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门":我从北门出城去,
"忧心殷殷":心中烦闷多忧伤。
# 殷殷:忧愁深重的样子。
"终窭且贫":既受困窘又贫寒,
# 且:又。,窭:贫寒,艰窘。,终:既。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
"莫知我艰":没人知我艰难样。
"已焉哉":既然这样算了吧!
# 已焉哉:既然这样,算了吧。
"天实为之":老天安排受苦命,
# 为之:有意如此。
"谓之何哉":我有什么办法想!
# 谓之何:奈之何,即奈何不得之意。谓,奈。
"王事适我":王家差事派给我,
# 适我:扔给我。适:同“擿”,扔,掷。,王事:周王的事。
"政事一埤益我":衙门公务也增加。
# 埤益:增加。,一:都,一齐。,政事:公家的事。
"我入自外":我从外面回到家,
"室人交徧谪我":家人纷纷将我骂。
# 谪:谴责,责难。,交徧:轮番地。徧,同“遍”。,室人:家人。
"已焉哉":既然这样算了吧!
"天实为之":老天安排受苦命,
"谓之何哉":我有什么好办法!
"王事敦我":王家差事逼迫我,
# 敦:逼迫。一说投掷,扔给。
"政事一埤遗我":衙门公务也派齐。
# 埤遗:厚加。
"我入自外":我从外面回家里,
"室人交徧摧我":家人纷纷将我讥。
# 交徧:轮番地。
"已焉哉":既然这样算了吧!
"天实为之":老天安排受苦命,
"谓之何哉":我有什么好主意!
"《北门》":《北门》这首诗,
"刺仕不得志也":是讽刺仕途不得志的人。
"言卫之忠臣":诗中说的是卫国的一位忠臣,
"不得其志尔":却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啊。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下层官吏生活困境的写实诗。通过主人公直白深沉的倾诉,展现了古代小吏在沉重公务与贫困生活中的挣扎,以及内外交困的悲凉心境。
2. 分段赏析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以“出自北门”起兴,“北”通“背”,暗喻主人公背对光明、身处逆境的命运。他低眉垂首走出城门,忧思深重,既因清贫潦倒而困窘,更因无人理解其艰辛而孤独。连用“终窭且贫”“莫知我艰”,直诉物质匮乏与精神压抑的双重痛苦。结尾“已焉哉”的悲叹,既是对天命的无奈归因,也是对现实的无力抗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埤益”以赋法铺陈,凸显上司不断摊派任务的压迫感。主人公虽勤勉应对,却难逃“位卑禄薄”的现实,反成众矢之的。“室人交徧谪我”揭示内外双重困境:上司的苛责与家人的冷语形成夹击,主人公“甘于清贫”却难获体谅,忠谨之士的反差命运跃然纸上。“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敦”“遗”二词强化任务分配的强制性与重复性,主人公如陀螺般周旋于公务,却难改“窭且贫”的宿命。“室人交徧摧我”较前章更显尖锐,家人从“责备”升级为“嘲讽”,彻底击碎其尊严。三次“已焉哉”的叠加,将悲愤推向高潮,最终以“安之若命”收束,凸显封建压迫下个体的绝望。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以官吏为主角,却绝非无病呻吟之作,充分彰显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诗中连用“我”字的反复手法,字里行间浸透着深切的情感张力。全篇纯用赋法而不假比兴,却在每章结尾三度重复“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的结句,通过回环往复的咏叹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艺术处理与《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名句异曲同工,牛运震在《诗志》中特别指出,此类句式绝非安命旷达之辞,实为极悲愤之语,这一解读可谓切中肯綮。
# 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
清邓翔《诗经绎参》
# 连用数“我”字,气馁而声蹙。
清牛运震《诗志》
上一篇:先秦·宋玉《九辩》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蹇叔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