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下":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
# 在下:指人间。一说施给下面人民。,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一说明显的恩德。
"赫赫在上":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
# 在上:指天上。,赫赫:明亮显著的样子。
"天难忱斯":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
# 斯:句末助词。,忱:信任。
"不易维王":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
# 维:犹“为”。,易:轻率怠慢。
"天位殷适":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
# 适: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位:同“立”。
"使不挟四方":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 四方:天下。,挟:控制、占有。一说达到。
"挚仲氏任":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
# 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指次女。
"自彼殷商":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
# 自彼殷商:挚国之后裔,为殷商的臣子,故说太任“自彼殷商”。自:来自。
"来嫁于周":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
"曰嫔于京":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
# 京:周京。周部族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自豳迁于岐(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地名周。其子王季(季历)于此地建都城。,嫔:妇,指做媳妇。
"乃及王季":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
# 及:与。,乃:就。
"维德之行":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 维德之行:犹曰“维德是行”,只做有德行的事情。
"大任有身":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
# 有身:有孕。,大:同“太”。
"生此文王":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
# 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
"维此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
# 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昭事上帝":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帝,
# 事:服事、侍奉。,昭:借作“劭”,勤勉。
"聿怀多福":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
# 怀:徕,招来。,聿:犹“乃”,就。
"厥德不回":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
# 回:邪僻。,厥:犹“其”,他、他的。
"以受方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 方国:四方诸侯之国。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受:承受、享有。
"天监在下":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
# 在下:指文王的德业。,监:明察。
"有命既集":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
# 集:就。,有:名词词头。
"文王初载":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
# 初载:初始,指年青时。
"天作之合":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
# 合:婚配。,作:成。
"在洽之阳":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
# 阳:水的北面。,洽: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
"在渭之涘":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 涘:水边。,渭:水名,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
"文王嘉止":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
# 嘉止:即嘉礼,指婚礼。嘉:美好,高兴。止:语末助词。一说止为“礼”。
"大邦有子":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
# 子:未嫁的女子。,大邦:指殷商。
"大邦有子":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
"伣天之妹":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
# 天之妹:天上的美女。,伣:如,好比。
"文定厥祥":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
# 祥:吉。,文定:订婚礼。文,占卜的文辞。
"亲迎于渭":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
"造舟为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
# 梁:桥。此指连船为浮桥,以便渡渭水迎亲。
"不显其光":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
# 光:荣光,荣耀。,不:通“丕”,大。
"有命自天":上帝有命正从天而降,
"命此文王":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
"于周于京":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
"缵女维莘":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
# 莘:国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姒姓。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缵:续,继娶。
"长子维行":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
# 行:德行。一说离去,指死亡。伯邑考早年为殷纣王杀害。,长子:指周文王长子伯邑考。
"笃生武王":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
# 笃:厚,指天降厚恩。一说为发语词。
"保右命尔":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
# 尔:犹“之”,指武王姬发。,命:命令。,保右:即“保佑”。
"燮伐大商":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 燮:袭伐,即袭击讨伐。一说和协。
"殷商之旅":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
# 旅:众,指军队。
"其会如林":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
# 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会:借作“旝”,军旗。
"矢于牧野":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
# 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矢:同“誓”,誓师。一说陈列。
"维予侯兴":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
# 兴:兴盛、胜利。,侯:乃、才。,予:我、我们,作者自指周王朝。
"上帝临女":上帝监视你们众将士,
# 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领的将士。,临:监临。
"无贰尔心":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 贰:同“二”。,:同“勿”。
"牧野洋洋":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
# 洋洋:广大的样子。
"檀车煌煌":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
# 煌煌:鲜明的样子。,檀车:用檀木造的兵车。
"驷騵彭彭":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
# 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驷騵: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
"维师尚父":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
