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i
zhōu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fàn
bǎi
zhōu
fàn
liú
gěng
gěng
mèi
yǒu
yǐn
yōu
wēi
jiǔ
áo
yóu
xīn
fěi
jiàn
yǒu
xiōng
yán
wǎng
féng
zhī
xīn
fěi
shí
zhuǎn
xīn
fěi
juǎn
wēi
dài
dài​​
xuǎn
yōu
xīn
qiǎo
qiǎo
yùn
qún
xiǎo
gòu
mǐn
duō
shòu
shǎo
jìng
yán
zhī
yǒu
biào
yuè
zhū
dié
ér
wēi
xīn
zhī
yōu
fěi
huàn
jìng
yán
zhī
néng
fèn
fēi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逐句剖析

"泛彼柏舟":柏木船儿荡悠悠,

# 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

"亦泛其流":河中水波漫漫流。

# 流:中流,水中间。,亦:语首助词。

"耿耿不寐":圆睁双眼难入睡,

# 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

"如有隐忧":深深忧愁在心头。

# 隐忧:深忧。隐:痛。

"微我无酒":不是想喝没好酒,

# 微:非,不是。

"以敖以游":姑且散心去邀游。

# 敖:同“遨”,与“游”同义。

"我心匪鉴":我心并非青铜镜,

# 鉴:铜镜。,匪:非。

"不可以茹":不能一照都留影。

# 茹:猜想。

"亦有兄弟":也有长兄与小弟,

"不可以据":不料兄弟难依凭。

# 据:依靠。

"薄言往愬":前去诉苦求安慰,

# 愬:同“诉”,告诉,诉说。,薄言:语助词。

"逢彼之怒":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匪石":我心并非卵石圆,

"不可转也":不能随便来滚转。

"我心匪席":我心并非草席软,

"不可卷也":不能任意来翻卷。

"威仪棣棣":雍容娴雅有威仪,

# 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

"不可选也":不能荏弱被欺瞒。

# 选:算,筹算,算计,引申为因计较得失而改变准则;一说屈挠退让。

"忧心悄悄":忧愁重重难排除,

# 悄悄:忧愁貌。

"愠于群小":小人恨我真可恶。

# 群小:成群的小人,指众妾。,愠:恼怒,怨恨。

"觏闵既多":碰到患难已很多,

# 闵:痛,指患难。,觏:同“遘”,遭逢,遭受。

"受侮不少":遭受凌辱更无数。

"静言思之":静下心来仔细想,

# 静言:静静地。言,而,结构助词。

"寤辟有摽":抚心拍胸猛醒悟。

# 摽:捶,打。,辟:通“擗”,捶胸。,寤:交互;一说通“啎”,逆,相逢的意思。

"日居月诸":白昼有日夜有月,

# 日居月诸:《诗经》常以日月比喻夫妻关系。居、诸,语助词。

"胡迭而微":为何明暗相交迭?

# 微:亏缺,隐微无光,指日蚀、月蚀。,迭:更动。,胡:何。

"心之忧矣":不尽忧愁在心中,

"如匪浣衣":好似脏衣未洗洁。

# 浣:洗涤。

"静言思之":静下心来仔细想,

"不能奋飞":不能奋起高飞越。

# 奋飞:振翅高飞,有摆脱烦恼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柏舟》作为《诗经・国风》中的篇章,以“隐忧”为诗眼贯穿全篇,逐层深入地抒发爱国忧己之情。诗中倾诉了作者遭群小倾陷、主上不明、抱负难展的幽愤。全诗五章,每章六句,以质朴风格直抒胸臆,陈情述感。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比喻且富于变化——以“柏舟”自喻漂泊之姿,以“匪石”“匪席喻意志之坚,以“日居月诸”叹光阴流逝,贴切而多致。语言上则呈现出凝重与委婉交织、激亢与幽抑并存的独特质感,既如侃侃直言般剖白心迹,又似娓娓细语般低回往复,在《诗经》的抒情范式中独树一帜,堪称以简笔传深忧、以直语诉衷肠。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邶风·柏舟》汉代时今古文有争议,而且今文三家也争议不断。《鲁诗》认为此诗为“卫宣夫人”的作品,说:“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刘向《列女传·贞顺》),《韩诗》亦同《鲁诗》说(见宋王应麟《诗考》)。《毛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这是以此诗为男子不遇于君而作,为古今文家言。今文三家,《齐诗》之说,与《诗序》相同。自东汉郑玄笺《毛诗》以后,学者大多认为从《毛诗》说,及至南宋,朱熹大反《诗序》,作《诗序辩说》,又作《诗集传》,力主《柏舟》为妇人之诗,形成汉、宋学之争论。元、明以降,朱熹《诗集传》列为科举功名,影响颇大,学者又多信朱说,但持怀疑态度的亦复不少,明何楷、清陈启源、姚际恒、方玉润等争论不休,至今尚未统一。今人之《诗经》选注本、译注本各有所本,或主男著,或主女作。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均以为男子作,而袁梅《诗经译注》、程俊英《诗经译注》又皆以为女子作。关于此诗的作者与创作背景,历来争议颇多,至今尚未形成定论。简而言之,早在汉代,今古文经学派之间便已有相关争议。这些争议大致可概括为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另一派则认为作者为女子。现代学者大多倾向于认为作者为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介绍了诗人以“隐忧”为诗眼,逐层深入地抒写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倾陷、主上不明而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愤。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愤与无奈,表达了其对现实的不满。全诗直诉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且富于变化,行文语言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在《诗经》中别具一格。

