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g
róu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wǎn
sāng
róu
xià
hóu
xún
luō
cǎi
liú
xià
mín
tiǎn
xīn
yōu
chuàng
huǎng
tián
zhuō
hào
tiān
nìng
jīn
kuí
kuí
zhào
yǒu
piān
luàn
shēng
guó
mǐn
mín
yǒu
huò
jìn
yǒu
āi
guó
pín
guó
miè
tiān
jiāng
suǒ
zhǐ
yún
wǎng
jūn
shí
wéi
bǐng
xīn
jìng
shuí
shēng
jiē
zhì
jīn
wéi
gěng
yōu
xīn
yīn
yīn
niàn
shēng
chén
féng
tiān
dàn
西
dōng
suǒ
dìng
chù
duō
gòu
mín
kǒng
wéi
móu
wéi
luàn
kuàng
xuē
gào
ěr
yōu
huì
ěr
jué
shuí
néng
zhí
shì
zhuó
néng
shū
zài
fēng
kǒng
zhī
ài
mín
yǒu
xīn
pīng
yún
dài
hǎo
shì
jià
mín
dài
shí
jià
wéi
bǎo
dài
shí
wéi
hǎo
tiān
jiàng
sāng
luàn
miè
wáng
jiàng
máo
zéi
jià
yǎng
āi
tōng
zhōng
guó
zhuì
huāng
yǒu
niàn
qióng
cāng
wéi
huì
jūn
mín
rén
suǒ
zhān
bǐng
xīn
xuān
yóu
kǎo
shèn
xiàng
wéi
shùn
zāng
yǒu
fèi
cháng
mín
kuáng
zhān
zhōng
lín
shēn
shēn
鹿
péng
yǒu
jiàn
rén
yǒu
yán
jìn
tuì
退
wéi
wéi
shèng
rén
zhān
yán
bǎi
wéi
rén
kuáng
fěi
yán
néng
wèi
wéi
liáng
rén
qiú
wéi
rěn
xīn
shì
shì
mín
zhī
tān
luàn
nìng
wéi
fēng
yǒu
suì
yǒu
kōng
wéi
liáng
rén
zuò
wéi
shì
wéi
shùn
zhēng
zhōng
gòu
fēng
yǒu
suì
tān
rén
bài
lèi
tīng
yán
duì
sòng
yán
zuì
fěi
yòng
liáng
bèi
jiē
ěr
péng
yǒu
zhī
ér
zuò
fēi
chóng
shí
huò
zhī
ān
fǎn
lái
mín
zhī
wǎng
zhí
liáng
shàn
bèi
wèi
mín
yún
mín
zhī
huí
zhí
jìng
yòng
mín
zhī
wèi
zhí
dào
wéi
kòu
liàng
yuē
bèi
shàn
suī
yuē
fěi
zuò
ěr

