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台":南山生柔莎,
# 台: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北山有莱":北山长嫩藜。
# 莱:藜草,嫩叶可食。
"乐只君子":君子很快乐,
# 只:语助词。
"邦家之基":为国立根基。
# 基:根本。,邦家:国家。
"乐只君子":君子真快乐,
"万寿无期":万年寿无期。
"南山有桑":南山生绿桑,
"北山有杨":北山长白杨。
"乐只君子":君子很快乐,
"邦家之光":为国争荣光。
# 光:光荣,荣耀。
"乐只君子":君子真快乐,
"万寿无疆":万年寿无疆。
"南山有杞":南山生枸杞,
# 杞:枸杞。
"北山有李":北山长李树。
"乐只君子":君子很快乐,
"民之父母":人民好父母。
# 父母:意指其爱民如子,则民众尊之如父母。
"乐只君子":君子真快乐,
"德音不已":美名必永驻。
# 德音:好名誉。
"南山有栲":南山生鸭椿,
# 栲:树名,即山樗,俗称鸭椿。
"北山有杻":北山长菩提。
# 杻:树名,即檍树,俗称菩提树。
"乐只君子":君子真快乐,
"遐不眉寿":高年寿眉齐。
# 眉寿:高寿。眉有秀毛,是长寿之相。,遐:通“曷”,何。
"乐只君子":君子真快乐,
"德音是茂":美德充天地。
# 茂:茂盛,美盛。
"南山有枸":南山生枳椇,
# 枸:树名,即枳椇。
"北山有楰":北山长苦楸。
# 楰:树名,即鼠梓,也叫苦楸。
"乐只君子":君子很快乐,
"遐不黄耇":那能不长寿。
# 黄耇:长寿。黄,指老人头发白后转黄。耇,年老。
"乐只君子":君子真快乐,
"保艾尔后":子孙天保佑。
# 后:指子孙后代。,保艾:保养,养育,安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在宴饮时用以祝福赞美的诗。描绘了南山、北山生长着各类植物,以此起兴,引出对君子的赞美。诗中体现了君子对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意义,营造出庄重祥和的氛围,表达了对君子长寿、品德传扬、福泽后代的美好祝愿,突出对君子的尊崇之情。
2. 写作手法
起兴:每章均以“南山有……,北山有……”起兴,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用南山、北山的植物引出下文对君子的赞美,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自然、委婉,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重章叠句:各章结构相似,只在部分诗句上有所变化,如“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与“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等。这种手法使诗歌在反复吟唱中强化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便于记忆和传唱。象征:以南山、北山的植物象征君子的品德和功绩,不同的植物暗示君子多方面的美好特质。如用“桑”“杨”“杞”“李”等植物,虽未明确阐述其象征意义,但通过联想,可感受到它们与君子的某种内在联系,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以南山的台草和北山的莱草起兴,借植物生长于两山,引出对君子的赞美,称君子是国家的根基,表达对君子长寿的祝愿,为全诗奠定祝福赞美的基调。第二章:“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同样以南山的桑和北山的杨起兴,进一步赞美君子是国家的荣耀,再次强调对君子万寿无疆的祝愿,加深对君子美好品质和重要地位的描绘。第三章:“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用南山的杞和北山的李起兴,将君子比作百姓的父母,突出君子对百姓的关怀与重要性,同时祝愿君子美好声誉不断传扬,丰富了对君子形象的塑造。第四章:“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以南山的栲和北山的杻起兴,祝愿君子长寿,强调君子的美好品德日益繁茂,继续深化对君子品德和长寿的赞美。第五章:“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以南山的枸和北山的楰起兴,再次祝愿君子长寿,且希望君子能保佑后代,从君子自身到其对后代的影响,全面表达对君子的美好祝愿,使诗歌的祝福内容更为完整。
4. 作品点评
此诗虽题材简约,却在架构设计上尽显艺术智慧:全篇以五章为经纬,首尾蝉联的闭环结构暗合宴饮仪式的循环往复,而意象的疏密交织又赋予文本流动的呼吸感。语言层面,凝练克制的笔法与举重若轻的隐喻相得益彰——如“人间世、著不得”六字,以虚写实间将世事无常凝缩为永恒喟叹。作为雅俗共赏的宴饮文化载体,其复合性功能在音韵流转间自然达成:既以谐趣的节庆叙事烘托欢愉氛围,又借隐逸意象的穿插实现情感升华,更通过群体共鸣的修辞策略,将个人体悟升华为集体精神图腾,最终在酒酣耳热时完成对生命诗意的终极礼赞。
# 兴也。此亦燕飨通用之乐。故其辞曰:南山则有台矣,北山则有莱矣,乐只君子,则邦家之基矣;乐只君子,则万寿无期矣。所以道达主人尊宾之意,美其德而祝其寿也。
宋朱熹《诗集传》
上一篇:先秦·佚名《鱼藻》
下一篇:先秦·佚名《山有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