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之薰兮":南风清凉阵阵吹啊,
# 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薰:清凉温和。,南风:东南风,又称薰风。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
# 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愠:含怒,怨恨,忧愁。,吾民:万民。,解:解除。
"南风之时兮":南风适时缓缓吹啊,
# 时:适时,及时,合时宜的。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
# 阜:丰富。
"《家语》曰":《孔子家语》说:
"昔者舜弹五弦之琴":从前,舜弹奏五弦琴,
"造南风之诗":创作了《南风》诗。
"其《诗》曰云云":这首诗是这样说的。
"《史记》《乐书》曰":《史记》《乐书》记载:
"舜弹五弦之琴":舜弹奏五弦琴,
"歌南风之诗":吟唱《南风》诗,
"而天下治":天下因此得到大治。
"南风之诗者":《南风》诗,
"生长之音也":是象征生长的音乐。
"舜乐好之":舜很喜欢它,
"乐与天地同意":这种音乐与天地的意旨相契合,
"得万国之驩心":能够使万国百姓心生欢喜,
"故天下治也":所以天下太平。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先秦时期的古体诗,也是一首反映民生关怀题材的诗。它描绘了温暖的南风,表达了能化解百姓的怨愤、使百姓财富增多的美好愿景。借南风这一自然景象,写出了对百姓生活安乐、富足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如“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毫无保留地展现出希望百姓生活改善的心愿,情感真挚而强烈。起兴:以“南风”起兴,引出对百姓生活的描述。南风的温暖和煦,象征着对百姓的关怀,为诗歌增添了生动性和形象性。
3. 分段赏析
《南风歌》前两句最早见于战国尸佼的《尸子・绰子篇》,全诗则首出于三国魏王肃编撰的《孔子家语・辩乐解》。因《孔子家语》被指为王肃伪托之作,今人难免怀疑《南风歌》亦是后人伪作。舜作为传说人物,其“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记载,颇似小说家言。然而,诸多考证表明,自战国起《南风歌》便广为人知。逯钦立指出,《史记》《显志赋》《上疏》等皆可证明,《尸子》之后此诗已流传许久,并非王肃伪作。王力从音韵学角度也提出,诗中以“时”“财”押韵,此古韵绝非汉以后人所能伪造。当然,这首诗句式整齐、语言明快、抒情优美,不太可能是舜帝时代的原初模样,而是在漫长的口耳相传中,经过后人雕琢润色而成。这首仅四句的诗,蕴含着复杂情思。它假托舜帝之口,抒发了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愿的双重情感。清凉且应时的南风,对百姓生活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从苦夏日常说起。烈日高悬,暑气蒸腾,百姓怎会没有怨意?而南风乍起,暑气消散,民众自然喜形于色。正可谓薰风伴雨至,忧怨随之除。白居易“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便传达了这种心境。“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凉南风可解民怨,适时南风则能增民财富,诗意从日常生活延伸至收成财物,更进一层。《礼记・乐记》有言:“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可见,“南风”的“阜民之财”比“解民之愠”更为关键,也更令人翘首以盼。故而前人多从这一角度阐释诗旨,司马迁称“《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王肃也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总体而言,《南风》是一首赞颂“南风”恩泽,感恩其滋养万物、造福百姓的歌。善于品诗之人,能领悟诗外之意。实际上,先民对“南风”的歌颂与祈望,折射出他们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奈与无助。热烈虔诚的赞颂背后,藏着一抹忧郁。不过,因这种赞颂与祈盼借拟想中的舜帝口吻道出,经后世儒家诗评家解读,“南风”逐渐具备比兴意味,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历代诗人也常用“南风”颂扬帝王对百姓的关怀与恩泽。在古代诗歌语汇中,“南风”是极具赞美色彩的意象之一。
4. 作品点评
《南风歌》诗句参差错落,诗节对称和谐;押韵精巧,重章复唱;表意直白而清晰,声调舒缓且情韵婉转。这种类似楚辞的艺术风格,与它在流传中经历的“二次创作”紧密相关。
上一篇:先秦·佚名《柏舟》
下一篇:先秦·佚名《召公谏厉王弭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