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à
jiāng
shàng
dài
yuè
yǒu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dài
yuè
yuè
wèi
chū
wàng
jiāng
jiāng
liú
shū
chéng
西
guō
qīng
tiān
xuán
gōu
huá
suī
lǎn
qīng
jǐng
yóu
gěng
gěng
jīn
kōng
zhān
zhī
què
lóu

译文

我挂起船帆在江面上等待明月升起,可月亮迟迟未现,望着江水,江水独自流淌。忽然间月亮从城西的外城升起,晴朗的天空中悬挂着一弯如玉的银钩。月光虽然明亮可以揽取,但这清丽的夜景却无法亲身游览。我在耿耿的金波月色里凝神远眺,只能空自瞻望那高耸的鳷鹊楼。

逐句剖析

"待月月未出":我挂起船帆在江面上等待明月升起,可月亮迟迟未现,

"望江江自流":望着江水,江水独自流淌。

"倏忽城西郭":忽然间月亮从城西的外城升起,

# 郭:外城。

"青天悬玉钩":晴朗的天空中悬挂着一弯如玉的银钩。

# 玉钩:谓初月。其形如钩,故言。

"素华虽可揽":月光虽然明亮可以揽取,

# 揽:把持,怀抱。

"清景不可游":但这清丽的夜景却无法亲身游览。

"耿耿金波里":我在耿耿的金波月色里凝神远眺,

# 金波:谓月光。

"空瞻鳷鹊楼":只能空自瞻望那高耸的鳷鹊楼。

# 鳷鹊楼:南朝楼阁名,在江苏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作于诗人离长安、仕途失意时,以长安饯别场景展开抒怀。全诗以江月意象为线,写待月未至、江流自逝之景,交织现实境遇与精神追求。诗中“拔剑四顾”的动作突出内心彷徨,后借吕尚、伊尹典故表对理想的坚守,显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作品用比兴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生经历相映照,末句“空瞻鳷鹊楼”以苍茫意境平衡现实喟叹与超脱胸襟。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展现李白诗融合民间文艺与乐府民歌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这首诗有说法作于天宝七载(748),当时李白正在金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借待月未出时的江流、明月升空的清景等景象,写出了仕途失意时内心的彷徨、对理想的坚守及超脱的胸襟。

2. 写作手法

起兴:首句“待月月未出”以“待月”起兴,引出“望江江自流”的景象,借江水不息流动的自然之景,兴起诗人待月时的寂寥心绪,为全诗奠定怅惘基调,使情感表达更含蓄自然。用典:末句“空瞻鳷鹊楼”化用汉代鳷鹊楼典故,相传此楼为汉武帝所建,常借指宫廷或繁华之地。诗中诗人空望鳷鹊楼,既暗含对朝廷或理想境地的向往,又以“空”字透出向往而不得的失落,借典故深化怀人及身世之慨。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以直白的语言开篇,“待月”而月未出,“望江”见江自流,两个“待”与“望”的动作,勾勒出诗人伫立江边的身影,江水自流的景象更添等待的寂寥感。三、四句“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笔锋一转,写月忽然从城西郭升起,如玉钩般悬于青天,“倏忽”一词突出月亮出现的突然性,“玉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新月的形态,画面由静转动,给人以惊喜之感。后四句“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则转入抒情。“素华虽可揽”承上句新月的素光,说虽可揽取月光,“清景不可游”却转折道出清美的月色景观无人共游的遗憾。“耿耿金波里”写月光洒在江面上闪烁的样子,“空瞻鳷鹊楼”的“空”字点明诗人徒然眺望鳷鹊楼的怅惘,“鳷鹊楼”的典故或暗含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全诗在江月清景的描绘中,透露出诗人待月时的孤寂与怀远之情。

4. 作品点评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李白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江上待月的空灵景象,在对月景的精妙描绘中,巧妙融入自身复杂心绪。诗人通过描绘月景之美,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画景(“倏忽”二句下)。萧士赟曰:按此诗亦身在江海、心存魏阙之意乎?读者忽之,使白心不白于后世,惜哉!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江夏送友人》

下一篇:唐·仲子陵《秦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