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mén
zhī
yá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dōng
mén
zhī
yáng
zāng
zāng
hūn
wéi
míng
xīng
huáng
huáng
dōng
mén
zhī
yáng
pèi
pèi
hūn
wéi
míng
xīng
zhé
zhé

译文

我依偎着东城门外小白杨,叶片沙沙随风动。约好黄昏时相会在老地方,却让我苦等到明星闪闪亮。我来到东城门外白杨林边,叶子哗哗响不停。明明和人家约好黄昏见面,却让我苦等到星星嵌满天。

逐句剖析

"东门之杨":我依偎着东城门外小白杨,

# 东门:都城朝向东方的门,东门又往往是春天男女相会之所。

"其叶牂牂":叶片沙沙随风动。

# 牂牂:风吹树叶的响声。一说枝叶茂盛的样子。

"昏以为期":约好黄昏时相会在老地方,

# 期:约定的时间。,昏:黄昏。

"明星煌煌":却让我苦等到明星闪闪亮。

# 煌煌:明亮的样子。,明星:明亮的星星。一说启明星,晨见东方。

"东门之杨":我来到东城门外白杨林边,

"其叶肺肺":叶子哗哗响不停。

# 肺肺:枝叶茂盛的样子。一说树叶的响声。同牂牂。

"昏以为期":明明和人家约好黄昏见面,

"明星晢晢":却让我苦等到星星嵌满天。

# 晢晢:明亮的样子。同煌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门之杨》是中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一首四言诗。作者不详。近现代的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首描述男女相约,却久等对方不至的诗歌。该诗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场景:东门之外,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夜空繁星闪烁,然而满心期待的心上人却未按时赴约。诗中生动地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焦急与失落之感。此诗共有两章,每章四句,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赋”法进行描写,借景抒情,虽无一处直接倾诉情感,可懊恼哀伤之意却自然流露,营造出一种看似欢快实则哀伤的氛围转换效果。另外,《毛诗序》中提到,《东门之杨》意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那时婚姻往往错过合适的时机,男女多有失约的情况,甚至在男方亲迎时,女方仍有未到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东门之杨》的创作背景,《毛诗序》持有“刺时之作”的观点,认为此诗旨在讽刺“昏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者”的社会现象。不过,这一解读在当代已鲜少被认可。相比之下,当代学者大多赞同朱熹的见解,普遍认为该诗描绘的是男女相约却久候不至的情景,是一首反映约会场景与情感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描绘了东门之外杨树摇曳、星光闪耀的景象,刻画了主人公从黄昏等到星亮,约会对象却迟迟未至的场景,抒发了主人公久候不至的焦灼与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赋:全诗采用“赋”的手法,以白描笔触直接勾勒场景。两章均从“东门之杨”的景物描写切入,“其叶牂牂”“其叶肺肺”如实摹写杨叶繁茂、风吹作响的夏日景象,“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昏以为期,明星晢晢”则直白陈述约会时间与星空变化,不借助比兴,纯以场景铺陈构建画面,让主人公久候不至的情状在客观描写中自然显现。重章叠句:两章结构相同,首句均以“东门之杨”起笔,次句变换“牂牂”“肺肺”形容杨叶声响,后两句均以“昏以为期”承接,缀以“煌煌”“晢晢”状明星之态。这种句式复沓的手法,通过细微的词语更替,既强化了黄昏至深夜的时间流动感,又以回环韵律渲染出主人公等待过程中的焦灼与惆怅,使情感在重复中逐层加深。间接抒情:情景交融,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交融。开篇杨叶“牂牂”“肺肺”的声响,初听似为约会营造静谧而充满期待的氛围;随着“明星煌煌”“明星晢晢”的出现,借启明星的闪耀暗示时间从黄昏延至黎明,景物的客观存在成为情感变化的载体。全诗无一句直抒胸臆,却通过杨叶、明星等景象的持续铺陈,让主人公从期待到失落的心理变化自然流露,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抒情效果。

3. 分段赏析

《东门之杨》第一章首句“东门之杨,其叶牂牂”,点明约会地点为城东门外,以“牂牂”状写杨树叶片繁茂、风吹作响的景象,勾勒出夏日黄昏的幽美环境,为后文的等待场景铺设自然背景。次句“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昏以为期”明确约会定在黄昏时分,“明星煌煌”表面写星辰明亮,实则暗含时间线索——结合古代“明星”特指黎明时分的启明星可知,此时主人公已从黄昏等到星斗灿烂的深夜,为全诗奠定了久候不至的情感基调。第二章首句“东门之杨,其叶肺肺”,复沓开头,以“肺肺”替换“牂牂”,仍状写杨叶茂密、声响沙沙的情景,通过重章叠句强化环境氛围,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暗示主人公等待时间的漫长延续。次句“昏以为期,明星晢晢”,与上章“明星煌煌”意近,“晢晢”亦形容星光耀眼,进一步强调启明星的明亮璀璨,与“昏以为期”形成时间上的强烈对照,在景物的不变与时间的流逝中,含蓄传递出主人公从期待到焦灼、失落的心理变化。全诗四句两章,以“赋”法白描场景,借杨叶声响与星光变化烘托情感,无一字直写怨艾,而久候不至的惆怅自现,尽显《诗经》“含蓄不尽”的艺术魅力。

4. 作品点评

此诗并非以“兴”起笔,而是全用“赋”法铺陈场景。诗中通过“牂牂”“肺肺”的杨叶声响与“煌煌”“晢晢”的明星之光,在主人公终夜等候的情境里,巧妙烘托出不见恋人的焦灼与惆怅。全篇未着一句情语,懊恼哀伤之意却从景物描写中自然流露,尽显抒情之妙。开篇以单纯的景物摹写营造氛围,直至结尾才借时间推移暗示约会失约,使得前期描绘的美景随情感变化而暗含哀意,形成由乐转哀的氛围递换效果,让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在转折中达成微妙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兴也。……此亦男女期会而有约不至者,故因其所见以起兴也。

宋朱熹《诗集传》

# “牂牂”字,写杨叶有神。

清牛运震《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素冠》

下一篇:先秦·韩非《曾参烹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