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ǒu
ōu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shān
yǒu
ōu
yǒu
yǒu
cháng
lóu
yǒu
chē
chí
wǎn
rén
shì
shān
yǒu
kǎo
yǒu
niǔ
yǒu
tíng
nèi
sǎo
yǒu
zhōng
kǎo
wǎn
rén
shì
bǎo
shān
yǒu
yǒu
yǒu
jiǔ
shí
qiě
qiě
yǒng
wǎn
rén
shì

译文

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逐句剖析

"山有枢":山坡上面有刺榆,

# 枢:树木名。

"隰有榆":洼地中间白榆长。

# 榆:树木名。白榆,落叶乔木,高可达十六七米,花叶皆可食。,隰:指低湿的地方。

"子有衣裳":你有上衣和下裳,

# 衣裳: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弗曳弗娄":不穿不戴箱里装。

# 弗曳弗娄:有好衣裳而不穿。曳,拖。娄,即“搂”,牵拉。用手把衣服拢着提起来。古时裳长拖地,需提着走。《正义》:“曳娄俱是着衣之事。”

"子有车马":你有车子又有马,

"弗驰弗驱":不驾不骑放一旁。

# 驱:车马疾走。

"宛其死矣":一朝不幸离人世,

# 宛:宛如,假如。一说通“苑”,枯萎。

"他人是愉":别人享受心舒畅。

# 愉:快乐,享受。一说通“偷”,取。

"山有栲":山上长有臭椿树,

# 栲:树木名。又名山樗,落叶小乔木,叶子可以当茶。《毛传》:“栲,山樗(初chū,臭椿)。杻,檍(亿yì)也。”《传疏》:“山樗与樗不同。……叶如栎木,皮厚数寸,可为车幅,或谓之栲栎。”

"隰有杻":菩提树在低洼处。

# 杻:树木名。又名糠椴、辽椴、大叶椴,落叶乔木,高可达二十米左右。一说檍树,为梓树的一种。一说菩提树。

"子有廷内":你有庭院和房屋,

# 内:厅堂和内室。,廷:同“庭”,指宫室。庭院。

"弗洒弗埽":不洒水来不扫除。

# 埽:同“扫”,打扫。

"子有钟鼓":你家有钟又有鼓,

"弗鼓弗考":不敲不打等于无。

# 鼓:敲击。

"宛其死矣":一朝不幸离人世,

"他人是保":别人占有心舒服。

# 保:占有,持有。

"山有漆":山坡上面有漆树,

# 漆:漆树,其汁液可做涂料。

"隰有栗":低洼地里生榛栗。

# 栗:落叶乔木。

"子有酒食":你有美酒和佳肴,

"何不日鼓瑟":怎不日日奏乐器。

# 瑟:古代一种似琴的拨弦乐器,一般有二十五弦。

"且以喜乐":且用它来寻欢喜,

# 且:姑且。

"且以永日":且用它来度时日。

# 永日:指整天享乐。永,长,用作动词。《集传》:“永,长也。……饮食作乐,可以永长此日也。”

"宛其死矣":一朝不幸离人世,

"他人入室":别人得意进你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有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四言诗,作者不详。此诗以嘲笑与讽刺之笔,刻画了一个守财奴般的贵族统治者形象,强调生活之奢俭应求中庸之道,阐明人才是财富的主宰,堪称古代纠偏文学之典范。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含八句,采用重章叠句的创作手法,通过反复咏唱,铸就强烈的讽刺效果,韵味悠长,发人深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唐风·山有枢》的意旨,《毛诗序》认为它是在讽刺晋昭公,指责他“未能修明治国之道,导致国家财用不当,钟鼓无所乐,朝廷荒芜,政事混乱,百姓离散,国家濒于危亡,而四周邻国图谋不轨,国内民众却创作这首诗来讽刺他”。然而,这种说法缺乏确凿的史实支持。后世学者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实际上是在嘲讽一位守财奴般的贵族统治者。郝懿行在《诗问》中提到:“《山有枢》这首诗,讽刺的是吝啬。”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讽刺过于节俭而不合乎礼仪”的作品(如季本在《诗说解颐》、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的观点),这些观点与“讽刺吝啬”之说相近,但似乎较为牵强,不如前一种说法那样流畅自洽。另外,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出,这首诗是对前篇《唐风·蟋蟀》的回应,意在解答前篇的忧虑,“表达了不可不及时行乐的观点,然而这种忧思却愈发深沉,情绪也愈发紧迫”,这也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讽刺诗,全篇以口语的形式呈现,我们可以将这首诗解读为一位友人发自肺腑的劝诫。诗人目睹自己的朋友坐拥财富,却未曾尽情享用,可能是由于过度节俭,抑或是天性吝啬,又或是因为终日忙碌,无暇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无法真正品味人生的美好。于是,诗人不禁义愤填膺,言辞激烈地警示朋友,其言辞之间满含着诚挚的关怀。