译文

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浓荫好地方,桑叶采尽枝干秃,百姓受害难遮凉。愁思不绝心烦忧,失意凄凉久惆怅。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怜悯我惊惶?四马驾车好强壮,旌旗迎风乱飘扬。社会动乱不太平,举国不宁人心慌。百姓受难少壮丁,如受火灾尽遭殃。长长声声心悲哀,国运艰难太动荡。国运艰难无钱粮,老天不肯来扶将。没有归宿无处住,哪儿定居可前往?君子总是在思索,持心不争意志强。如此祸根谁引出,至今为害把人伤。心中忧愁真恻怆,思念故居和家乡。生不逢时我真惨,遇上老天怒气旺。从那西边到东边,无处安身最凄凉。遭遇灾祸受苦多,外患紧急在边疆。谨慎谋划觅良方,才能消除混乱状。告诉你要体恤人,告诉你要用贤良。谁在解救炎热时,不用冷水来冲凉?小人治国没好事,大家受溺遭灭亡。好像就在逆风闯,呼吸困难口难张。百姓本有肃敬心,但却无处献力量。重视农业生产事,百姓辛苦代耕养。耕种收获国之宝,代耕之民最善良。天降祸乱与死亡,要灭我们所立王。降下害虫食根节,各种庄稼都遭殃。哀痛我们国中人,连绵土地受灾荒。没有人来献力量,哪能虔诚感上苍。顺应人心好君王,百姓爱戴都瞻仰。操心国政善谋画,考察慎选那辅相。不顺人心坏君王,独让自己把福享。坏蛋自有坏肺肠,坏蛋自有坏肺肠,看那丛林苍莽莽,鹿群嬉戏多欢畅。同僚朋友却相谗,没有诚心不善良。人们也有这些话,进退两难真悲凉。惟这圣人眼明亮,目光远大百里望。那种愚人真可笑,独自高兴太狂妄。不是我们不能说,为何顾忌心惶惶?惟有这人心善良,无所求取没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变化反覆总无常。百姓如今似好乱,实因恶政苦难当。大风疾吹呼呼响,长长山谷真空旷。想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为都高尚。想那坏人不顺理,行为污秽真肮脏。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好听的话就回答,听到诤言装醉样。贤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视我为悖狂。朋友你啊可嗟伤,岂不知你装模样。好比那些高飞鸟,有时被射也落网。我已熟悉你底细,反来威吓真愚妄。没有准则民扰攘,因你背理善欺罔。尽做不利人民事,好像还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横强。姓不安很恐慌,执政为盗掠夺忙。诚恳劝告不听从,背后反骂我荒唐。虽然遭受你诽谤,终究我要作歌唱!

逐句剖析

"菀彼桑柔":茂密柔嫩青青桑,

# 菀:茂盛的样子。

"其下侯旬":下有浓荫好地方,

# 旬:树荫遍布。,侯:维,是。

"捋采其刘":桑叶采尽枝干秃,

# 刘:剥落稀疏,句意谓桑叶被采后,稀疏无叶。

"瘼此下民":百姓受害难遮凉。

# 瘼:病、害。

"不殄心忧":愁思不绝心烦忧,

# 殄:断绝。

"仓兄填兮":失意凄凉久惆怅。

# 填:通“陈”,长久。,仓兄:同“怆怳”,凄凉纷乱貌。

"倬彼昊天":老天光明高在上,

# 倬彼:即“倬倬”,光明而广大貌。

"宁不我矜":怎不怜悯我惊惶?

# 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怜悯。,宁:何。

"四牡骙骙":四马驾车好强壮,

# 骙骙:马奔驰不停貌。

"旟旐有翩":旌旗迎风乱飘扬。

# 有翩:翩翩,翻飞的样子。,旟旐:画有鹰隼、龟蛇的旗。

"乱生不夷":社会动乱不太平,

# 夷:平。

"靡国不泯":举国不宁人心慌。

# 泯:乱。一说灭。

"民靡有黎":百姓受难少壮丁,

# 黎:众。

"具祸以烬":如受火灾尽遭殃。

# 烬:本指火烧后的灰烬,这里指人民遭遇战祸,剩余无几。,具:通“俱”。

"於乎有哀":长长声声心悲哀,

# 於乎:呜呼,哀痛之声。

"国步斯频":国运艰难太动荡。

# 频:危急。,国步:指国运。

"国步灭资":国运艰难无钱粮,

# 资:财。,灭:无。

"天不我将":老天不肯来扶将。

# 将:扶助。“不我将”为“不将我”之倒文。

"靡所止疑":没有归宿无处住,

# 疑:同“凝”,止疑,停息。

"云徂何往":哪儿定居可前往?

