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束薪":一把柴火扎得紧,
# 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薪:《诗经》中大部分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绸缪:缠绕,捆束。犹缠绵也。
"三星在天":天上三星亮晶晶。
# 三星:参宿,排在一起的三颗星,古人常以三星的位置判断时间,此习近世犹存。
"今夕何夕":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
"见此良人":遇见贤良意中人?
# 良人:丈夫,指新郎。
"子兮子兮":要问你啊要问你,
# 子兮:你呀。一说指嗟叹之词。
"如此良人何":将这好人怎样亲?
"绸缪束刍":青草捆扎结成束,
# 刍:喂牲口的青草。
"三星在隅":东南三星正闪烁。
# 隅:指东南角。
"今夕何夕":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
"见此邂逅":遇这良辰真快活?
# 邂逅:即解媾,解,悦也。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子兮子兮":要问你啊要问你,
"如此邂逅何":拿这良辰怎么过?
"绸缪束楚":荆条捆扎情丝绕,
# 楚:荆条。
"三星在户":天边三星照在门。
# 户:门。
"今夕何夕":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
"见此粲者":见这美人真兴奋?
"子兮子兮":要问你啊要问你,
"如此粲者何":将这美人怎样疼?
# 粲:漂亮的人,指新娘。
"《绸缪》":《绸缪》这首诗,
"刺晋乱也":是讽刺晋国的政治乱象。
"国乱则昏姻不得其时焉":国家陷入混乱,百姓的婚姻嫁娶便失去了应有的时节。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婚俗诗,通过三星天象与时序流转的巧妙映衬,以三章叠咏的结构铺陈新婚之夜的微妙心绪。
2. 写作手法
起兴:每章开头两句(如“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是“起兴”,即通过自然景物引出情感。“束薪/束刍/束楚”:捆柴、捆草、捆荆条的动作,暗喻婚姻的结合(古代婚礼用柴火象征婚姻)。“三星在天/在隅/在户”:参星从黄昏到夜半的位置变化,暗示时间推移,也对应婚礼从开始到高潮的过程。
3. 分段赏析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以“束薪”起兴,暗喻婚姻的缔结。古代婚礼以黄昏为吉时,燃薪照明,故“束薪”成为婚俗象征。“三星在天”指参星初现于东方,点明婚礼始于黄昏。参星位置随夜推移,暗示时间流动。“今夕何夕”以反问感叹良宵难再,新人因惊喜而恍惚,连日期都难以记清,凸显初婚的激动与甜蜜。“子兮子兮”的叠词呼告,充满亲昵与娇羞,民间口语的鲜活感跃然纸上。“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三星在隅”指参星移至东南方,象征夜深人静,宾客渐散,闹洞房进入高潮。“邂逅”原指不期而遇,此处暗喻新人缘分天定。追问“如何邂逅”,既调侃新郎的幸运,亦暗含对爱情纯粹性的赞叹。古代婚礼有“闹洞房”习俗,宾客通过戏谑新人表达祝福。此章以“束刍”呼应前章“束薪”,强化婚姻的联结意象。“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三星在户”指参星映照门户,标志婚礼至夜半方休,时间线索完整。“粲者”形容新娘明艳动人,与前章“良人”“邂逅”呼应,形成从新郎视角到新娘视角的转换,展现双方互慕之情。末句“如此粲者何”以反问收束,既含对新娘美貌的惊叹,亦隐含对婚姻圆满的祈愿,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诗整体呈现出洞房花烛夜新婚燕尔般的旖旎情致,字里行间充盈着祝福与戏谑交织的暖意,恍若置身于红烛高烧、锦帐低垂的良辰吉时。诗中描摹的正是新妇初见心上人时,如何沉醉于这来之不易的欢愉时刻,将新婚之夜的缠绵悱恻与旖旎风光娓娓道来。语言鲜活灵动,市井烟火气与文人雅趣浑然天成,尤以"今夕何夕"的诘问最为精妙——这般情难自禁的痴态,恰似月光浸透梨花白的帷帐,将主人公骤然相逢的惊喜、蜜意浓情的震颤,化作浑然忘却时空流转的痴情写照,堪称点睛之笔。
# 淡淡语,却有无限情境。
明万历年进士戴君恩《读诗臆评》
# 淡婉缠绵,真有解说不出光景。
清雍正年进士牛运震《诗志》
# 三星入景,妙。
明孙鑛《评诗经》
上一篇:先秦·佚名《国风·大车》
下一篇:先秦·《墨子》《公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