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g
yú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qìng
yún
làn
jiū
màn
màn
yuè
guāng
huá
dàn
dàn
míng
míng
shàng
tiān
làn
rán
xīng
chén
yuè
guāng
huá
hóng
rén
yuè
yǒu
cháng
xīng
chén
yǒu
xíng
shí
cóng
jīng
wàn
xìng
yǔn
chéng
lún
pèi
tiān
zhī
líng
qiān
shèng
xián
xián
tīng
chāng
zhī
xuān
zhī
jīng
huá
jié
qiān
cháng
zhī
shàng
shū
zhuàn
yuē
shùn
jiāng
chán
shí
jùn
bǎi
gōng
xiāng
ér
qīng
yún
nǎi
chàng
zhī
yuē
yún
yún
xián
jìn
shǒu
yuē
yún
yún
nǎi
zài
xuán
chí
héng
yuē
yún
yún

译文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尚书大传》说:舜将要把帝位禅让给禹。在那个时候百官。人们互相应和着歌唱《卿云》之歌。​舜帝于是带头唱道。八伯都走上前。磕头行礼。舜帝接着又唱了起来,然后秉持着公平公正。

逐句剖析

"卿云烂兮":卿云灿烂如霞,

# 兮: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或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烂:明亮,辉煌。

"纠缦缦兮":瑞气缭绕呈祥。

# 缦缦:萦回舒卷貌。,纠:结集,连合。《尚书大传》《艺文类聚》作“礼”。

"日月光华":日月光华照耀,

# 光华:光辉照耀,闪耀。

"旦复旦兮":辉煌而又辉煌。

# 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旦,明亮。

"明明上天":上天至明至尊,

# 明明:明察。

"烂然星陈":灿烂遍布星辰。

"日月光华":日月光华照耀,

"弘于一人":嘉祥降于圣人。

# 弘:大,光大。

"日月有常":日月依序交替,

# 常:常道,规律。

"星辰有行":星辰循轨运行。

"四时从经":四季变化有常,

# 从经:遵从常道。从,《乐府诗集》作“顺”。

"万姓允诚":万民恭敬诚信。

# 万姓允诚:《路史》作“万物允成”;《玉海》作“百姓允诚”。万姓:万民。允诚:恭敬诚信。

"与予论乐":鼓乐铿锵和谐,

# 论乐:器乐演奏整齐和谐。论,通“伦”,有条理,有次序。,与:语气词。

"配天之灵":祝祷上苍神灵。

# 灵:神灵,灵气。,配:祭祀中的配飨礼。

"迁于圣贤":帝位禅于贤圣,

# 圣贤:《乐府诗集》作“贤善”;《宋书·符瑞志上》作“圣贤”。,迁:禅让。

"莫不咸听":普天莫不欢欣。

# 咸:全部,悉数。

"鼚乎鼓之":鼓声鼚鼚动听,

# 鼚:击鼓声。

"轩乎舞之":舞姿翩翩轻盈。

# 轩乎:翩然起舞貌。

"菁华已竭":精力才华已竭,

# 菁华已竭:精华已竭,《采菽堂古诗选》作“精华已竭”;《宋书·符瑞志上》作“精华以竭”。精华:指精神元气。

"褰裳去之":便当撩衣退隐。

# 褰裳去之:指让贤退隐。褰裳,撩起下衣。去,离开。

"《尚书大传》曰":《尚书大传》说:

