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ré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1
jīn
qiān
zhōu
zhōng
liú
jīn
wáng
tóng
zhōu
méng
xiū
hào
gòu
chǐ
xīn
fán
ér
jué
zhī
wáng
shān
yǒu
yǒu
zhī
xīn
yuè
jūn
jūn
zhī

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承受着羞愧却得到王子的友好对待啊,不会遭到指责和认为这是耻辱。内心几乎烦乱得无法停止啊,能够结识王子。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逐句剖析

"今夕何夕兮":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

# 兮:《北堂书钞·卷一百六》所引无此字,《艺文类聚·卷七十一》所引误作“子”。,何夕:《太平御览》所引或无此二字。

"搴舟中流":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

# 搴舟中流:《艺文类聚·卷七十一》所引误作“搴州水流”,《太平御览》所引或误作“搴流水洲”,《说苑·善说篇》误作“搴中洲流”。搴(qiān),拔;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百六》所引作“舟”。搴舟,犹言荡舟。搴:拔。

"今日何日兮":今天是什么日子啊,

# 兮:《北堂书钞·卷一百六》所引无此字。,今日:《太平御览》所引或无此二字。

"得与王子同舟":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

# 王子:此处指公子黑肱(?-前529年),字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父亲楚共王。,得:《北堂书钞·卷一百六》所引无此字。

"蒙羞被好兮":承受着羞愧却得到王子的友好对待啊,

# 被:同“披”,覆盖。

"不訾诟耻":不会遭到指责和认为这是耻辱。

# 诟耻:耻辱。,不訾:同“不赀”,意为不计量,不计较。訾:说坏话。

"心几烦而不绝兮":内心几乎烦乱得无法停止啊,

# 烦:《说苑·善说篇》及《乐府诗集·卷八十三》均作“顽”。,几:同“机”。

"得知王子":能够结识王子。

# 得知:《说苑·善说篇》作“知得”。

"山有木兮木有枝":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

# 木:《太平御览》所引或作“树木”。

"心悦君兮君不知":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 悦: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越人歌》可以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这首作品生动展现了古代不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更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了超越阶级界限的爱情。开篇以“今夕何夕”的反复设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激荡、难以自持的复杂心绪;继而笔锋一转,以冷静的笔触描摹内心世界;结尾处则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山有木兮木有枝”的自然意象与“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情感告白形成鲜明对比,道出了人间情感的微妙与隐秘。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悠远,情感真挚而余韵绵长,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529年楚国内部发生了一场政变。当时楚灵王在外征战,他的弟弟子比趁机发动叛乱,杀害了留守都城的太子,自立为楚王,并任命另一个弟弟子皙为令尹(相当于宰相)。然而这场政变仅维持了十几天就失败了。因此,子皙“泛舟新波”的故事不太可能发生在他担任令尹期间,而应该是在更早的时候。参照历史上襄成君的事例来推测,子皙很可能是在刚获封鄂地时举行了这次舟游活动。当地的越人船夫以能够结识新领主并为其服务为荣。在盛大的游船聚会上,一位越人歌手划着船桨向鄂君子皙献唱。由于语言不通,懂楚语的越人随从为子皙翻译了这首动人的歌谣:“今晚是怎样的夜晚啊,我竟能在江中泛舟;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竟能与王子同船。承蒙不弃看得起,不计较我的贫贱。心中激动难平静,只因得见王子面。山上有树树有枝,我心悦君君可知?”这首古老的越人歌谣,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百姓对领主的爱戴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先秦时期的爱情诗。描绘了一位越国船女对楚国王子暗生情愫的内心独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质朴而热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全诗采用楚地民歌特有的“兮”字句式,既有《诗经》的比兴传统,又带有楚辞的浪漫气息,展现了先秦时期南北文化交融的诗歌特色。

2. 写作手法

比兴:“山有木兮木有枝”,诗人以山中树木有枝桠这一自然景象,引出下句“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情感抒发。此处通过“木有枝”的具象,为后文的表白铺垫氛围。双关:“山有木兮木有枝”,此句谐音双关,“枝”与“知”古音相近,表面写树木枝桠,实则暗指“心慕君兮君不知”的遗憾。比喻:“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以“枝”谐音比喻“知”,以枝条的具象形态隐喻认知的延伸生长。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歌的开头两句“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写得非常动人。根据《北堂书钞》的记载,这里的“洲”字应该是“舟”字。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河中划船时,有幸与王子同乘一船的难忘经历。诗人用“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样反复追问的句式,并不是真的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而是用来表达内心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生动,把诗人当时那种惊喜交加、心绪难平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独特的句式后来被很多诗人借鉴使用,比如宋代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结尾就写道:“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明显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这种表达方式之所以被后人喜爱,就是因为它能很好地传达出强烈的情感波动。诗歌的中间两句在语言和结构上突然变得含蓄深沉起来。在开头直抒胸臆之后,诗人转而用更内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深感惭愧,承蒙王子如此厚爱,不仅没有嫌弃我,反而对我以礼相待。这份知遇之恩让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诗人在这里没有继续直白地表达激动,而是用“蒙羞”“不訾诟耻”等含蓄的词汇,展现了自己既感激又谦卑的复杂心理。这种从热烈到内敛的转变,让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诗歌的最后两句是情感的自然升华。经过前面的情感宣泄和理性思考后,诗人的情绪逐渐平复,转而用更加含蓄优美的方式表达心意。“山有木兮木有枝”这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前句描写山中树木自然生长、枝繁叶茂的景象,既引出下句的“心悦君兮君不知”,又巧妙地用“枝”与“知”谐音,暗藏深意。自然界里,树木生长、抽枝散叶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往往难以言说。诗人借这个比喻道出了心声:就像山上的树木必然会有枝条一样,我对你的爱慕之情也是真实存在的,可惜你却未能察觉。这种欲说还休的怅惘,让整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悠长的余韵。这种运用“枝”与“知”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在《诗经》中早有先例。比如《卫风·芄兰》中“芄兰之支”与“能不我知”的对应,《小雅·小弁》里“无枝”与“莫之知”的呼应,都采用了类似的表达方式。这种巧妙的谐音手法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等作品都可见其痕迹。诗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的句式,与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句式结构略有差异(前者是“A有B兮B有C”,后者是“A有B兮C有D”),但都体现了楚辞特有的抒情风格。这说明翻译后的《越人歌》确实深受楚文化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现在读到的《越人歌》是经过翻译的版本,但它的艺术成就足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创作就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艺术高度。这首诗歌不仅保留了越族民歌的原始韵味,还融入了楚文化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越人歌》者,楚王之弟鄂君泛舟于新波之中,榜橙越人拥棹而歌此词。其义鄙亵不足言,特以其自越而楚,不学而得其余韵,且于周太师六诗之所谓兴者,亦有契焉。知声诗之体,古今共贯,胡、越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是以不得以其远且贱而遗之也。

宋朱熹《楚辞集注》

# 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遗落了的一切,终于,只能成为,星空下被多少人静静传诵着的,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不详席慕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下一篇:先秦·屈原《离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