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cháng
chǔ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yǒu
cháng
chǔ
ē
nuó
zhī
yāo
zhī
zhī
zhī
yǒu
cháng
chǔ
ē
nuó
huā
yāo
zhī
zhī
jiā
yǒu
cháng
chǔ
ē
nuó
shí
yāo
zhī
zhī
shì
guó
rén
jūn
zhī
yín
ér
qíng
zhě

译文

低洼地上长羊桃,蔓长藤绕枝繁茂,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无知不烦恼。低洼地上长羊桃,蔓长藤绕花儿美,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没有家拖累。低洼地上长羊桃,果实累累挂蔓条。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无家需关照。厌恶国君的放纵。百姓痛恨国君的骄奢淫逸,因而向往无欲无求的纯粹状态。

逐句剖析

"隰有苌楚":低洼地上长羊桃,

# 苌楚:蔓生植物,今称羊桃,又叫猕猴桃。,隰:低湿的地方。

"猗傩其枝":蔓长藤绕枝繁茂,

# 猗傩:同“婀娜”,茂盛而柔美的样子。

"夭之沃沃":鲜嫩润泽长势好,

# 沃沃:形容叶子润泽的样子。,夭:少,此指苌楚处于茁壮成长时期。一说嫩美的样子。

"乐子之无知":羡你无知不烦恼。

# 子:指苌楚。,乐:喜,这里有羡慕之意。

"隰有苌楚":低洼地上长羊桃,

"猗傩其华":蔓长藤绕花儿美,

# 华:同“花”。

"夭之沃沃":鲜嫩润泽长势好,

"乐子之无家":羡你没有家拖累。

# 无家:有家庭。家,谓婚配。《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

"隰有苌楚":低洼地上长羊桃,

"猗傩其实":果实累累挂蔓条。

# 实:果实。

"夭之沃沃":鲜嫩润泽长势好,

"乐子之无室":羡你无家需关照。

# 无室:没有家室拖累。

"疾恣也":厌恶国君的放纵。

"国人疾其君之淫恣":百姓痛恨国君的骄奢淫逸,

"而思无情欲者也":因而向往无欲无求的纯粹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隰有苌楚》是《诗经·桧风》中的一首诗,创作于周代,相传为桧国将亡(约公元前769年)时的作品。第一章从羊桃的枝条说起,羡慕其无知而又无忧之乐。第二章是从羊桃的花说起,羡慕其无家而无累之乐。第三章是从羊桃的果实说起,羡慕其无室而无忧之乐。此诗反复表达对苌楚(即羊桃)生机盎然,无思虑、无家室之累的羡慕之情,从此内容观之,诗人必然有着重大的不幸,受着痛苦折磨,才会有“人不如草木”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历代《诗经》研究者对此诗的背景看法多有分歧,李长之以为“是爱慕一个未婚的男子的恋歌”。高亨也说“是女子对男子表示爱情的短歌”。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桧国在东周初年被郑国所灭,此诗大约是桧将亡时的作品”。桧国将亡时的贵族悲歌,反映乱世中人的生存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杂言古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把苌楚的枝、花、实分解各属一章。每章首两句起兴,后两句似自语又似对话,采用赋兴及呼告的手法感叹人活得不如苌楚。全诗通过描绘羊桃(猕猴桃)的自然生机,反衬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悲叹,展现了先秦时期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人类情感的多重矛盾。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草木的“无忧无虑”衬托“有家室”而产生的痛苦​。“隰有苌楚,猗傩其枝。“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以草木的繁茂自由反衬人的困顿束缚。“沃沃”衬托“乐”之无知的羡慕。自然物的生机与人世的衰颓形成鲜明反衬,强化了“人不如草木”。对比:“草木之乐”与“人世之苦”的对比,凸显“人不如草木”的极端厌世情绪。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先从客观外物入笔,“隰有苌楚”即是说宽广的沼泽地带长满了羊桃呈现一片繁盛的景象。然后彼而此起,从羊桃而联系人的思想。人在乱离时期,受尽生活的折磨,感到生无乐趣,而看到羊桃的“猗傩其枝”,总不免产生羡慕之情。而羊桃似乎又有意挑逗,将枝条长得“夭之沃沃”,以炫耀其美丽,因为植物是见其华美而不见其忧愁,而人在“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乐记》)的时候,诗人触景生情,以草木的“无知”反衬人类的痛苦——“乐子之无知”表面羡慕植物无思无虑,实则暗含对乱世中家国动荡、人性沉沦的绝望。第二章花草无知,只是尽情开放,人生有情,不免受到家室之累。困而人见花草而羡其无拘无束,自是顺理成章之事。聚焦苌楚的花朵,“猗傩其华”描绘其繁盛艳丽,而“乐子之无家”则深化对无牵无挂的向往。只是“花”与“家”之别,其意思则更深入一层。面对羊桃花的欣欣向荣,自不殆而生羡意,其厌世思想,尤为深沉。那种“龙种自与常人殊”的特权思想,也随之一扫而净。第三章“家”与“室”义同,此章是从前章的“家”而来,进一层说明“豺狼在邑龙在野”的时候,更是感到家室之累为苦。此章乐苌楚之无室,反兴人以有室而不乐,亦显示了亡国之音的沉痛至极。末句“乐子之无室”以草木的圆满反衬人类的破碎,余韵悠长,呼应道家“无欲则安”的哲思。桧国失国,贵族反受家室之景,见羊桃兴盛而生悲愁,自是人之常情。植物没有感情,不为痛苦所困,没有家室之愁,实在是值得羡慕。这是无可奈何的想法,表现了贵族阶级在国破家亡之际的强烈不满与无限怨愤。

4. 作品点评

以草木喻人心的经典诗作,其主题深沉、艺术手法独特,历来引发多重解读。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揭露得更深刻,更显艺术的感染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亡国之音读不得。此诗更不必说自家苦,只羡苌楚之乐,而意自深矣!凡苦之可言者,非其至也。

明锺惺《评点诗经》

# 三“乐”字惨极,真不可读。

清牛运震《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豳风·破斧》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