# 徂:往。,云:发语词。

"君子实维":君子总是在思索,

# 维:借为“惟”,思。

"秉心无竞":持心不争意志强。

# 无竞:无争。,秉心:存心。

"谁生厉阶":如此祸根谁引出,

# 厉阶:祸端。

"至今为梗":至今为害把人伤。

# 梗:灾害。

"忧心殷殷":心中忧愁真恻怆,

# 殷殷:心痛的样子。

"念我土宇":思念故居和家乡。

# 土宇:土地、房屋。

"我生不辰":生不逢时我真惨,

# 不辰:不时,指出生得不是时候。

"逢天僤怒":遇上老天怒气旺。

# 僤怒:震怒。僤,大。

"自西徂东":从那西边到东边,

"靡所定处":无处安身最凄凉。

"多我觏痻":遭遇灾祸受苦多,

# 痻:灾难。,觏:遇。

"孔棘我圉":外患紧急在边疆。

# 圉:边疆。,棘:通“急”。

"为谋为毖":谨慎谋划觅良方,

# 毖:谨慎。

"乱况斯削":才能消除混乱状。

# 削:减少,斯:乃。

"告尔忧恤":告诉你要体恤人,

# 尔:指周厉王及当时执政大臣。

"诲尔序爵":告诉你要用贤良。

# 爵:官爵。,序:次序。

"谁能执热":谁在解救炎热时,

# 执热:救热。

"逝不以濯":不用冷水来冲凉?

# 濯:洗。,逝:发语词。

"其何能淑":小人治国没好事,

# 淑:善。

"载胥及溺":大家受溺遭灭亡。

# 胥:皆。,载:乃。

"如彼溯风":好像就在逆风闯,

# 溯:逆。

"亦孔之僾":呼吸困难口难张。

# 僾:呼吸不畅的样子。

"民有肃心":百姓本有肃敬心,

# 肃:肃敬。

"荓云不逮":但却无处献力量。

# 不逮:不及。,荓:使。

"好是稼穑":重视农业生产事,

# 稼穑:这里指农业劳动。

"力民代食":百姓辛苦代耕养。

# 代食:指官吏靠劳动者奉养。,力民:使人民出力劳动。

"稼穑维宝":耕种收获国之宝,

"代食维好":代耕之民最善良。

"天降丧乱":天降祸乱与死亡,

"灭我立王":要灭我们所立王。

# 灭我立王:意谓灭我所立之王,指周厉王被国人流放于彘的事。

"降此蟊贼":降下害虫食根节,

# 蟊贼:蟊为食苗根的害虫,贼为吃苗节的害虫。指农作物的病虫害。

"稼穑卒痒":各种庄稼都遭殃。

# 痒:病。,卒:完全。

"哀恫中国":哀痛我们国中人,

# 恫:痛。

"具赘卒荒":连绵土地受灾荒。

# 赘:通“缀”,连属。

"靡有旅力":没有人来献力量,

# 旅力:膂力。旅,同“膂”。

"以念穹苍":哪能虔诚感上苍。

# 念:感动。

"维此惠君":顺应人心好君王,

# 惠君:惠,顺。顺理的君主,称惠君。

"民人所瞻":百姓爱戴都瞻仰。

"秉心宣犹":操心国政善谋画,

# 宣犹:宣,明;犹,通“猷”。

"考慎其相":考察慎选那辅相。

# 相:辅佐大臣。,考慎:慎重考察。

"维彼不顺":不顺人心坏君王,

"自独俾臧":独让自己把福享。

# 臧:善。

"自有肺肠":坏蛋自有坏肺肠,

# 自有肺肠:想法与众不同,别具一副心肝。实指坏心肠。

"俾民卒狂":坏蛋自有坏肺肠,

# 卒狂:全都狂惑迷乱。

"瞻彼中林":看那丛林苍莽莽,

"甡甡其鹿":鹿群嬉戏多欢畅。

# 甡甡:同“莘莘”,众多之貌。

"朋友已谮":同僚朋友却相谗,

# 谮:通“僭”,相欺而不相信任。

"不胥以谷":没有诚心不善良。

# 谷:善。,胥:相。

"人亦有言":人们也有这些话,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真悲凉。

# 进退维谷:谓进退皆穷。维,是。“谷”有两种解说,《毛传》:“谷,穷也。”《晏子春秋》中,叔向问晏子一节,引诗“进退维谷”,谓“处两难善全之事而处之皆善也”,训为“谷”,善也,与毛说不同。

"维此圣人":惟这圣人眼明亮,

"瞻言百里":目光远大百里望。

# 百里:指有远见。,言:语助词。,瞻:远望。

"维彼愚人":那种愚人真可笑,

"覆狂以喜":独自高兴太狂妄。

# 覆:反而。

"匪言不能":不是我们不能说,

# 匪言不能:即“匪不能言”。

"胡斯畏忌":为何顾忌心惶惶?

