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弓弨兮":红漆雕弓弦松弛,
# 弨:弓弦松弛貌。,彤弓:漆成红色的弓,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弨(chāo):弓弦松弛貌。
"受言藏之":功臣接过珍重藏。
# 藏:珍藏。,言:句中助词。
"我有嘉宾":我有这些尊贵客,
# 嘉宾:有功诸侯。
"中心贶之":心中实在很欢畅。
# 贶:《郑笺》:“贶者,欲加恩惠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心贶之’正谓中心善之。“,中心:内心。
"钟鼓既设":钟鼓乐器陈列好,
"一朝飨之":一早设宴摆酒飨。
#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一朝:整个上午。
"彤弓弨兮":红漆雕弓弦松弛,
"受言载之":功臣接过家中藏。
"我有嘉宾":我有这些尊贵客,
"中心喜之":内心深处实欢畅。
"钟鼓既设":钟鼓乐器陈列好,
"一朝右之":一早设宴劝酒忙。
# 右:通”侑“,劝(酒)。朱熹:“右,劝也,尊也。”
"彤弓弨兮":红漆雕弓弦松弛,
"受言櫜之":功臣接过收櫜囊。
# 櫜:装弓的袋,此处指装入弓袋。
"我有嘉宾":我有这些尊贵客,
"中心好之":内心深处喜洋洋。
"钟鼓既设":钟鼓乐器陈列好,
"一朝酬之":一早设宴敬酒忙。
# 酬:互相敬酒。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通过描述周天子赏赐诸侯彤弓,并设宴招待他们的情景,各章内容意思相近,只调整了个别字词,主要写收藏彤弓的动作、天子高兴的心情、劝酒的举止等,表达了对周天子文治武功的赞颂。
2. 分段赏析
全诗开篇摒弃宴饮欢歌的热烈场景,直入主题呈现彤弓授受的庄重仪典,这种叙事时序的倒装处理形成独特的视觉焦点——"彤弓弨兮,受言藏之"的凝练笔触,既勾勒出象征王权的彤弓形制,又以"藏"字暗含受赏者对殊荣的珍视。看似突兀的开篇实则暗藏匠心,当周天子以"嘉宾"相称的温情面纱揭开时,"中心贶之"的直白表述反而强化了君恩的笃实。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刻意将宴饮场面置于叙事末端,待礼器展示与君臣互动完成后再展现"钟鼓既设"的欢宴,这种层层递进的礼赞结构颇具戏剧张力。全诗采用螺旋上升的情感投射模式,三章体式通过字词的精密调校实现语义增殖。君王对功臣的称谓从"嘉宾"到"中心喜之""中心好之"的微妙嬗变,恰似礼乐仪式中逐渐升温的情感曲线;而"飨之""右之""酬之"的礼法用语更迭,则构成复调表达的礼制图谱。这种克制的词语变异既维系着颂诗的庄重特质,又在"一朝"的时间定格中暗藏流动的韵律——当钟鼓声穿透三章的重章叠唱,表面的仪式重复实则在编织礼赞的经纬网络。不同于传统颂诗的比兴传统,《彤弓》以纯赋手法构建起青铜器般的冷峻美学。诗人以"藏弓"的静态画面开启叙事,却在"飨之"的动态场景中引爆情感能量,冷热交替的叙事节奏形成独特的张力场域。三章体式虽保持"中心×之"的句式骨架,但通过动词"贶—喜—好"的情感升级与介词"藏—飨—酬"的行为递进,在规整的礼法秩序中注入灵动的诗意。这种"戴着镣铐舞蹈"的创作智慧,使得颂诗在恪守礼乐传统的同时,仍能透出金石文字间的人性温度。
3. 作品点评
全诗未涉比兴,只用赋法,语言简练精准。虽是歌功颂德,却不显得呆板,叙述跌宕起伏,使全诗透露出一丝灵气。
上一篇:先秦·佚名《扬之水》
下一篇:先秦·佚名《鱼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