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ē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jiē
chāng
ér
cháng
ruò
yáng
měi
yáng
qiǎo
qiāng
shè
zāng
jiē
míng
měi
qīng
chéng
zhōng
shè
hóu
chū
zhèng
zhǎn
shēng
jiē
luán
qīng
yáng
wǎn
xuǎn
shè
guàn
shǐ
fǎn
luàn

译文

这人长得真漂亮,身材高大又颀长。前额方正容颜好,双目有神多明亮。进退奔走动作巧,射技实在太精良。这人长得真精神,眼睛美丽又清明。一切仪式已完成,终日射靶不曾停。箭无虚发中靶心,真是我的好晚辈。这人长得真英俊,眉清目秀闪柔光。舞姿端正节奏强,箭出穿靶不空放。四箭同中靶中央,抵御外患有力量。

逐句剖析

"猗嗟昌兮":这人长得真漂亮,

# 昌:盛壮貌。一说姣好貌。,猗嗟:赞叹声。

"颀而长兮":身材高大又颀长。

# 颀而:即颀然,指身材高大。

"抑若扬兮":前额方正容颜好,

# 扬:广扬,朝气蓬勃。一说借为“阳”。眉上曰阳,额角。,抑:同懿,美好。

"美目扬兮":双目有神多明亮。

# 扬:清亮,明亮。

"巧趋跄兮":进退奔走动作巧,

# 跄:步有节奏,摇曳生姿。,趋:趋步,小步疾走。

"射则臧兮":射技实在太精良。

# 臧:好,善,准确。

"猗嗟名兮":这人长得真精神,

# 名:借为“明”,面色明净。一说目上为名,指眉眼间。一说盛壮的意思。

"美目清兮":眼睛美丽又清明。

"仪既成兮":一切仪式已完成,

# 仪既成:仪:仪度,礼仪。成:完备。朱熹《诗集传》:“仪既成,言终其事而礼无违也。”

"终日射侯":终日射靶不曾停。

# 射侯:射靶。侯,箭靶。

"不出正兮":箭无虚发中靶心,

# 正:靶心。设的于侯中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设正。

"展我甥兮":真是我的好晚辈。

# 甥:异姓亲属的晚辈。孔《疏》:“凡异族之亲皆称甥。”,展:诚然,真是。

"猗嗟娈兮":这人长得真英俊,

# 娈:美好。

"清扬婉兮":眉清目秀闪柔光。

# 婉:眉清目秀,漂亮。,清扬:形容眼神明亮,有光彩。

"舞则选兮":舞姿端正节奏强,

# 选:舞蹈时与音乐节奏合拍。一说才华出众。

"射则贯兮":箭出穿靶不空放。

# 贯:穿透。一说正中靶心。

"四矢反兮":四箭同中靶中央,

# 四矢反:四矢,古代射箭以四支箭为节。反,箭皆射中一个点。朱熹《诗集传》:“四矢,射礼每发四矢。反,复也,中皆得其故处也。”

"以御乱兮":抵御外患有力量。

# 御乱:防御战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风·猗嗟》作为先秦四言诗的经典之作,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男性之美与卓越技艺。全诗三章以“猗嗟”起兴,层层递进。开篇以“昌兮”“颀长”勾勒出男子健硕挺拔的体魄,又别出心裁地运用“美目扬兮”“清扬婉兮”等柔婉笔触,细腻描摹其明亮灵动的双眸,刚健与柔美交织,赋予人物鲜活神韵。后段聚焦射箭技艺,从“射则臧兮”的精湛,到“四矢反兮”的百发百中,全方位呈现其作为优秀射手的不凡实力。诗篇将人物外在风采与内在本领完美融合,开创了古代男性形象塑造的独特范式,是展现阳刚之美与技艺之妙的不朽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前人大多认为《齐风·猗嗟》的主人公是鲁庄公。《毛诗序》提到:“《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有“主刺”和“主美”两种观点。主刺说的背景源于齐襄公兄妹乱伦之事:公元前694年春,齐襄公向周王室求婚,周天子命鲁桓公主持婚事。鲁桓公携夫人文姜(齐襄公之妹)赴齐,文姜与齐襄公旧情复燃,被鲁桓公察觉。为掩盖丑行,齐襄公派人灌醉鲁桓公并将其杀害,谎称其暴毙。鲁桓公死后,其子鲁庄公继位。《毛诗序》将诗附会此事件,认为它是齐人讽刺鲁庄公的作品。但这种解释较为牵强。诗中除第二章"展我甥兮"的“甥”字可关联齐襄公与鲁庄公的舅甥关系外,其余内容均与乱伦事件无关。且“甥”字释义历来分歧:《诗经稗疏》称"古者盖呼妹婿为甥”,孔疏则说"凡异族之亲皆称甥"。因此清代方玉润反对《毛诗序》的主刺说,他在《诗经原始》中表示:“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不过方玉润仍将诗与乱伦事件关联,被批评为延续“深文奇刻”的后儒作风,只是立场从“刺”转为“美”。 事实上,将《猗嗟》与乱伦故事捆绑缺乏依据。若抛开历史附会,此诗仅是一首赞美少年射手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人物赞颂题材的四言古诗体裁,借少年射手健硕身形、灵动眉眼、矫健身姿等外在形象,以及精准射箭技艺的景象,写出了对少年外在美与高超射艺的赞美,展现出其作为国家栋梁的不凡气质与卓越才能。