2. 写作手法

起兴:“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栲,隰有杻”“山有漆,隰有栗”运用了起兴手法。诗开篇分别描绘山上有枢树、洼地有榆树,山上有栲树、洼地有杻树,山上有漆树、洼地有栗树,通过对自然景物中山与隰不同树木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子”拥有各种财富却不知享用的叙述。重章叠句:整首诗三章结构相似,句式相近,形成重章叠句。每章开头都是“山有……,隰有……”的句式,引出自然景物描写;中间部分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子”拥有的财物却不知使用,第一章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第二章的“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第三章的“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结尾都是“宛其死矣,他人……”的表述,“他人是愉”“他人是保”“他人入室”。重章叠句的使用,通过反复咏唱,强化了对“子”不知享受财富、及时行乐的讽刺意味。侧面描写:“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宛其死矣,他人入室”诗中并没有直接描述“子”的昏庸或国家的危机,而是通过设想“子”死后,其财物、居所等都被他人享用的情景,从侧面暗示出“子”当下不珍惜、不使用这些财富的愚蠢,以及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即国家财富的流失和自身处境的危机,从而间接地对“子”进行讽刺,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虚实相间:“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等为实写,真实地列举出“子”所拥有的具体财物及对它们的闲置不用。“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则为虚写,是对未来“子”死后情景的想象。整首诗实写与虚写相结合,以现实中“子”的行为为基础,通过虚构死后他人享受其财物的场景,虚实相生,突出诗歌主题,强化对“子”不知及时享用财富、治理国家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以兴起的言辞开篇,与后文所歌颂的主题并未紧密相连,更多的是一种即兴的引导。首章中提及友人有华服与车马,却未能以恰当的方式使用,作者认为应当通过“曳”“娄”“驱”“驰”这些方式,尽情享受这些物质,否则一旦逝去,只能将它们留予他人。这里提到的“曳”和“娄”,是一种独特的穿衣风格,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装束;而“驱”和“驰”也并不指普通的赶路,而是象征着郊游等娱乐活动,代表了一种闲适安逸的生活方式。第二章与第一章相似,笔触转向了对房屋与钟鼓的描述,提到了它们需要“洒扫”和“鼓考”。由此可见,主人并非吝啬,而是节俭或过于忙碌。因为越是吝啬的人,越会对自己财物倍加珍惜,定会将其整理得井井有条,不会任其“弗洒弗扫”。结合主人虽拥有编钟大鼓,却从不敲奏,可以推测其确实繁忙。尽管家资丰厚,却无暇享受生活。第三章是全诗的重点,其中关键四句“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为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前两章均为口语化的表述,而此处却突然出现了“喜乐”和“永日”这两个富含深意的词汇,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关于“喜乐”,有评论者指出其意为“诗意地栖居”或“诗意地生存”;而“永日”则可理解为“延日”,即延长生命,使之变得美好而隽永。这两个词将诗歌的意境与内涵提升到了极高的境界,缓和了通篇口语及直接言死的粗俗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然风格古朴简练,但对于吝啬鬼本质特征的描绘却极为精准深刻,令人赞叹不已。诗中不仅形象生动,思想内涵也相当深邃,这些都是其突出的艺术成就。此外,诗人在选材上也显得尤为精当,对题材的概括与安排既匀称又周密。笔墨运用虚实相间,章法结构同中有异,句式和音韵也能根据内容需求灵活变化。在反复咏叹中,主题得以突出,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作者不凡的创作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是其忧远及于身后,其意欲尽乐于生时。

元刘瑾《诗传通释》

# “其性情声气无论,至其体制玲珑,文采备类,音节圆畅,具可概见。”“其句法音调,又乐府杂言之所自出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 此类庄子委蜕、释氏本空一流人语,原不足以为世训。然以破唐人吝啬不堪之见,则诚对症良药。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危言苦语,骨竦神惊。

清陈继揆《读诗臆补》

# 此诗亦教人及时行乐,而以身后危言恫之,视《蟋蟀》更进一解。

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

# 及时行乐,而多含悲痛之意。

近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斯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南山有台》

下一篇:先秦·佚名《荀子引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