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凉风槐叶凋":田间小路上凉风习习,槐树叶纷纷凋零,
"夕阳秋露湿寒条":夕阳下清冽的露水,打湿了寒秋的枝条。
# 寒条:寒冬时树木的枝条。
"登楼望月楚山上":登上高楼遥望明月,楚地的山峦遥远迷蒙,
"月到楼南山独遥":月亮升上南楼时,那山显得更加孤远。
"心送秦人趋凤阙":心随友人奔赴那凤凰宫阙,
# 凤阙:汉代宫阙名,后泛指宫殿、朝廷。
"月随阳雁极烟霄":目光追随着北归的大雁直至云霄。
# 阳雁:鸿雁一类的候鸟。
"轩辕不重无名客":朝廷向来不看重无名之士,
# 辕:一作车。
"此地还能访寂寥":不知友人能否在此地探访我这寂寥之人。
# 还:一作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寄友抒怀诗。诗中描绘了秋夜登楼望月的萧瑟景象,借凉风槐叶、夕阳清露、楚山雁影等意象,表达对友人李少尹的深切思念和羁旅异乡时寂寥与愁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以“陌上凉风”“槐叶凋零”“夕阳清露”“湿寒枝条”等秋日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清冷的黄昏图景。诗人借秋景的萧瑟营造出怅惘氛围,既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表达出诗人羁旅异乡时寂寥与愁思之情。比喻:“轩车不重无名客”诗人以“轩辕”比喻朝廷,以“无名客”自喻未获赏识的士人,表达了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和渴望得遇知音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以秋日萧索之景开篇,田间小路上凉风卷着凋零的槐叶,夕阳下清露打湿寒枝,“凉风”“凋槐”“清露”“寒条”一组意象,既点明时节,又通过触觉与视觉的交织,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为怀人之情埋下萧瑟的伏笔。颔联“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南楼山独遥”写诗人登楼远眺,明月升空时,楚地的山峦在月色中显得格外遥远。“迥”与“遥”反复强化空间阻隔,月亮从升起至南楼的时间推移,让“山遥”之感更显真切,仿佛月光也无法跨越这迢迢距离,暗含对友人所在之地的怅惘。颈联“心送情人趋凤阙,目随阳雁极烟霄”中,“情人”指友人李少尹,“凤阙”代指京城,诗人心随友人奔赴朝廷,目光却追着北归的大雁直至云霄。“心送”是情感的主动追随,“目随”是视线的被动凝望,一“趋”一“极”形成动态对比,既写对友人的关切,又借“阳雁”意象寄托“雁去人留”的失落。尾联“轩辕不重无名客,此地还能访寂寥”以“轩辕”暗指朝廷,感慨自己不被重用的处境,末句以问句收束,盼友人能来探访这寂寥之地。“无名客”与“访寂寥”形成情感呼应,既含政治失意的苦闷,又在孤寂中透出对知己情谊的期盼,使怀人主题与个人心绪形成深层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