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ō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yǒu
lái
yōng
yōng
zhì
zhǐ
xiāng
wéi
gōng
tiān
jiàn
guǎng
广
xiāng
jiǎ
zāi
huáng
kǎo
suí
xiào
xuān
zhé
wéi
rén
wén
wéi
hòu
yàn
huáng
tiān
chāng
jué
hòu
suí
méi
shòu
寿
jiè
fán
zhǐ
yòu
liè
kǎo
yòu
wén

译文

前来时和和气气,到庙堂后肃穆恭敬。助祭的是诸侯公卿,主祭的天子一脸庄重。献上一头大公牛,帮我摆好祭品。伟大的先父啊!保佑您的孝子子孙。臣子个个明事理,君主文武全能行。先祖福泽连上天,保佑子孙代代昌。求您赐我长寿,保佑多福有吉庆,已劝父王来歆享,再劝母后也来尝。

逐句剖析

"有来雍雍":前来时和和气气,

# 雍雍:和谐貌。一作雝雝。,来:指前来祭祀的人。,有:语助词。

"至止肃肃":到庙堂后肃穆恭敬。

# 肃肃:严肃恭敬貌。,至止:到达。

"相维辟公":助祭的是诸侯公卿,

# 辟公:指诸侯。,维:是。,相:助。这里指助祭的人。

"天子穆穆":主祭的天子一脸庄重。

# 穆穆:容止端正肃穆貌。

"于荐广牡":献上一头大公牛,

# 牡:指大公牛等雄性牲口。,广:大。,荐:进献。,于:赞叹声。

"相予肆祀":帮我摆好祭品。

# 肆祀:陈列祭品而祭祀。肆,陈列。,予:周天子自称。,相:助。

"假哉皇考":伟大的先父啊!

# 皇考:对已死去父亲的美称。,假:大。

"绥予孝子":保佑您的孝子子孙。

# 予孝子:主祭者自称。,绥:安,用如使动。

"宣哲维人":臣子个个明事理,

# 人:臣也。,宣哲:明达聪智。

"文武维后":君主文武全能行。

# 后:君主。

"燕及皇天":先祖福泽连上天,

# 燕:安。指周国治民安,上天无灾异降临。

"克昌厥后":保佑子孙代代昌。

# 厥后:其后,指后代子孙。,昌:兴盛。,克:能。

"绥我眉寿":求您赐我长寿,

# 眉寿:长寿。,绥:安。一说同“赉”,赐予。

"介以繁祉":保佑多福有吉庆,

# 繁祉:多福。,介:助,佑。

"既右烈考":已劝父王来歆享,

# 烈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烈,言其功。一说光明。,右:通“侑”,权酒食之意。一说即“佑”,指受到保佑。

"亦右文母":再劝母后也来尝。

# 文母:指有文德的母亲。旧以为指周文王之妃太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周朝的乐歌。这首诗是周天子在宗庙祭祀后撤去祭品礼器时所唱的乐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主题围绕祭祀活动展开,内容上先叙述参加祭祀的人物和神态,再转入祭祀中的献祭和祝祷,接着颂赞先王的功德,最后是主祭者的祈祷。写作手法上,采用助祭者与主祭交替演唱的方式,语言庄重典雅,富有音声情韵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雍》是周王室祭祀先祖的宗庙乐歌。《毛诗序》说: “《雝》 ,禘大祖也。”所指,历来有三说:或谓后稷,或谓文王,亦有指帝喾者。据刘向考证,此诗当为周武王时期所作。古时祭祀仪程中,撤除祭品之际需奏乐以终礼。朱熹在《诗集传》中明确阐释:“此武王祭文王之诗”,认定其为武王祭祀文王后撤祭时咏唱的乐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雍》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传为周代不详所作,是周王室祭祀先祖的乐歌。此诗以诸侯助祭、天子主祭的庄严场景开篇,通过“肃肃”“穆穆”等叠词刻画参祭者的恭敬仪态,并借进献“广牡”等祭品展现祭祀仪式的隆重,颂赞了先王的功德。

2. 分段赏析

《雍》一诗以四章十六句的篇幅,完整展现了周王室祭祀先祖的仪典场景。首章“有来雍雍,至止肃肃”以叠词勾勒参祭者由途中和悦转为庙堂肃穆的神态变化,通过“辟公”助祭与“天子穆穆”的主从对照,营造出“无声庄重”的庙堂氛围。第二章转为天子第一人称叙述,“于荐广牡”二句以咏叹语调铺陈献牲仪式,而“假哉皇考”的呼告则倾泻出主祭者对先王炽烈的追慕,其声调延展似可闻见。第三章转由助祭者颂赞“皇考”文武兼资、德配皇天的功业。第四章复归主祭者祈求“绥我眉寿”的祷祝。末句“既右烈考,亦右文母”点明周代“父母合祭”的礼制特征,其中“文母”虽处陪衬地位,却是《周颂》中仅见的母系祭祀记录。

3. 作品点评

《雍》是《诗经》中周王祭祀先祖的乐歌。全诗十六句,可分为四章,内容涉及君臣祭祀之容、献祭陈馔之仪、先祖文武功德及祈福佑后之事。诗中“有来雍雍,至止肃肃”以叠词描摹神态变化,展现庄重氛围;“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用对仗句式赞颂先王德行,凸显其文治武功;末章“绥我眉寿,介以繁祉”直述祈福之愿,语言质朴恳切。作品虽短,却结构分明,通过祭祀场景的静态描绘与动态祝祷的交替呈现,既完整再现宗庙祭祀礼制,又传达出周代礼乐文化的肃穆特质。诗中对偶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节奏感,使颂赞之情表达得更为凝练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美文王之德,宣哲则尽人之道,文王则备君之德。故能安人以及于天,而克昌其后嗣也。苏氏曰:周人以讳事神,文王名昌,而此诗曰克昌厥后,何也?曰:周之所谓讳,不以其名号之故,而遂废其文也。讳其名而废其文者,周礼之未失也。

宋朱熹《诗集传》

# 此诗每句有韵,甚奇。又凡四章,二、三、四章皆“有”(幽)韵,而二、四两章皆先“有”韵,后“纸”(之)韵,前后相关,音调缠绵缭绕,尤为奇变。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此真所谓辘轳韵也。而用韵之奇,亦无过乎是者。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唐雎说信陵君》

下一篇:先秦·佚名《王孙圉论楚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