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死鼠":东边死鼠,
"西死鼠":西边死鼠,
"人见死鼠如见虎":人们看见死鼠就像看见猛虎一样!
"鼠死不几日":老鼠死后没几天,
"人死如圻堵":人就像墙倒塌般成片死去。
"昼死人":白天死的人,
"莫问数":不计其数,
"日色惨淡愁云护":天色昏暗,愁云笼罩。
"三人行未十步多":三个人走路还没走出十步远,
"忽死两人横截路":突然就有两人横尸路中。
"夜死人":夜里死的人,
"不敢哭":不敢哀哭,
"疫鬼吐气灯摇绿":瘟疫之鬼吐出毒气,灯火摇曳着绿光。
"须臾风起灯忽无":转眼间狂风大作,灯火熄灭,
"人鬼尸棺暗同屋":活人、死人、尸体和棺材在黑暗的屋子里混杂。
"乌啼不断":乌鸦啼叫不断,
"犬泣时闻":野狗呜咽时闻,
"人含鬼色":活人面带死气,
"鬼夺人神":死人眼神夺魂。
"白日逢人多是鬼":白天遇见的人多半是鬼,
"黄昏遇鬼反疑人":黄昏遇到“鬼”反而怀疑是活人!
"人死满地人烟倒":满地横尸人烟断绝,
"人骨渐被风吹老":尸骨被风吹得干枯如老树。
"田禾无人收":田地无人耕种,
"官租向谁考":官府的租税该向谁征收?
"我欲骑天龙":我想骑上天龙,
"上天府":飞向天府,
"呼天公":呼求天公,
"乞天母":乞求天母,
"洒天浆":洒下天上的琼浆,
"散天乳":散开天上的乳汁,
"酥透九原千丈土":让它们滋润渗透到地下极深极厚的土壤之中。
"地下人人都活归":让地府的亡魂重返人间,
"黄泉化作回春雨":让黄泉化作滋润大地的春雨!
清代诗人
师道南:清代诗人。白族。字立夫,号鸿洲。云南大理赵州人。师范(荔扉)之子。29岁即与其母、妻同死于鼠疫。师道南好写诗,《云南诗略》选其诗10首。以山水诗见长,如《上定西岭》、《响水关》、《苍山》等,把大理地区“滇山无不奇”,“滩恶不容舟”的壮丽奇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鼠死行》一诗,真实地记录了清乾隆年间鹤庆、宾川、白崖、弥渡等地鼠疫为灾“人死如坼堵”、“白日逢人都是鬼,黄昏遇鬼反疑人”的惨痛景象,使人耳不忍闻。据《滇南诗略》中说:“乾隆壬子、癸丑以来,鹤庆、宾川城乡居民,每见鼠向人跳,跳罢即死,人体遂生赤痒子或吐血痰。是疾遭者,死且速,医药罔效……道南甫作是诗,亦以是疾死,哀哉。”又说:“嘉庆庚申冬,荔扉北上,方抵会垣,遽闻道南与其母妻数人同时染疫卒,荔扉痛莫支”。把这两段文字与师道南《鼠死行》结合起来读,对彼时宾川、鹤庆、赵州、弥渡一带鼠疫流行情景,更有具体、生动的了解。这首诗既是文学作品,又有史料价值。
1. 分段赏析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三句以直白质朴的语言,开篇点明鼠疫爆发的场景。通过反复强调“死鼠”,营造出紧张恐惧的氛围,“人见死鼠如见虎”运用比喻,生动展现出人们对死鼠的极度恐惧,暗示死鼠与可怕灾难的关联,为后文鼠疫肆虐埋下伏笔。“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两句承接上文,点明死鼠出现后,鼠疫迅速蔓延,百姓大量死亡。“如圻堵”运用比喻,将死去的人比作墙壁,形象地描绘出死亡人数之多,突出疫情的迅猛和残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此三句描绘白昼时鼠疫带来的惨状。“莫问数”极言死亡人数之多,难以计数;“日色惨淡愁云护”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阴沉昏暗的天色、笼罩的愁云,烘托出压抑、悲伤的气氛,进一步渲染出疫情的恐怖氛围。“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生动展现出鼠疫传播的迅速和致命性。短短十步之内,三人同行便有两人暴毙,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死亡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料性,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们在疫情中的恐惧与无助。“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气灯摇绿。”三句描写夜晚的恐怖场景。“不敢哭”体现出人们在鼠疫面前的极度恐惧,连亲人逝去都不敢放声痛哭;“疫鬼吐气灯摇绿”运用想象和夸张,将油灯的绿色光晕想象成疫鬼吐出的气息,增添了神秘而恐怖的色彩,使夜晚的氛围更加阴森。“须臾风起灯忽无,人鬼尸棺暗同屋。”两句继续描绘夜晚的情景,风骤起,灯熄灭,在黑暗中,生者与死者、尸体与棺木共处一室,进一步强化了阴森、恐怖的氛围,突出人们在疫情下生活的悲惨与无奈。“乌啼不断,犬泣时闻。”两句通过对乌鸦啼叫、狗儿悲泣的声音描写,以动衬静,营造出凄凉、哀伤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鼠疫肆虐下人间的死寂与悲惨,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人含鬼色,鬼夺人神。”两句对仗工整,描绘出在鼠疫的折磨下,人们面容憔悴,如同鬼魅,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鬼夺人神”形象地表现出疫情对人们身心的严重摧残,突出了灾难的严重性。“白日逢人多是鬼,黄昏遇鬼反疑人!”两句以独特的视角,通过人们在白天和黄昏对人与鬼的认知错乱,进一步强调疫情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恐惧和心理创伤,深刻地展现出鼠疫肆虐下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崩塌。“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两句宏观地描绘出鼠疫造成的惨烈后果,满地尸体,村落荒芜,无人居住,死去之人的骸骨在风中渐渐风化。“倒”“老”二字,生动地展现出社会的衰败和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凄凉与悲哀。“田禾无人收,官租向谁考?”两句从社会经济层面入手,指出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农田荒废,庄稼无人收割,进而发出官租向谁征收的质问,深刻揭示了鼠疫不仅给百姓带来生命威胁,也使社会经济陷入瘫痪,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困境。“我欲骑天龙,上天府,呼天公,乞天母,洒天浆,散天乳,酥透九原千丈土。地下人人都活归,黄泉化作回春雨!”最后几句,诗人展开浪漫的想象,渴望骑着天龙,上天庭向天地祈求,用天浆天乳滋润大地,让死去的人都能复活,使黄泉变为滋润万物的春雨。这种浪漫的表达,虽然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渴望,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结束这场灾难的强烈愿望。
下一篇:清·弘历《草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