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羽":蝈蝈张翅膀,
# 螽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
"诜诜兮":群集低飞翔啊。
# 诜诜:同“莘莘”,众多的样子;一说和顺的响声。
"宜尔子孙":你的子孙多又多,
# 尔:你。,宜:多。
"振振兮":家族正兴旺啊。
# 振振:茂盛的样子。
"螽斯羽":蝈蝈张翅膀,
"薨薨兮":群飞嗡嗡响啊。
# 薨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宜尔子孙":你的子孙多又多,
"绳绳兮":世代绵延长啊。
# 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一说戒惧。
"螽斯羽":蝈蝈张翅膀,
"揖揖兮":群聚挤满堂啊。
# 揖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宜尔子孙":你的子孙多又多,
"蛰蛰兮":和睦好欢畅啊。
# 蛰蛰:群聚而和谐欢乐的样子,一说安静群居的样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代婚礼祝颂诗。通过细致描绘螽斯(蝈蝈)的翅膀形态及其振翅时发出的声响,营造出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新人子孙昌盛的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人以螽斯多子特性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文祝愿融为一体。将“螽斯”作为拥有比喻意义的意象,以螽斯多产为喻体寄托对人类子孙昌盛的期许。这种“即物寓情”的艺术表现,既保持了诗歌的含蓄美,又使主题表达更为鲜明。双关:全文紧扣“螽斯”展开,却巧妙运用双关手法,使物象与情感交融无间,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浑融境界。正因如此,“螽斯”不仅是具有比喻意义的意象,更可视为《诗经》中较为罕见的象征性意象。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以“诜诜”形容螽斯翅膀密集振动的声响,画面感鲜明。“振振”既呼应虫群动态,又暗喻子孙繁盛、充满活力的状态。通过虫鸣与家族兴旺的类比,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愿景巧妙结合。第二章“薨薨兮”进一步强化声音描写,“薨薨”比“诜诜”更显宏大,暗示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绳绳”一词双关,既模拟虫群连绵不绝的飞行轨迹,又象征子孙绵延不绝的福泽。此章在重复中递进,情感愈发饱满。第三章“揖揖”描绘螽斯群聚之态,“蛰蛰”则从静态角度刻画其和睦共处的景象。这一章将祝福从“数量多”升华到“关系和谐”,体现古人理想中的家族状态——既人丁兴旺,又团结有序。三章末句“振振”“绳绳”“蛰蛰”的递进变化,暗含对家族不同层面的期许。
4. 作品点评
从思想内涵来看,这首作品原本可能显得较为单薄,若非其艺术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恐怕难以吸引读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叠词这一兼具形象性与节奏感的语言技巧,通过拟声绘形、反复咏叹的方式,从多个维度描绘螽斯的繁盛和人类子孙的兴旺。这种层层递进的艺术手法,犹如一次次叩击听众心扉,不断强化读者的情感共鸣,最终艺术性地传达出祈愿家族人丁兴旺的核心主题。
# 后妃不妒忌,则子孙众多。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
宋朱熹《诗集传》
# 以螽斯为不妒忌,附会无理。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卷一
# 诗只评说,难六字炼得甚新。”“其措辞亦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读者细咏诗词,当能得诸言外。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孟子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下一篇:先秦·佚名《国风·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