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在藻":鱼在哪儿在水藻,
"有颁其首":肥肥大大头儿摆。
# 有颁:头大的样子。有,形容词词头。
"王在在镐":周王住在京镐城,
# 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西。
"岂乐饮酒":欢饮美酒真自在。
# 岂乐:同义复词,欢乐。岂,同“恺”,乐。
"鱼在在藻":鱼在哪儿在水藻,
"有莘其尾":悠悠长长尾巴摇。
# 莘:尾巴长的样子。
"王在在镐":周王住在京镐城,
"饮酒乐岂":欢饮美酒真逍遥。
# 乐岂:同“岂乐”。
"鱼在在藻":鱼在哪儿在水藻,
"依于其蒲":贴着蒲草多安详。
#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
"王在在镐":周王住在京镐城,
"有那其居":所居安乐好地方。
# 有那:即“那那”,安闲的样子。一说盛大的样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通过描写鱼在水藻、蒲草间悠游的景象起兴,展现了周王在镐京饮酒作乐、优游自乐的情景,表达了对周王安乐生活的赞颂。
2. 写作手法
起兴:《小雅・鱼藻》每章开篇均以“鱼在在藻”起兴,如“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借鱼在水藻间的情景,自然引出后面对周王在镐京饮酒作乐的描写,为诗歌奠定情感基调。象征:诗中运用象征手法,以酒象征欢乐。在“王在在镐,岂乐饮酒”“王在在镐,饮酒乐岂”中,春秋时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也是欢乐的象征,暗示周王生活的安乐。同时,以鱼在水藻中得其所象征百姓安居乐业,如鱼在水藻间自由自在,寓意百姓生活和谐美好。
3. 分段赏析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开篇“鱼在在藻”起兴,独特的句式中两个“在”字,并非简单凑音节,实则如“鱼何在,在乎藻”般自问自答,奠定欢快跳跃的节奏。紧接着“有颁其首”,像电影特写镜头,将鱼大头的模样清晰呈现,凸显鱼在水藻间的悠然自得。而后顺势引出“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周王身处镐京,和乐地饮酒作乐。此句与前两句形成巧妙对应,以鱼在水藻中得其所,暗喻周王居其位、享安乐,初露君民同乐之意。“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再次以“鱼在在藻”起兴,延续首章节奏。“有莘其尾”对鱼的形态进行又一次特写,这次聚焦鱼尾的修长,与首章对鱼头的描写相互呼应,从不同侧面展现鱼在水中的自在之态。后半部分“王在在镐,饮酒乐岂”,虽语序与首章略有差异,但核心意思一致,进一步强调周王于镐京饮酒作乐的欢快场景,强化了这种安乐祥和的氛围,让君民同乐的意味更加浓郁。“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依旧以“鱼在在藻”发端,“依于其蒲”不再是局部特写,而是全景式描绘鱼在水藻中依偎蒲草的画面,呈现出鱼惬意满足的整体生态。“王在在镐,有那其居”,“有那”形容居所的美好盛大,既是对周王居所的赞叹,也呼应前两章周王饮酒之乐,暗示其生活环境优越、安定美好。从结构上看,此章是点面、局部与全景的融合,与观鱼的空间转换契合。同时,诗中以鱼得其所借喻百姓安居乐业,使君民同乐的主题得以升华,比兴与铺排完美融合,让整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准。
上一篇:先秦·佚名《彤弓》
下一篇:先秦·佚名《南山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