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桃花怒放千万朵,
#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其华":色彩鲜艳红似火。
# 华:同“花”。,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要出嫁,
# 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之子:这位姑娘。指出嫁的女子。之,此,这。
"宜其室家":喜气洋洋归夫家。
# 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宜:和顺、亲善。
"桃之夭夭":桃花怒放千万朵,
"有蕡其实":果实累累大又多。
# 有蕡: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家室":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桃花怒放千万朵,
"其叶蓁蓁":绿叶茂盛永不落。
# 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家人":齐心协手家和睦。
# 家人:与“家室”义同。变换字以协韵。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婚姻嫁娶题材的四言古诗,借桃树从花开到结果、叶茂的生长景象,以桃花喻新娘青春娇媚,以桃实喻多子多福,以桃叶喻家庭兴旺,层层递进地写出了对新娘出嫁的美好祝福与对婚姻生活的热烈期许。
2. 写作手法
起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以桃树繁茂起兴,由桃花、桃实、桃叶的生长状态,自然引出新娘出嫁的情景,兴象与咏叹内容紧密相连。比喻:“灼灼其华”以明艳桃花喻新娘娇媚容颜;“有蕡其实”以饱满果实喻婚后多子多福;“其叶蓁蓁”以茂密桃叶喻家庭兴旺,喻体与本体特征契合。反复:“桃之夭夭”在每章开头重复出现,既强调桃树繁茂的景象,为后续比喻、象征铺垫,又以回环往复的节奏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强化对新娘出嫁的美好祝愿;“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句式相近,仅调整“室家”“家室”“家人”的顺序,反复强调新娘“宜”于家庭的品性,突出对其和睦持家的赞美,使情感表达更显恳切。情景交融:“灼灼其华”既绘桃花艳丽之景,又衬新娘娇羞之态,鲜亮春景与新婚喜悦交融,烘托热烈氛围。象征:“灼灼其华”中鲜艳的桃花,象征新娘娇美的容颜与青春活力;“有蕡其实”中饱满的果实,象征婚后子孙繁衍的福气;“其叶蓁蓁”中茂密的桃叶,象征家庭人丁兴旺、和睦兴盛,景物特征与象征的美好寓意自然呼应。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出嫁新娘的年轻娇美。“桃之夭夭”以富有生机的象征意义开篇,眼前绽放的娇艳桃花,让诗歌呈现出鲜明的色彩感。“灼灼其华”描绘出桃花盛开得十分明艳,达到了耀眼的程度。从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关系来看,诗中写鲜嫩的桃花纷纷开放,而精心装扮的新娘此时既喜悦又羞怯,脸颊泛红,形成人面与桃花相互映衬的美好韵味。诗中既描写景色又刻画人物,情景交融,营造出欢乐热烈的氛围。这样的场景,即便在如今的农村婚礼上依然能够见到。第二章表达对新娘婚后生活的祝愿。桃花开放之后,自然会结出果实。诗人笔下的桃树果实饱满繁多,一个个桃子长得又大又饱满,这象征着新娘婚后能早早生育子女,家族人丁兴旺。第三章借助桃叶的繁茂生长,祝愿新娘的家庭能够兴旺发达。用桃树枝上饱满的果实和浓密的枝叶形成的树荫,来象征新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这可以说是很贴切的比喻和美好的颂赞。
4. 作品点评
《桃夭》作为古代婚礼祝颂诗的经典,语言精炼优美、构思独特。“室家”“家室”“家人”的倒文与同义变换,避免重复的同时多角度展现婚姻家庭内涵,形成回环韵律;“宜”字作为诗眼,精准勾勒新嫁娘和睦品德,生动描绘其为家庭注入活力的场景,涵盖丰富情感与文化内涵,极具表现力。全诗以桃起兴,比兴兼用,将桃花、桃实、桃叶与新娘、生育、家庭自然融合,层层递进,语言与情感完美结合,历经千年仍展现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 “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宋朱熹《诗集传》
# 《桃夭》不过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华初茂,即芳龄正盛时耳,故以为比。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夭夭”总言一树桃花之风调,“灼灼”专咏枝上繁花之光色。
现代钱锺书《管锥编》
下一篇:先秦·列御寇《两小儿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