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嘒彼小星":小小星辰光朦胧,
# 嘒:光亮微弱的样子。
"三五在东":三个五个闪天东。
# 三五: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参昴。一说举天上星的数。
"肃肃宵征":天还未亮就出征,
# 征:行。,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肃肃:疾行的样子。
"夙夜在公":从早到晚都为公。
# 公:公事。,夙夜:早晚。
"实命不同":彼此命运真不同。
# 实:一作寔,是,此。或谓即“是”。
"嘒彼小星":小小星辰光朦胧,
"维参与昴":原来那是参和柳。
# 昴: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柳星。,参: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维:是也。
"肃肃宵征":天还未亮就出征,
"抱衾与裯":抛撇香衾与暖裯。
# 裯:被单。,衾:被子。,抱:古“抛”字。钱大昕《声类》:“抱,古抛字。《史记·三代世表》:‘抱之山中,山者养之。’《集解》:‘抱音普茅反’。”
"实命不犹":命不如人莫怨尤。
# 犹:若,如,同。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征夫劳役题材的四言古诗,借夜空中闪烁的小星、参昴星宿等天象景象,以及主人公星夜赶路、怀抱衣被奔波的画面,写出了古代底层役夫为公事昼夜奔忙的艰辛处境。
2. 分段赏析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开篇以细腻笔触描绘夜色中的天象,“嘒”字生动摹写出星星微弱闪烁的光亮,营造出静谧清冷的氛围。“三五在东”看似点明星斗方位,实则暗含时间线索——主人公于破晓前赶路,睡眼朦胧间望见稀疏星辰挂于天际,尚不辨其名。此处景语既勾勒出黎明前的黯淡天色,也以小星的微光隐喻征人渺小而孤独的身影,景中藏情,为全诗奠定了清冷孤寂的基调。“嘒彼小星,维参与昴”:第二章延续首章的起兴手法,同样以观星入笔,却进一步点明星名为“参”与“昴”。相较于首章的朦胧感知,此处主人公已从睡意中清醒,通过辨认星象确认时间与行程,细节变化暗含其赶路已久、疲惫却仍需坚持的状态。“维参与昴”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天文意象,更以星象更替暗示时光流逝,与主人公昼夜兼程的辛劳形成呼应,深化了旅途艰辛的叙事背景。“肃肃宵征,夙夜在公”:笔锋转向叙事与抒情,“肃肃”拟声词摹写急促脚步声,极言主人公夜行之匆忙;“宵征”点明其在夜色中赶路的艰辛,“夙夜在公”则直白道出缘由——为公事奔波,无暇停歇。“夙夜”作为偏正结构,强调从黑夜到清晨的持续劳作,将征人被公务驱使、疲于奔命的状态展露无遗,同时与前文星夜之景形成因果关联,景中情与情中事相互交织,凸显人物命运的无奈。“寔命不同”:此句以深沉慨叹收束第一章,“寔命”直指命运,“不同”则将主人公的境遇与他人对比,暗含对劳逸不均的不平。虽未明言对比对象,却令人联想到《北山》中“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的不公现状,寥寥四字,将征人在繁重差役下的辛酸、愤懑与无力感凝聚其中,情感真挚而隐忍,余韵悠长。“肃肃宵征,抱衾与裯”:第二章复沓“肃肃宵征”,强化征人赶路的急迫感,而“抱衾与裯”的细节描写尤为精妙。衾为被子,裯为床帐,主人公匆忙间携带寝具上路,既暗示其离家仓促、无法安稳休憩,也以具象化场景折射出“夙夜在公”带来的生活颠沛。“抱”字更赋予动作以无奈与眷恋,仿佛在离别之际不舍家中温暖,却又不得不奔赴公务,叙事中饱含深沉的情感张力。“实命不犹”:结尾“不犹”呼应首章“不同”,换字协韵之余,进一步强调命运的悬殊与不公。“犹”有“若”“似”之意,暗含主人公对自身境遇远不如他人的悲叹,相较于首章的隐忍,此处情绪更显直白。结合“抱衾与裯”的场景,将征人抛家舍业、劳碌奔波的悲苦,以及对命运无常的喟叹推向高潮。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两章回环的结构,通过星夜景象与征人奔忙的交织描写,深刻展现了古代役夫的生存境遇与命运悲叹。全诗以景起兴、以情叙事,在天象与征行的互映中,将个人命运置于“王事鞅掌”的时代背景下,于简劲的笔触中蕴含深沉的民生关怀。
# 吕氏曰:夫人无妒忌之行,而贱妾安于其命,谓上好仁而下必好义者也。
宋朱熹《诗集传》
# 山川原隰之间,仰头见星,东西历历可指,所谓戴星而行也。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三五在东,写得历历如画。
清牛运震《诗志》
# 此诗写征行夜景,寥落可念,后代诗人莫不宗之矣。
近代陈延桀《诗序解》
上一篇:先秦·佚名《黄鸟》
下一篇:先秦·佚名《卿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