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怒耕柱子":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
# 耕柱子:墨子的门生。,怒:对感到生气。,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耕柱子曰":耕柱子说:“
"我无愈于人乎":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 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
"墨子曰":墨子说:“
"我将上太行":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
# 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将:准备。
"以骥与牛驾":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
# 骥:好马。,以:以为;用来。
"子将谁策":你将鞭打哪个?”
# 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策:驱策。
"耕柱子曰":耕柱子说:“
"将策骥也":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
"墨子曰":墨子说:“
"何故策骥也":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
# 何故:为什么。
"耕柱子曰":耕柱子说:“
"骥足以策":好马值得我去鞭打。”
# 策:鞭责,鞭策。,足:值得。
"墨子曰":墨子说:“
# 子:你。
"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
# 以:以为;用来。
"故怒之":所以生气。”
"耕柱子悟":耕柱子醒悟了。
# 悟:明白。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先秦诸子说理散文,也是一篇教育哲理题材的短文。文中讲述墨子以马和牛作比批评门生耕柱子骄傲自满的故事,通过“骥牛驾车”的类比说理,体现了墨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理念,强调能力越大越需磨砺以承担责任的道理,同时展现了墨子语言朴实、逻辑性强,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及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格特点。
2. 分段赏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首句直接点明冲突,墨子作为老师因耕柱子表现不满而生气,初步塑造了严格、有原则的师者形象;耕柱子随即反问难道我没有比别人强吗,既写出他的疑惑,也透露出不服输的上进心,人物性格鲜明。“墨子曰”到“子将谁策?”墨子并未直接解释,而是以“太行驾车”的生活场景设喻:我要驾车去太行山,用千里马和牛拉车,你会鞭打哪一个?用日常可见的驾车选择类比教育方式,将抽象的“为何严格要求”转化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耕柱子曰”到“骥足以策”面对提问,耕柱子两次作答:“将策骥也”“骥足以策”逻辑清晰,因为千里马值得、有能力被鞭策。这一过程中,耕柱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辨析,展现了他的思考能力。“墨子曰”到“故怒之”墨子顺势点破,我也认为你有能力被鞭策,所以才责备你。直接揭示“怒”的本质,对耕柱子潜力的期待,而非单纯发泄情绪。此句是全文核心,将“责备”升华为“激励”,体现了严师“恨铁不成钢”的用心。“耕柱子悟”收束全段,简洁有力,既呼应开头的“怒”,又点明弟子已理解老师的深意,完成从“疑惑”到“领悟”的转变。
上一篇:先秦·佚名《小雅·庭燎》
下一篇:先秦·佚名《桑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