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樛木":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
# 樛:下曲而高的树。,南:南土,南边。
"葛藟累之":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
# 累:攀缘,缠绕。此处又作纍。,葛藟: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乐只君子":一位快乐的君子,
# 君子:此处指结婚的新郎。,只:语气助词。
"福履绥之":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 绥:安乐。一说通“妥”,下降,降临。,福履:福禄,幸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南有樛木":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
"葛藟荒之":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
# 荒:覆盖。
"乐只君子":一位快乐的君子,
"福履将之":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 将:扶助;或释为“大”。朱熹:《诗经集注》将,犹扶助也。
"南有樛木":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
"葛藟萦之":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
# 萦:回旋缠绕。《康熙字典》:玉篇萦,旋也。广韵绕也。
"乐只君子":一位快乐的君子,
"福履成之":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 成:就;到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祝福诗。通过比兴手法表达对君子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西周时期淳朴的民风与婚姻文化。
2. 分段赏析
第一章:“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用南方弯弯的树木和缠绕的葛藤作比喻。就像弯木为葛藤提供生长依托,善良的人懂得用互助获得幸福。诗中通过自然现象说明:当一个人愿意放下心中的妒忌,真心帮助他人成长时,这样的品格能为他带来真正的福气。下垂的树枝与攀附的藤蔓构成和谐画面,暗示君子的处世之道在于培养包容心,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收获自身发展。第二章:“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方有一种向下垂的树枝叫樛木,常被葛藤缠绕覆盖。就像受到庇护的君子总能获得福禄,这些藤蔓植物通过攀附生长,最终用繁茂的枝叶托起整个枝条。樛木指的是向下生长的树枝,具体树种不详。这类树枝往往自身枝叶稀疏,常被葛藤类植物缠绕依附。藤蔓通过不断攀援,最终形成覆盖整个枝条的繁茂景象。这种自然现象被用来比喻人际关系中相互扶持的关系——就像葛藤需要樛木提供生长基础,樛木也需要藤蔓的缠绕来保持稳固,两者形成共生关系。第三章:“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树木虽然长得不够笔直,但葛藤的藤蔓相互交织,形成了天然的支撑网络。这就像人在生活中,即便自身条件有限,只要周围有人愿意提供帮助、互相扶持,就能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办法,最终获得幸福安稳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互助关系,就像葛藤编织的网络,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所以说,依靠群体间的相互支持,是人生路上顺利发展的重要方式。如果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单打独斗,往往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用植物生长的方式讲述道理,通过描述葛藟缠绕树木的自然现象,说明贵族阶层与依附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诗中用葛藤依附乔木生长的画面,暗喻社会关系中强者对弱者的庇护和弱者对强者的依靠,呈现出一种类似生态依存的人际交往模式。
#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汉卫宏《毛诗序》
# 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宋朱熹《诗集传》
# 《文选》班孟坚《幽通赋》:“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李注引曹大家曰:“《诗·周南·国风》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是安乐之象也。”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 三章只易六字,而往复叠咏,殷勤之意自见。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佚名《思文》
下一篇:先秦·屈原《九章》《哀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