2. 写作手法

起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木舟在水流中漂泊无依的景象,引出女子内心的动荡与不安,起兴的妙处在于“不直说愁,而愁自现”,为后文“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的直接抒情做了巧妙铺垫。比喻:“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里用“石”和“席”两种常见事物作比,却反其意而用之——石头虽坚硬,却能被人转动;席子虽柔软,却能被人卷起。而女子的“心”既不像石头那样能被外力扭转方向,也不像席子那样能被随意收卷折叠。这一反喻,以“不可转”“不可卷”的坚决,鲜明地凸显了她意志的坚定与不可动摇。直抒胸臆:“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直接点出“心事重重、难以入眠”的痛苦;“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更将自己向兄弟诉苦却反遭怒斥的失望,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第四章“觏闵既多,受侮不少”则以简练的对句,诉尽半生遭受的伤害与侮辱,将积压的委屈一次性宣泄;末章“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更以“无法振翅高飞”的无力感,直陈困于现实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邶风·柏舟》是一首情感真挚、文辞优美的诗歌。从内容来看,这首诗像是一位女子倾诉自己遭遇不顺、却无处诉说的怨诗。诗中抒发的情感带着哀怨,没有激烈的言辞。整体氛围比较压抑,但刻画的形象鲜明有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全诗共有五章三十句。第一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开篇,用柏木船作比喻。这两句是虚写,属于想象之语。柏木做的船坚固结实,却在水中随波漂流,没有依靠。这里用船的状态来比喻女子内心的动荡不安,所以才会在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心里像压着解不开的愁绪。喝酒游玩本是消解烦恼的事,但这“隐忧”既不是喝酒能排遣的,也不是游玩能逃避的,可见愁绪之深难以消散。“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展现柏木之舟本具坚牢之质,却随波逐流无所依傍,恰似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这一精妙比喻,将心绪化为具象,为“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的实写埋下伏笔。当画面从江面荡舟转到室内床榻,一个在暗夜中辗转反侧的身影便跃然纸上。她深知“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却独独被这“隐忧”困住,酒不能浇其块垒,游不能释其重负,足见愁绪如深渊般难测,奠定全诗沉郁基调。承首章愁思难解,女子转而寻求情感出口。在封建社会的伦理下,兄弟本应是倾诉对象,然而“不可以据”“逢彼之怒”的现实却如兜头冷水。此处行文暗藏三层递进:先写“薄言往愬”的期待,再写“不可据”的失望,终至“逢彼之怒”的绝望。手足至亲的态度比陌路更令人心寒,旧愁未抒反添新恨,这种“投亲反遭弃”的遭遇,让孤独感油然而生,也为后文揭示深层痛苦埋下线索。第三章笔锋在此陡然转向自我观照,“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以连续反喻申明心志。石之坚、席之柔,一刚一柔间凸显其意志的不可动摇。“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八字尤见精神:即便身处被孤立的困境,她仍坚守着贵族女子的礼仪尊严,绝不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本心。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高,升华为对人格独立的捍卫,使读者在同情之外更添敬重。第四章诗至此方揭开愁恨的源头——“愠于群小”的现实困境。“觏闵既多,受侮不少”以工整对句诉尽半生悲苦,那些明枪暗箭、流言蜚语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当夜幕再次降临,白日的委屈化作“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抚心捶胸的动作描写,比之言语倾诉更具说服力,将情感推向高潮。此处叙事视角从外部遭遇转入内心省察,让读者切身地感知传统女性在群体压迫下的生存之痛。末章在现实中,诗人将目光投向永恒的日月:“日居月诸,胡迭而微”的诘问,看似怨怼日月,实则是“劳苦倦极呼天抢地”的反应。,既符合“人穷则反本”的心理,又赋予愁思。“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八字作为结尾,前句呼应第四章的“静言思之”形成闭环,后句“不能奋飞”无力,让她既有鸿雁高翔的精神向往,又被现实牢牢束缚,唯有一声叹息。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忧”为纲,忧思深挚而绵长,既无倾诉之径,亦无宣泄之门,更无解脱之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五章如江河奔涌,一气贯注,行文凝重而不失委婉之致,情感浓烈却含深挚之韵。诗人善用多元修辞,尤以比喻妙绝——“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数句,以石之坚、席之柔反喻心志之不可移易,将无形愁绪熔铸为可触意象,刚柔相济中见孤贞之节,堪称神来之笔。此等妙喻不仅使情感张力喷薄欲出,更因其意象之典丽、哲思之深邃,成为后世诗词化用的母题,于文学长河中激荡出跨越千年的回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妇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言:以柏为舟,坚致牢实,而不以乘载,无所依薄,但泛然于水中而已。故,其隐忧之深如此,非为无酒可以遨游而解之也。《列女传》以此为妇人之诗,今考其辞气,卑顺柔弱,且居变风之首,而与下篇相类,岂亦庄姜之诗欤?

宋朱熹《诗集传》

# “耿耿之义,如物不去,如火不熄,不寐人深知此苦。”“寤辟有摽,写忧极惨切,妙在静言思之,以闲恬出之,意思便蕴藉。”

清牛运震《诗志》

# 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

现代俞平伯《葺芷缭衡室读诗札记》

# 我国古籍镜喻亦有两边。一者洞察:物无遁形,善辨美恶……二者涵容:物来斯受,不择美恶;如《柏舟》此句。前者重其明,后者重其虚,各执一边。

现代钱锺书《管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左丘明《宫之奇谏假道》

下一篇:先秦·佚名《南风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