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昌兮":这人长得真漂亮,
# 昌:盛壮貌。一说姣好貌。,猗嗟:赞叹声。
"颀而长兮":身材高大又颀长。
# 颀而:即颀然,指身材高大。
"抑若扬兮":前额方正容颜好,
# 扬:广扬,朝气蓬勃。一说借为“阳”。眉上曰阳,额角。,抑:同懿,美好。
"美目扬兮":双目有神多明亮。
# 扬:清亮,明亮。
"巧趋跄兮":进退奔走动作巧,
# 跄:步有节奏,摇曳生姿。,趋:趋步,小步疾走。
"射则臧兮":射技实在太精良。
# 臧:好,善,准确。
"猗嗟名兮":这人长得真精神,
# 名:借为“明”,面色明净。一说目上为名,指眉眼间。一说盛壮的意思。
"美目清兮":眼睛美丽又清明。
"仪既成兮":一切仪式已完成,
# 仪既成:仪:仪度,礼仪。成:完备。朱熹《诗集传》:“仪既成,言终其事而礼无违也。”
"终日射侯":终日射靶不曾停。
# 射侯:射靶。侯,箭靶。
"不出正兮":箭无虚发中靶心,
# 正:靶心。设的于侯中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设正。
"展我甥兮":真是我的好晚辈。
# 甥:异姓亲属的晚辈。孔《疏》:“凡异族之亲皆称甥。”,展:诚然,真是。
"猗嗟娈兮":这人长得真英俊,
# 娈:美好。
"清扬婉兮":眉清目秀闪柔光。
# 婉:眉清目秀,漂亮。,清扬:形容眼神明亮,有光彩。
"舞则选兮":舞姿端正节奏强,
# 选:舞蹈时与音乐节奏合拍。一说才华出众。
"射则贯兮":箭出穿靶不空放。
# 贯:穿透。一说正中靶心。
"四矢反兮":四箭同中靶中央,
# 四矢反:四矢,古代射箭以四支箭为节。反,箭皆射中一个点。朱熹《诗集传》:“四矢,射礼每发四矢。反,复也,中皆得其故处也。”
"以御乱兮":抵御外患有力量。
# 御乱:防御战乱。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人物赞颂题材的四言古诗体裁,借少年射手健硕身形、灵动眉眼、矫健身姿等外在形象,以及精准射箭技艺的景象,写出了对少年外在美与高超射艺的赞美,展现出其作为国家栋梁的不凡气质与卓越才能。
2. 写作手法
烘托:“猗嗟昌兮,颀而长兮”以“昌”“颀长”的直接赞叹,烘托人物挺拔健硕的外在形貌;“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借额头饱满、双目有神的细节刻画,烘托其俊朗出众的仪容;“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以步态矫健的动作描写,烘托其射艺娴熟的动态之美。次章“美目清兮,仪既成兮”以眼神清澈、礼仪完备,烘托其气质清朗与修养得体;“终日射侯,不出正兮”通过终日射靶皆中红心的细节,烘托其射术精湛。末章“清扬婉兮”再绘眉目之秀,“舞则选兮,射则贯兮”以舞姿优美与箭透箭靶的场景,烘托其才艺双全。
3. 分段赏析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开篇以“猗嗟”这一饱含惊叹与赞美之情的词语起笔,瞬间抓住读者目光。“昌兮”“颀而长兮”,短短数字,勾勒出少年体魄健壮、身形高大挺拔的形象,尽显阳刚之气。“抑若扬兮,美目扬兮”着重刻画其面部,尤其是明亮有神、顾盼生辉的双眼,让少年的英气呼之欲出。“巧趋跄兮”描绘出少年行动时步履轻快、矫捷,而“射则臧兮”则直接点明他射箭技艺高超,开篇便将少年外在形象之美与射箭才能巧妙结合,为后文进一步展现其精湛射艺埋下伏笔。“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此段再次以“猗嗟”赞叹。“名兮”或许暗含少年声名初显,“美目清兮”再次强调其眼眸清澈明亮,突出他作为射手敏锐的视觉特质。“仪既成兮”表明他射箭礼仪规范、姿态标准,尽显专业风范。“终日射侯”体现少年对射箭的勤奋专注,持之以恒地练习,“不出正兮”则是对其射箭精准度的高度赞扬,每一箭都能射中靶心,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最后“展我甥兮”,流露出诗人对少年的骄傲与喜爱,不仅为其技艺,更为其身为外甥的身份而倍感自豪,从侧面烘托出少年的优秀。“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猗嗟娈兮”发出由衷赞叹,“清扬婉兮”进一步描绘少年目光灵动、面容清秀,形象鲜活生动。“舞则选兮”说明少年身姿灵活,动作优美,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协调性,这也为其高超射艺奠定基础。“射则贯兮”突出他射箭力量强劲,箭能穿透箭靶。“四矢反兮”更是将其射艺推向巅峰,连续四箭都能射中同一位置,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与精准度,堪称百发百中。最后“以御乱兮”升华主题,指出拥有如此高超射艺的少年,是国家可以倚仗的栋梁之材,在乱世中能够保家卫国,发挥重要作用,对少年给予了极高的总体评价,使少年形象更加高大且富有意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猗嗟”发端,极具感染力,通过“昌”“颀长”凸显射手体魄强健,以“美目扬兮”“清扬婉兮”等婉约之词刻画其灵动目光,刚柔并济地展现人物形象。同时“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等句将身姿矫健与射艺精湛相结合,生动塑造出一个仪表俊美、技艺超群的少年射手形象,堪称古代描写男性美的典范之作。
# 言称其为齐之甥,而又以明非齐侯之子。此诗人之微辞也。
宋朱熹《诗集传》
# 三章皆言射,极有条理,而叙法错综入妙。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先辨其长短,次审其眉目,终得其趋跄步武、弯弓执矢之状。非亲见而环视之,不能详悉如此。
清惠周惕《诗说》
# 此齐人初见庄公而叹其威仪技艺之美,不失名门子,而又可以为戡乱材。诚哉,其为齐侯之甥矣!意本赞美,以其母不贤,故自后人观之而以为剌耳。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佚名《荀子引语》
下一篇:先秦·佚名《青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