# 尚父:指吕尚,即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师:官名,又称太师。
"时维鹰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
# 鹰扬:如雄鹰飞扬,言其奋发勇猛。,维:语助词。,时:是。
"凉彼武王":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
# 凉:假借为“亮”,辅佐。《韩诗》作“亮”。
"肆伐大商":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
# 肆伐:疾伐。
"会朝清明":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 会朝:会战的早晨。一说黎明。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颂诗,也是一首四言诗。该诗篇秉持“天命所佑”这一核心观念,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传承相继为主要脉络,着重凸显了周部族这三位先祖所具备的非凡盛德。
2. 分段赏析
首章“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此段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宏大且庄严的氛围。“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将天命的特质鲜明地展现出来,人间的光明之德与上天的赫赫威严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则点明天命难以捉摸,为王并非易事,暗示着统治者需要具备非凡的德行和能力才能顺应天命。“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指出殷商本应凭借天命统治四方,然而却未能真正掌控天下,为后文周族的崛起埋下伏笔。整体上,这段文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凸显了天命的神秘与威严,引发读者对天命和王权的深入思考。次章“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该段主要叙述了王季的妻子大任从殷商嫁到周族这一事件。简单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段跨越部族的婚姻。大任从殷商来到周族,嫁给王季,并在京城成婚。“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强调了他们二人共同践行美德,这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周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周族通过与殷商的联姻,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同时以道德修养为根基,逐渐积累力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点明了文王的出生,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这段文字以平实的叙述方式,为周族的兴起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诗歌叙事与道德说教相结合的特点。第三章“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此段聚焦于文王的诞生和他的品德。接着,对文王的品德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小心翼翼”形容他做事谨慎、恭敬,“昭事上帝”表明他虔诚地侍奉上帝,“厥德不回”则强调他坚守正道,不违背道德准则。正是因为文王具备这些优秀的品德,才能够“聿怀多福”,赢得各方诸侯的归附。这段文字通过对文王品德的赞美,塑造了一个贤明君主的形象,展现了周族在道德引领下的蓬勃发展,为后文周族的崛起和壮大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这段文字强调了天命在文王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表明上天时刻关注着人间,天命已经降临到文王身上。“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则点明文王初即位时,上天为他促成了美好的姻缘,这场婚姻发生在洽水之北、渭水之滨。这里再次突出了天命的主宰作用,同时也暗示了这场婚姻对周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美好的姻缘不仅是个人情感的结合,更是政治和家族利益的纽带,它为周族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机遇,推动了周族的进一步发展。第五章“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此段描绘了文王迎娶大邦之女的盛大场景。文王因其美好的品德和声誉,吸引了大邦的女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将大邦之女比作天上的仙子,突出了她的美丽和尊贵。“文定厥祥,亲迎于渭”体现了文王对这场婚姻的重视,他通过占卜确定了婚事的吉祥,并亲自到渭水迎接新娘。“造舟为梁”的描写更是增添了场面的宏大和壮观,用船搭成桥梁迎接新娘,不仅展示了周族的实力,也体现了对这场婚姻的隆重态度。这段文字通过对迎亲场面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喜庆、华丽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周族的繁荣和昌盛。第六章“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这段文字承接上文,继续强调天命的作用。“有命自天,命此文王”再次表明上天对文王的眷顾和任命。“于周于京,缵女维莘”指上天命令文王在周的京城迎娶莘国的女子。莘国长女生下武王后,“保右命尔,燮伐大商”明确了周族的历史使命,上天保佑并命令武王去讨伐殷商。这一使命的赋予,标志着周族从发展壮大走向了与殷商的对峙和斗争,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即周族在顺应天命的过程中,肩负起推翻暴政、建立新秩序的历史责任。第七章“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此段描绘了牧野之战前殷商军队的强大阵容和周族面临的严峻形势。“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殷商军队的阵容比作密集的树林,突出了其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矢于牧野,维予侯兴”则表明在牧野这个地方,周族将奋起反抗,因为上天眷顾周族,周族必将兴起。“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是对将士们的鼓舞和告诫,让他们不要有二心,坚定地跟随武王作战。这段文字通过对比殷商军队的强大和周族的坚定信念,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性和张力,使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周族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最后一章“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牧野之战的激烈场面和最终胜利。“牧野洋洋”展现了战场的广阔无垠,“檀车煌煌,驷騵彭彭”则描写了周族战车的华丽和骏马的雄壮,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将师尚父(姜子牙)比作雄鹰,赞美了他的英勇善战。“凉彼武王,肆伐大商”表明师尚父辅佐武王讨伐殷商,“会朝清明”则简洁地概括了战争的结果,周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天下恢复了清明。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战争场面栩栩如生,体现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也歌颂了周族祖先的美德和功绩,彰显了周族顺应天命、建立新王朝的伟大成就。
3. 作品点评
这首叙事诗并未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展开故事,而是巧妙运用情势烘托与景象渲染的手法,使叙事富有层次感。例如,文王两次迎亲的场景描写生动细腻,而牧野之战的刻画更是声情并茂。“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三组排比句式,层层递进地渲染出战争的肃穆与紧迫氛围。“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虽凸显敌军的浩荡之势,但武王简短有力的三句誓师却更显果决刚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仅用一句便勾勒出姜太公的飒爽英姿。此外,诗歌通过详略得当、前后呼应的结构安排,避免了叙述的平淡与单调,呈现出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与恢弘壮阔的气势,突出了叙事重点。这种艺术手法堪称精妙。诗中“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表述更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依然鲜活生动。
# 赋也。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将陈文武受命,故先言在下者有明明之德,则在上者有赫赫之命,达于上下,去就无常,此天子之所以难忱,而为君之所以不易也。纣居天位,为殷嗣,乃使之不得挟四方而有之,盖以此尔。
宋朱熹《诗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