# 斯:这样。,胡:何。

"维此良人":惟有这人心善良,

"弗求弗迪":无所求取没欲望。

# 迪:进。

"维彼忍心":但是那人太忍心,

"是顾是复":变化反覆总无常。

"民之贪乱":百姓如今似好乱,

"宁为荼毒":实因恶政苦难当。

# 荼毒:荼指苦草,毒指毒虫毒蛇之类。指毒害。,宁:乃。

"大风有隧":大风疾吹呼呼响,

# 有隧:隧,形容大风疾速吹动。一说训隧为道,谓风前进有其通道。

"有空大谷":长长山谷真空旷。

"维此良人":想这好人多善良,

"作为式谷":所作所为都高尚。

"维彼不顺":想那坏人不顺理,

"征以中垢":行为污秽真肮脏。

# 中垢:指宫廷秽闻。中,指宫内。,征:往。

"大风有隧":大风疾吹呼呼响,

"贪人败类":贪利败类有一帮。

# 贪人:贪财枉法的小人,指荣夷公之流。《史记·周本纪》:“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谏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

"听言则对":好听的话就回答,

# 听言:顺从心意的话。

"诵言如醉":听到诤言装醉样。

# 诵言:忠告的言语。

"匪用其良":贤良之士不肯用,

"复俾我悖":反而视我为悖狂。

# 悖:违理。

"嗟尔朋友":朋友你啊可嗟伤,

"予岂不知而作":岂不知你装模样。

# 予:作者自称。

"如彼飞虫":好比那些高飞鸟,

# 飞虫:指飞鸟。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鸟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故称虎为“大虫”。

"时亦弋获":有时被射也落网。

"既之阴女":我已熟悉你底细,

# 阴:通“谙”,熟悉。,既:已经。

"反予来赫":反来威吓真愚妄。

# 赫:通“吓”。

"民之罔极":没有准则民扰攘,

# 罔极:无法则。

"职凉善背":因你背理善欺罔。

# 背:背叛。,凉:凉薄。,职:主张。

"为民不利":尽做不利人民事,

"如云不克":好像还嫌不理想。

# 克:胜。,云:句中助词。

"民之回遹":百姓要走邪僻路,

# 回遹:邪僻。

"职竞用力":因你施暴太横强。

# 用力:指用暴力。

"民之未戾":姓不安很恐慌,

# 戾:善。

"职盗为寇":执政为盗掠夺忙。

"凉曰不可":诚恳劝告不听从,

# 凉:通“谅”。凉言,谅直之言。

"覆背善詈":背后反骂我荒唐。

# 覆背善詈:反而在背后大骂。善,大。詈,骂。

"虽曰匪予":虽然遭受你诽谤,

# 匪予:非予,以我为非。匪,一说同“诽”,诽谤。,曰:曰:句中助词。

"既作尔歌":终究我要作歌唱!