2. 写作手法

烘托:“猗嗟昌兮,颀而长兮”以“昌”“颀长”的直接赞叹,烘托人物挺拔健硕的外在形貌;“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借额头饱满、双目有神的细节刻画,烘托其俊朗出众的仪容;“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以步态矫健的动作描写,烘托其射艺娴熟的动态之美。次章“美目清兮,仪既成兮”以眼神清澈、礼仪完备,烘托其气质清朗与修养得体;“终日射侯,不出正兮”通过终日射靶皆中红心的细节,烘托其射术精湛。末章“清扬婉兮”再绘眉目之秀,“舞则选兮,射则贯兮”以舞姿优美与箭透箭靶的场景,烘托其才艺双全。

3. 分段赏析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开篇以“猗嗟”这一饱含惊叹与赞美之情的词语起笔,瞬间抓住读者目光。“昌兮”“颀而长兮”,短短数字,勾勒出少年体魄健壮、身形高大挺拔的形象,尽显阳刚之气。“抑若扬兮,美目扬兮”着重刻画其面部,尤其是明亮有神、顾盼生辉的双眼,让少年的英气呼之欲出。“巧趋跄兮”描绘出少年行动时步履轻快、矫捷,而“射则臧兮”则直接点明他射箭技艺高超,开篇便将少年外在形象之美与射箭才能巧妙结合,为后文进一步展现其精湛射艺埋下伏笔。“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此段再次以“猗嗟”赞叹。“名兮”或许暗含少年声名初显,“美目清兮”再次强调其眼眸清澈明亮,突出他作为射手敏锐的视觉特质。“仪既成兮”表明他射箭礼仪规范、姿态标准,尽显专业风范。“终日射侯”体现少年对射箭的勤奋专注,持之以恒地练习,“不出正兮”则是对其射箭精准度的高度赞扬,每一箭都能射中靶心,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最后“展我甥兮”,流露出诗人对少年的骄傲与喜爱,不仅为其技艺,更为其身为外甥的身份而倍感自豪,从侧面烘托出少年的优秀。“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猗嗟娈兮”发出由衷赞叹,“清扬婉兮”进一步描绘少年目光灵动、面容清秀,形象鲜活生动。“舞则选兮”说明少年身姿灵活,动作优美,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协调性,这也为其高超射艺奠定基础。“射则贯兮”突出他射箭力量强劲,箭能穿透箭靶。“四矢反兮”更是将其射艺推向巅峰,连续四箭都能射中同一位置,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与精准度,堪称百发百中。最后“以御乱兮”升华主题,指出拥有如此高超射艺的少年,是国家可以倚仗的栋梁之材,在乱世中能够保家卫国,发挥重要作用,对少年给予了极高的总体评价,使少年形象更加高大且富有意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猗嗟”发端,极具感染力,通过“昌”“颀长”凸显射手体魄强健,以“美目扬兮”“清扬婉兮”等婉约之词刻画其灵动目光,刚柔并济地展现人物形象。同时“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等句将身姿矫健与射艺精湛相结合,生动塑造出一个仪表俊美、技艺超群的少年射手形象,堪称古代描写男性美的典范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言称其为齐之甥,而又以明非齐侯之子。此诗人之微辞也。

宋朱熹《诗集传》

# 三章皆言射,极有条理,而叙法错综入妙。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先辨其长短,次审其眉目,终得其趋跄步武、弯弓执矢之状。非亲见而环视之,不能详悉如此。

清惠周惕《诗说》

# 此齐人初见庄公而叹其威仪技艺之美,不失名门子,而又可以为戡乱材。诚哉,其为齐侯之甥矣!意本赞美,以其母不贤,故自后人观之而以为剌耳。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荀子引语》

下一篇:先秦·佚名《青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