"舜将禅禹":舜将要把帝位禅让给禹。

"于时俊乂百工":在那个时候百官。

"相和而歌卿云":人们互相应和着歌唱《卿云》之歌。​

"帝乃倡之曰云云":舜帝于是带头唱道。

"八伯咸进":八伯都走上前。

"稽首曰云云":磕头行礼。

"帝乃载歌旋持衡曰云云":舜帝接着又唱了起来,然后秉持着公平公正。

# 帝乃载歌旋持衡曰云云:《尚书大传》。《尚书考河命》。《宋书》二十七。《御览》五百七十一。《乐府诗集》八十三。《诗纪前集》一。又《类聚》四十三引常、行、经、诚、灵五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卿云歌》是先秦时期佚名创作的作品。起初,舜帝以歌咏唱天下光明太平之景;大臣们则以歌声赞颂舜帝集日月精华,聪慧贤明。随后,舜帝谆谆教诲,号召大臣与百姓遵循日月星辰运行、四时更迭规律及国家法令,同时嘱众人辅佐禹治理天下。诗中还描绘了歌舞娱乐的盛大场面,作为歌舞行家、五弦琴发明者,舜帝的表演蒙神灵庇佑,引得圣贤百姓沉醉其中,纷纷载歌载舞,尽兴方归。这组诗歌,或为中国古代有完整记载的首组唱和诗,不仅勾勒出帝舜与大臣欢乐融洽的场景,更寄托了古人对帝王禅让制度的美好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卿云歌》相传是舜禅位于禹时,君臣互贺的唱和之作,最早见于旧题西汉伏生所著的《尚书大传》。书中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举行祭礼,仪式中钟石笙管乐声骤变,疾风雷雨突至。舜帝由此认为天意如此,便决定举荐禹代行天子事,并与群臣共唱《卿云歌》。钟石变声暗喻禅让,卿云现形象征祥瑞,这一传说充满神话色彩,真实性存疑。从文献考据和诗歌文本来看,《尚书大传》实为伏生后学在文景至武帝年间编纂的解经之作,难保未掺杂个人观点。而《卿云歌》句式齐整,词汇化用《诗经》,又带《楚辞》韵味,“配天”“圣贤”等观念也与尧舜时代不符。学者推测,这或许是战国、秦末乱世中,憧憬礼让治世之人的拟作。梁启超、鲁迅等也从文学史角度指出,其字句、音节特征更符合汉代作品风格。尽管《卿云歌》的创作年代尚无定论,但其承载的先民对和谐清明政治制度的美好向往,跨越时空,至今仍闪耀思想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由舜帝首唱、八伯相和、舜帝续歌三部分组成。描述了君臣于唱和之中,尽显热烈情绪,整体气象高浑。其文采风流之姿,足可辉映千古,展现出古代君臣互动中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与精神风貌。

2. 分段赏析

首章为舜帝对“卿云”的直接赞美之歌。“卿云”之名,《史记・天官书》释为“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的祥瑞之象,象征喜庆祯祥。“卿云烂兮,糺缦缦兮”二句,以若云似烟的灿然缭绕之态,勾勒出瑞气蒸腾的景象,暗喻圣贤将顺天受禅的征兆。“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则直抒禅代之旨,以日月更迭的永恒光辉,喻指圣人德行普照天下、王朝明德相继的理想,与其说是舜帝的个人咏唱,毋宁说是万民对圣君治国、光明永续的心声共鸣。次章为“八伯”的和歌。“八伯”本指畿外八州首领,此处代指舜帝群臣。舜帝首唱“卿云”后,群臣以“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稽首相和:既颂上天明察秋毫,亦赞尧舜美德如日月炳照——《尚书・尧典》载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禅位于舜;今舜效法先贤,荐禹为嗣。歌辞以天命喻人德,既强调禅让乃“上天”所授,更暗颂尧舜以德行承接天命、泽被万民的功绩,将君臣相和的颂美之意,升华为对圣德政治传统的礼赞。舜帝续歌尽显圣贤境界与胸怀。十二句分三层:前四句以“日月有常,星辰有行”为喻,将人间让贤比作宇宙运行的必然规律,强调循此道方能国昌民安;中四句直言“迁于贤圣”既承天意又合民心,尽显天下欢欣之景;末四句“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笔锋陡转,在鼓乐欢舞的庆贺声中,以“褰裳去之”的淡然姿态,勾勒出虞舜功成身退的无私襟怀——当万民向新君欢呼时,他自感使命已尽,悄然引退,圣贤的崇高与超脱,尽在这淡泊从容的转身中跃然纸上。

3. 作品点评

此诗在艺术层面颇具特色,其辞藻华美典雅,营造出超逸豪迈的意境。诗中语言孕育了骚赋的句法特点,风格庄重肃穆,可与《诗经》中的《雅》《颂》相媲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旦复旦”,便寓禅代之意。(“明明上天”以下四句)具有高亮之气,此惟颂虞帝。“褰裳去之”,成功者退,宜矣!歌虽未必真,亦具有旨。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小星》

下一篇:先秦·佚名《邶风·绿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