# 既: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桑柔》是《诗经·大雅》中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反复劝告君王要安抚和保护百姓。全诗共有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八章每章六句。诗的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四章)讲述祸乱刚开始的情形;第二部分(中间十章)着重分析祸乱发生的原因,并对导致祸乱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第三部分(最后两章)指出民众动乱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自己没有做好。这首诗表达了担忧的情绪,语言直接,运用了比喻、反问、对比等写作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桑柔》这首诗是西周时期的大臣芮良夫(也叫芮伯)写的。他写这首诗是为了批评当时的周厉王,认为周厉王非常残暴糊涂,用了不该用的人,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周厉王在公元前842年(他当王的第三十七年)被赶下台,流放到了彘地,这首诗应该是在这之后写的。后来的《左传·文公元年》这本书里记载,秦穆公曾经朗诵过芮良夫写的诗,朗诵的就是《桑柔》这首诗的第十三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政治讽喻的四言诗。介绍了西周厉王时期的暴政乱象,描绘了民生凋敝、国运危殆的社会图景,体现了诗人对统治者昏聩贪婪的尖锐批判,营造了沉痛悲怆的忧患氛围,表达了深切的恤民情怀与救世理想。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桑树的繁茂(“菀彼桑柔”)比喻周初政治的昌明,而“捋采其刘”则暗喻厉王暴政对民生的摧残。桑叶由盛转衰,象征国家根基动摇,百姓疾苦。对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维彼不顺,自独俾臧。”​​将“惠君”(明君)与“不顺”(暴君)对举,前者“民人所瞻”受爱戴,后者“自独俾臧”独断专行。通过善恶对比,批判厉王的统治失德。起兴:“菀彼桑柔,其下侯旬”​以桑树的茂盛(“菀”)与树荫均匀覆盖(“侯旬”)起兴,暗喻周王朝初期的繁荣安定。桑树作为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繁茂象征民生富足、国运昌隆,与后文“民靡有黎,具祸以烬”的凋敝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用桑树打比方。原本茂盛的桑树,因为被过度采摘而变得光秃秃。这比喻老百姓被剥削得太深,痛苦不堪。诗人因此替受苦的百姓向天呼喊:“高明的老天爷啊,难道不可怜我们吗?”这严肃的呼喊是全诗的中心思想。第二到第四章:讲述祸乱的根本原因是打仗和劳役没完没了,百姓没有安定的住所。看到官府的车马旗帜,百姓就心痛地喊:“祸乱不平息,国家就要亡!百姓快死光了,像大火烧过只剩灰烬!”国家靠百姓支撑,百姓这么苦,国家就危险了。诗人为此更大声疾呼:“唉,悲哀啊!国运眼看就要完了!”他感叹老百姓穷困潦倒,上天也不帮忙,无处安身。诗人(诗中自称“君子”)说自己本来不想争权夺利,但想到国家前途,忍不住追问:是谁造成了这祸害,至今还残害百姓?第四章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赶上老天爷发怒”。百姓想安居乐业,但东西南北都找不到安全的地方。百姓怀念故乡,但故乡也因战乱不得安宁。百姓受到各种灾难,还害怕外敌入侵。天怒人怨,但国王不关心百姓,不想改变政策,所以诗人忧心如焚,为国王不肯醒悟而深感愤懑。仅看这四章,就能明白当时的暴政多么深重地害苦了百姓。第五到第八章:诗人再次向国君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和忠告。第五章说:计划周全,做事谨慎,祸乱就能减少。接着用老臣的口气告诫国王:你必须关心国家大事,谨慎地授予官职爵位,要选贤任能。解救国家危难,就像解除炎热需要凉水一样(诗中用“谁能解除炎热却不用凉水洗澡”比喻)。这样的告诫很恳切,道理也说得很明白。第六、七章从爱护百姓出发,指出老百姓本质善良勤劳,辛苦种地养活那些不种地的官员。所以官府体恤民情、爱护人民是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第六章说,如果国王治国不得人心,百姓就觉得像顶着大风喘不过气,也就难以替国家出力了。