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秦时镜":千年以来秦时宫中的镜子,
# 古:一作“里”。
"从来抱至精":一致保持着它的精华。
# 从来抱至精:此两句意为千年以来秦时宫中的镜子,一致保持着它的精华所在。
"依台月自吐":在镜台上仿佛明月吐光,
# 吐:开放,出现。,月:喻镜。,台:镜台。,依:依傍,依靠。
"在匣水常清":放在镜匣中好像秀水常清。
# 水:喻镜。,匣:镜匣。
"烂烂金光发":金光闪闪,放出一片光明,
# 烂烂:光明貌。
"澄澄物象生":明显地呈现各种物象。
# 澄澄:明彻、明净之意。
"云天皆洞鉴":秦镜能使高天分明可见,
# 洞鉴:犹明察,意为透彻了解。此句意为秦镜能使高天分明可见。,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
"表里尽虚明":内外尽现空旷光明。
# 虚明:空明。此句意为秦镜内外也能尽现空旷光明。,表里:即内外。
"但见人窥胆":人从镜中能窥看到自己的肝胆,
"全胜响应声":如果一个人很好,秦镜就会对此做出反响。
# 响应:回声相应。《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胜:事物优越美好。
"妍媸定可识":美丑能被秦镜识别,
# 妍媸:即妍蚩,指美和丑。
"何处更逃情":什么地方能够躲避真实的情景呢。
1. 分段赏析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开篇便点明这面镜子历史悠久,自秦朝流传至今,强调其年代久远。“抱至精”则突出镜子蕴含着非凡的品质与灵性,仿佛承载着岁月沉淀的精华,为全诗奠定了神秘而庄重的基调。“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通过两个场景展现镜子的特性。当镜子置于台上时,它散发的光芒如同明月,皎洁明亮;收于匣中时,镜面又似清水般澄澈明净。诗人用“月”和“水”作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镜子无论使用与否,都保持着自身的纯净与光亮,凸显其独特不凡。“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进一步刻画镜子映照时的情景。镜子反射出灿烂耀眼的金光,在这光芒之下,世间万物的形态都清晰地显现出来,没有丝毫模糊。“烂烂”“澄澄”两个叠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也强化了镜子光芒四射、映照清晰的视觉效果。“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将镜子的映照能力进一步升华。它不仅能照清眼前事物,就连高远的云天也能洞察无遗,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里,都能照得透彻明亮,毫无隐瞒之处。此句夸张地表现出镜子明察秋毫、无所不能照的神奇。“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诗人将笔触转向镜子照见人心的传说,说这镜子能照见人的肝胆,比回声的回应更直接,美丑善恶都能被清晰分辨,任何人都无法在它面前隐藏真实情感。通过这种想象,赋予秦镜明辨是非、洞察本质的特质,暗含对公正与真相的追求。
上一篇:唐·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下一篇:唐·刘禹锡《荆门道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