吐光,

# 吐:开放,出现。,月:喻镜。,台:镜台。,依:依傍,依靠。

"在匣水常清":放在镜匣中好像秀水常清。

# 水:喻镜。,匣:镜匣。

"烂烂金光发":金光闪闪,放出一片光明,

# 烂烂:光明貌。

"澄澄物象生":明显地呈现各种物象。

# 澄澄:明彻、明净之意。

"云天皆洞鉴":秦镜能使高天分明可见,

# 洞鉴:犹明察,意为透彻了解。此句意为秦镜能使高天分明可见。,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

"表里尽虚明":内外尽现空旷光明。

# 虚明:空明。此句意为秦镜内外也能尽现空旷光明。,表里:即内外。

"但见人窥胆":人从镜中能窥看到自己的肝胆,

"全胜响应声":如果一个人很好,秦镜就会对此做出反响。

# 响应:回声相应。《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胜:事物优越美好。

"妍媸定可识":美丑能被秦镜识别,

# 妍媸:即妍蚩,指美和丑。

"何处更逃情":什么地方能够躲避真实的情景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秦镜》是唐代诗人仲子陵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中围绕传说中能照见人心的秦时古镜展开,描绘其蕴含精粹,在台上如明月般映光,在匣中似清水般澄澈,光芒闪耀下万物清晰可见,甚至能洞察人心、分辨美丑。诗人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将秦镜的神奇与明察秋毫具象化。全诗借咏秦镜,赞颂其明辨是非、洞察本质的特质,也暗含对公正清明、洞悉真相的社会理想的向往,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富有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开篇便点明这面镜子历史悠久,自秦朝流传至今,强调其年代久远。“抱至精”则突出镜子蕴含着非凡的品质与灵性,仿佛承载着岁月沉淀的精华,为全诗奠定了神秘而庄重的基调。“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通过两个场景展现镜子的特性。当镜子置于台上时,它散发的光芒如同明月,皎洁明亮;收于匣中时,镜面又似清水般澄澈明净。诗人用“月”和“水”作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镜子无论使用与否,都保持着自身的纯净与光亮,凸显其独特不凡。“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进一步刻画镜子映照时的情景。镜子反射出灿烂耀眼的金光,在这光芒之下,世间万物的形态都清晰地显现出来,没有丝毫模糊。“烂烂”“澄澄”两个叠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也强化了镜子光芒四射、映照清晰的视觉效果。“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将镜子的映照能力进一步升华。它不仅能照清眼前事物,就连高远的云天也能洞察无遗,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里,都能照得透彻明亮,毫无隐瞒之处。此句夸张地表现出镜子明察秋毫、无所不能照的神奇。“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诗人将笔触转向镜子照见人心的传说,说这镜子能照见人的肝胆,比回声的回应更直接,美丑善恶都能被清晰分辨,任何人都无法在它面前隐藏真实情感。通过这种想象,赋予秦镜明辨是非、洞察本质的特质,暗含对公正与真相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下一篇:唐·刘禹锡《荆门道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