第七章说天降灾害,祸乱不断,当官的只知搜刮钱财,不认真救灾。因为政治混乱,百姓就更加痛苦。诗人借用百姓的口警告国王:人怨会招天怒,天降灾难就是要灭掉我们现在的王!又说:天降害虫,庄稼被吃光没收成,天灾就是老天的惩罚。诗人哀叹:可怜我们中原大地,连片的土地都荒废了!当官的糊涂,没组织救灾,当然也无法祈求老天减轻灾难。第八章:再从用人的角度讲:国君做事有合理有不合理,用人有得当有不得当。贤明的国君懂得治国方法,通情达理,会认真挑选好帮手(辅相)。昏庸的国君相反,自以为是,把坏人当好人,结果把百姓都搞糊涂甚至逼疯了。以上前八章是诗的主要部分,总体说明国家混乱的原因是周厉王贪财、暴虐、不关心百姓、不能任用贤才、不肯听取劝谏,导致民怨沸腾。诗人因此发出“是谁种下这祸根,至今还在危害我们”的悲叹。后八章(第九至十六章):主要责备朝廷里的官员(同僚)。他们不用正道约束自己,目光短浅,只知道讨好国王,加速了国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诗人认为小人当权同样是厉王的过失,所以写了这首诗,希望引以为戒。第九章:用“看那树林里,鹿儿成群多和睦”起头。鹿天性喜欢群居友爱。现在官员朋友反而互相说坏话,不能好好互助,连树林里的鹿都不如。诗人因此感慨“上无明君,下有恶俗”,进退两难。第十章、十一章:用对比手法,指责当官的没有远见。他们只会拍马屁,沾沾自喜。他们心里害怕,该说话时不敢说,犹豫不决。结果好人被排挤,坏人被提拔,百姓遭殃,最终引发动乱。诗人指出:如果执政者明智,就能看得远;如果是蠢人,目光短浅,胡作非为还洋洋得意。这就是祸乱的原因。诗人又说:“这些好人(贤者),不求名不争位;那些狠心人(小人),却四处钻营只顾名利!”国家这样,国王却看不清,亲近小人,疏远贤人,百姓受不了痛苦,祸乱就发生了。第十二章、十三章:用“大风吹过必有路径”起头。说君子和小人做事各有各的道。大风吹过空旷的山谷(君子行善道),小人行事不合道理,就像走在肮脏的地方(小人行恶道)。接着又说:大风吹过有其通道;贪婪的人行事,也必定败坏同类。事实没有不验证的。当时厉王任用贪财的荣夷公掌管政事。荣公喜欢独占财利,厉王喜欢他。大臣芮良夫劝谏,厉王不听,反而怨恨他。所以诗中有“听到奉承话就答对,听到劝谏话装醉,不任用贤良,反说进忠言的人发疯”的话。可见厉王只爱听好话,不听忠言。不用好人,反把忠心劝谏的人当疯子,国家怎能不危亡?第十四章:感叹官员朋友,独占利益剥削百姓,不思悔改,反而威胁尽忠的诗人。诗人再次警告:“唉,你们这些同僚,我难道不知道你们干的事?你们严重危害国家,就像飞鸟,迟早也会被射中!国家完了,你们也没好下场!”诗人警告得声色俱厉。可惜这些小人不为所动,所以诗人在这章结尾再次警告:“我已看清你们的底细,别再吓唬我了!”第十五章:在前面指责官员种种劣迹之后,诗人详细说明百姓被逼造反的原因,就是官员的过错!官员贪财,施行暴政,导致民怨沸腾,百姓无处安居,痛苦无处诉说。这种情况下,百姓自然怨恨官府,走邪路。本章说:“百姓失去是非标准,是因为官府当政者不讲信用违背正道。”“百姓走向邪路,是因为官府当政者只崇尚暴力。”不仅如此,诗中还说当官的对百姓做坏事,唯恐做得不够狠(极其残酷)。诗人的谴责非常严厉。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这里表现得很清楚。第十六章(末章):接着说,百姓不得安定,是因为当官的用盗贼手段掠夺他们,所以百姓也不得不当盗贼反抗。上面做盗贼的事,民心怎能安定?诗人最后说:“我虽忠告你们不可这样,你们不听,反在背后骂我。”最后点明作诗原因:“即使你们诽谤我,我还是为你们作了这首歌”,希望能促使你们醒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然蕴含抒情与叙事的元素,但其核心归属并非抒情诗或叙事诗,而应定位为哲理诗。在语言表达上,全诗风格淳朴而富有变化,直抒胸臆却蕴含深意,虽无过多雕饰,意境却格外悠远。诗中诸多词汇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历久弥新,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言民之所以贪乱而不知止者,专由此人名为直谅而实善背,又为民所不利之事,如恐不胜而力为之也。又言民之所以邪僻者,亦由此辈专竞用力而然也,反覆言之所以深恶之也。

宋朱熹《诗集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墨子及弟子 撰《墨子怒耕柱子》

下一篇:先秦·佚名《周颂·清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