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ó
fēng
·
·
zhēn
wěi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郑风》浏览量:2
zhēn
wěi
fāng
huàn
huàn
shì
fāng
bǐng
jiān
yuē
guān
shì
yuē
qiě
wǎng
guān
wěi
zhī
wài
xún
qiě
wéi
shì
xiāng
xuè
zèng
zhī
sháo
yào
zhēn
wěi
liú
qīng
shì
yīn
yíng
yuē
guān
shì
yuē
qiě
wǎng
guān
wěi
zhī
wài
xún
qiě
wéi
shì
jiāng
xuè
zèng
zhī
sháo
yào

译文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长。

逐句剖析

"溱与洧":溱水洧水长又长,

# 溱与洧:溱、洧:郑国两条河名。

"方涣涣兮":河水流淌向远方。

# 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方:正。

"士与女":男男女女城外游,

# 士与女:此处泛指春游的男男女女。后文“女”“士”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方秉蕳兮":手拿蕑草求吉祥。

# 蕳: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秉:执,拿。,方:正。

"女曰观乎":女说咱们去看看?

"士曰既且":男说我已去一趟。

# 且:同“徂”,去,往。,既:已经。

"且往观乎":再去一趟又何妨?

# 且:再。

"洧之外":洧水对岸好地方,

"洵吁且乐":地方热闹又宽敞。

# 吁:一作𬣙。

"维士与女":男女结伴一起逛,

# 维:发语词。

"伊其相谑":相互戏谑喜洋洋,

# 相谑:互相调笑。,伊:发语词。

"赠之以勺药":赠朵芍药毋相忘。

# 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溱与洧":溱水洧水长又长,

"浏其清矣":河水洋洋真清亮。

# 浏:水深而清之状。

"士与女":男男女女城外游,

"殷其盈矣":游人如织闹嚷嚷。

# 盈:满。,殷:众多。

"女曰观乎":女说咱们去看看?

"士曰既且":男说我已去一趟。

"且往观乎":再去一趟又何妨?

"洧之外":洧水对岸好地方,

"洵吁且乐":地方热闹又宽敞。

"维士与女":男女结伴一起逛,

"伊其将谑":相互戏谑喜洋洋,

# 将:当作相,朱熹《诗集传》:“将,当作相,声之误也。”

"赠之以勺药":赠朵芍药表情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郑风·溱洧》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绘郑国三月上巳节时,青年男女于溱水、洧水岸边游春的场景。全诗共二章,每章十二句,诗意明朗欢快、清新自然。两章词句大体相同,仅更换少数文字,采用回环往复的叠章形式,这是民歌尤其是《诗经》中古老民歌的常见手法,洋溢着纯朴亲切的乡土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郑风·溱洧》以郑国三月上巳日为背景,勾勒出青年男女于溱水、洧水岸边游春的生动图景。周代出于蕃育人口之需,规定仲春二月为“开放月”,《周礼·媒氏》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赋予婚恋自由的社会基础。郑国风俗中,上巳日需在东流水中洗濯宿垢、祓除不祥,如薛汉《韩诗薛君章句》所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而青年男女更借此互诉衷肠、表达爱意。民间歌手以饱含激情的笔触,讴歌这一春天的节日,记录下人群的欢腾,更以质朴的文字肯定了纯真爱情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民俗爱情诗。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洧水岸边祓除不祥、互诉衷肠的场景,展现周代仲春“奔者不禁”的婚俗,以叠章形式歌赞纯真爱情与春日欢娱。

2. 分段赏析

第一章暗藏精巧转译:从自然场域向人文场景、风物景致向民俗活动的递变。诗人以四行短章勾勒双重图景:既绘就风景画帧,亦铺展风俗长卷,二者血脉相连——上古民俗的根系深扎于自然节气的土壤。试看诗中咏叹:“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神来之笔,摹写出冰澌融解、桃汛翻涌、风动芳甸的春日肌理,让郑国原野的春意有了可触的质感。当这幅浸着露水的风景画渐次晕染时,人物踏春而至:“士与女,方秉蕑兮”。越冬的人们挣脱严寒桎梏,自蛰居状态中舒展身躯,涌向水滨旷野拥抱春讯,手中轻握的兰草嫩芽,既是踏青的信物,亦是季候更迭的诗意注脚。“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的仪轨看似蒙着巫韵面纱,实则是对肃杀冬气的郑重作别,对新春吉兆的本真祈愿——一切超验的信仰符号,皆源自现世生活的温热渴望。此处自然与人事、风景与风俗的转场,借由“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同构句式完成接驳。对仗式的语言结构如引渡之舟,引导读者视线在流水与人群间自然摆渡,让诗意转换既合逻辑又富韵律感。第二章,若说年长的“士女”对新春的祈愿仅止于岁稔时康、诸事顺遂,那么青春年少的“士与女”,其心愿中还多了份炽热期许——爱情。他们不仅拥有自然的春光,更拥着生命的春色——韶华年岁。于是诗篇从民俗仪轨转向情恋主题,从“蕑”的意象过渡到“勺药”的象征。此中“转折之妙”,非独赖虚字之功。如前所述,前一层从风物到风俗的小转折,借重两个同构句式;而此处从风俗到爱情的大转场,则巧妙借“士”“女”字面的同形异指:前层“士与女”是泛指的踏青人群,若“士女如云”的习语;后层“士”“女”则特指某对青年情侣。相同字眼承载不同所指,使转折在浑然不觉中完成,诗意切换得不着痕迹。诗意一经转折,诗人便由宏观铺陈转为聚焦特写,将“镜头”对准这对恋人,记录他们的喁喁私语、俏皮戏谑,更以他们手中的芍药为焦点——这爱情的信物、情愫的象征。至此,兰草意象“淡出”,芍药意象“淡入”,情节实现“蒙太奇”式的场景转换。于是溱洧之滨归来的人群中,有人佩着兰草祈福,有人捧着芍药定情,洒落一路芬芳,播撒满春诗意。纵然小小郑国常遭强邻侵扰,朝政亦非清明,但对寻常百姓而言,这个春日仍让他们感到欣悦与满足——因他们手中有“蕑”的希冀,有“勺药”的憧憬,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念。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美,美在烂漫春光,更美在炽热的爱情。而“蕑(兰)”与“勺药”两枝香草的灵动呈现,堪称画龙点睛之笔:依托兰草的清幽与芍药的艳丽,诗作实现了三重精妙转换——从民俗场景到爱情叙事的跨越,从自然之春到青春之美的升华,从全景勾勒到细节特写的递进。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两“方”字神色飞动。

清牛运震《诗志》

# 诗中叙问答,甚奇。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始用“方”字,下转一“既”字,继转一“且”字,而复转一“洵訏且乐”字、“伊其”字,诗家转折之妙,无逾于此者。

清陈继揆《读风臆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庄周《逍遥游·北冥有鱼》

下一篇:先秦·《诗经·邶风·凯风》《凯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