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ūn
shān

朝代:唐作者:程贺浏览量:1
céng
fāng
wài
jiàn
wén
shuō
jūn
shān
yuán
shì
kūn
lún
shān
dǐng
shí
hǎi
fēng
chuī
luò
dòng
tíng

译文

曾经在仙境见到麻姑,听说君山自古以来并不存在。原本是昆仑山顶上的石头,被海风吹落到了洞庭湖。

逐句剖析

"曾于方外见麻姑":曾经在仙境见到麻姑,

#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传说东汉桓帝时曾应仙人王远(字方平)召,降于蔡经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蔡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知经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麻姑自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又能掷米成珠,为种种变化之术。事见晋葛洪《神仙传》。,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于:一作游。

"闻说君山自古无":听说君山自古以来并不存在。

# 闻说君山自古无:一作说道君山此本无。闻说,听说。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元是昆崙山顶石":原本是昆仑山顶上的石头,

# 昆崙:山名,绵亘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元:一作云。原来,原本。

"海风吹落洞庭湖":被海风吹落到了洞庭湖。

#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落:落到。,海风:飓风。海,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君山》是唐代诗人程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说是方干所作。《题君山》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开篇首句叙述诗人曾于尘世之外邂逅女仙麻姑;紧接着次句表明,诗人从麻姑那儿获悉,洞庭湖中原本并无君山存在。而后三、四句则揭示了君山的由来,出人意料的是,它竟是昆仑山上的一块奇石,被海风吹至此地。整首诗凭借奇特非凡的想象,并未直接从君山本身着笔,而是从题外切入,将君山的来历神化,从而间接地展现出君山湖光山色的奇妙绝美,足见诗人构思的独具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一般认为是方干的作品,不过也有一些诗集标注程贺诗,从方干诗集中收录《早发洞庭》可知,方干曾经游历过洞庭湖,这首《题君山》很可能是方干在游览洞庭湖期间创作的,只是具体的创作时间现已无从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君山为题材。诗人借与神话人物麻姑相遇,听闻君山自古不存在,后言其是昆仑山顶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来,通过奇特想象描述君山来历,表达对君山独特景观的惊叹与赞美,展现了奇幻浪漫的风格。

2. 写作手法

想象:在“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这两句诗中,诗人展开了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君山本是现实中洞庭湖里的一座山,诗人却突破常规认知,设想君山是昆仑山顶的一块石头,被海风吹落到了洞庭湖。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秘的神仙遨游之地,有着瑶池阆苑等仙境,诗人将君山与昆仑山联系起来,赋予了君山超凡脱俗的神秘色彩,使君山的来历充满奇幻感,这种想象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奇幻浪漫的氛围,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之中。用典:“曾于方外见麻姑”此句运用了麻姑的典故,出自《神仙外传》。麻姑在传说中看似年轻,“年可十八九”,却经历了三次沧海变桑田,是一位知晓众多奇闻异事的神仙。诗人特意提及麻姑,一方面为诗歌增添了神秘的神话色彩,使诗歌开篇就笼罩在一种奇幻的氛围中;另一方面,麻姑知晓众多鲜为人知之事的特点,为后文麻姑告知诗人“君山自古无”这一奇事做铺垫,通过麻姑之口引出君山来历的话题,巧妙地将神话与君山联系起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洞庭湖中的君山,凭借其秀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激发了众多诗人的奇妙想象,催生出无数优美的诗篇。首句“曾于方外见麻姑”,宛如讲述一则神话故事。诗人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曾游历于尘世之外,偶然间与仙女麻姑不期而遇。这一开篇看似突兀,仿佛偏离主题,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它与君山究竟有何关联。实则,此处暗藏诗人的巧妙构思。方外神仙众多,偏偏邂逅麻姑,这其中大有深意。据《神仙外传》记载,麻姑看似“年可十八九”,却已然三次目睹沧海变为桑田,知晓诸多鲜为人知之事。第二句“闻说君山自古无”,这便是麻姑告知诗人的一桩奇事。此句与首句之间,情节上存在一个跳跃,那便是诗人向麻姑探寻君山的来历。世间谜题数不胜数,诗人独独询问此事,值得细细品味。在那烟波浩渺、广袤无垠的八百里洞庭湖面,一座玲珑的君山拔地而起。诗人泛舟其间,“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般奇妙的发现,令他惊喜万分;同时,又因君山来历的神秘莫测,心生困惑。想必诗人正是怀揣着这个疑问,前往方外寻求答案。诗中虽未着一字正面描绘君山的形貌色彩,完全从侧面虚笔着墨,于闲淡之中渲染,却将君山带给人的奇异之感传递得淋漓尽致。“君山自古无”这一说法,既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又恰好印证了人们心中的揣测。写“自古无”,实则为引出“何以有”。诗人并未急于道出君山的来历,似是有意故弄玄虚,这效果恰似古代演义中那吊人胃口的“且听下回分解”。后两句“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不说则已,一说便令人惊叹不已:原来君山竟是昆仑山顶的一块神奇灵石,被猛烈的海风吹落到了洞庭湖中。昆仑山,在古代传说里,是神仙们遨游嬉戏之地,山上有瑶池阆苑,还盛产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间稀有的珍宝。诗中将“君山”想象成“昆仑山顶石”,用意便在于此。“海风吹落”一句,想象奇特瑰丽,令人浮想联翩。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凭借奇妙独特的想象,并未直接从君山本身切入,而是从看似题外之处着笔,将君山的来历加以神化,以这种间接的方式展现出君山那奇异美妙的风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二诗(按指本篇及《题宝林寺禅者壁》)写山均设奇想,惟其如此,所以不及初、盛唐,不及王、孟、李、杜。盖诸公皆兴发情至,与山水景物融会而出,晚唐诗人则不免用思虑经营,有时似精工胜于初、盛唐,而不及初、盛唐亦正在此。

近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岳阳楼》

下一篇:唐·薛涛《江月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