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为平生一散愁":我想要借这次机会,把这一生以来积聚在心中的愁绪都驱散,
"洞庭湖上岳阳楼":站在那洞庭湖旁雄伟的岳阳楼上。
"可怜万里堪乘兴":可惜我不远万里而来,本是满怀兴致想要尽情游玩一番,
"枉是蛟龙解覆舟":无奈就算有这般兴致又如何,只怕那水中蛟龙会轻易地掀翻船只。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的壮阔之景,本欲借景消愁,“洞庭湖上岳阳楼”点明地点,以洞庭湖、岳阳楼的宏大开阔之景为背景,将自己内心的愁绪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直抒胸臆:“欲为平生一散愁”直接表明诗人想要借登楼游览来驱散心中长久的愁绪,直白地展现出内心的苦闷,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的情绪。
2. 分段赏析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开篇诗人便直白地吐露心声,“欲为平生一散愁”,直接表明自己长久以来内心被愁绪萦绕,希望能借此次登岳阳楼的机会,将平生的忧愁驱散。一个“欲”字,体现出诗人对摆脱愁绪的渴望。“洞庭湖上岳阳楼”,点明地点,岳阳楼屹立在壮阔的洞庭湖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怀之地。诗人将自己置于这样宏大的背景之中,既为下文的情感抒发营造了氛围,也暗示了自己的愁绪如同洞庭湖般深广,试图在这天地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可怜”在这里有“可惜”之意,诗人不远万里来到此处,本是兴致勃勃,想要尽情领略湖光楼景,以遣愁怀。然而,“枉是蛟龙解覆舟”笔锋一转,“枉是”突出无奈之感,即便有兴致,可一想到江湖中蛟龙能轻易掀翻船只,就心生担忧。这里的“蛟龙解覆舟”具有象征意味,暗示着人生旅途充满风险,自己即便有壮志豪情,也可能被现实中的种种阻碍所挫败,表达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上一篇:唐·杜牧《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下一篇:唐·程贺《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