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láng
zài
zhì
wěi
gōng
sūn
shuò
chì
láng
zhì
wěi
zài
gōng
sūn
shuò
yīn
xiá

译文

老狼前行踩颈肉,后退又要绊尾跌。公孙挺着饱满的肚囊,穿着一双红鞋步履稳健。老狼后退绊尾跌,前行又踩肥下巴。公孙挺着饱满的肚囊,品德声望美无瑕?

逐句剖析

"狼跋其胡":老狼前行踩颈肉,

# 胡:老狼颈项下的垂肉。,跋:践,踩。

"载疐其尾":后退又要绊尾跌。

# 疐:同“踬”,跌倒。一说脚踩。,载:则,且。

"公孙硕肤":公孙挺着饱满的肚囊,

# 硕肤:大腹便便貌;亦指德高望重之人。,公孙:国君的子孙。

"赤舄几几":穿着一双红鞋步履稳健。

# 几几:安详庄重貌,一说鲜明绚丽貌,一说鞋尖上翘貌。,赤舄:红色的鞋子,通常是贵族穿着。

"狼疐其尾":老狼后退绊尾跌,

"载跋其胡":前行又踩肥下巴。

"公孙硕肤":公孙挺着饱满的肚囊,

"德音不瑕":品德声望美无瑕?

# 不瑕:无瑕疵,无过错。,德音:好名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狼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具体归类于《诗经》的“国风”部分,是“豳风”中的一篇。诗以“狼”的进退皆狼狈不堪的情景,来衬托周公进退从容,无所往而不宜的智慧品德。也有人认为这是讽刺贵族王孙的诗。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对比、重章叠句等手法,通过狼的进退狼狈与公孙的从容不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同时带有调侃和幽默的色彩,使得整首诗的氛围轻松愉快。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诗经》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该诗被收录于《诗经·豳风》,豳地(今陕西旬邑)为周人先祖公刘发源地。西周初年,周公辅佐成王摄政期间遭遇政治流言与猜忌,诗中“公孙”被历代学者多解读为周公。从《毛诗序》到清代学者,大多认定《豳风·狼跋》诗中所说的“公孙”即“周公”。诗以“狼”之“进退有难”,喻周公摄政“虽遭毁谤,然所以处之不失其常”。历代学者大多认定此诗所说的“公孙”即“周公”。诗以“狼”的进退皆狼狈不堪的情景,来衬托周公进退从容、无所往而不宜的智慧品德。也有人认为这是讽刺贵族王孙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狼跋》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民歌,是《诗经·豳风》中的篇章,属于《诗经》中的“国风”类别。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两章仅替换部分字词(如“跋其胡”与“疐其尾”交替),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诗中“狼”的比喻兼具诙谐与隐喻,既调侃贵族体态,又以“德音”弱化批判,形成“善意调弄”的幽默基调。以狼的“跋疐”象征权力困境,赤舄与硕肤则象征身份与德行,矛盾意象揭示表里不一的社会现实。以狼喻人,通过荒诞的意象对比,既是对贵族生活的幽默讽刺,亦是对权力困境的深刻隐喻。其多重解读空间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诗教下的复杂表达,成为古代讽喻文学的经典范本。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狼的狼狈与公孙的从容进行对比,突出了公孙的智慧与从容不迫。狼的狼狈与公孙的“德音不瑕”形成对比,彰显公孙的高尚品德。比喻:诗中以老狼前进时踩住自己的胡、后退时又被尾巴绊倒的滑稽形象,来比喻“公孙”的某种状态。这种比喻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所描述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表现力。重章叠句:全诗二章,每章四句,结构相似,仅个别字词变化,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深化了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观点。

3. 分段赏析

此诗二章,入笔均从老狼进退的可笑之态写起。第一章中,“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这两句描述狼在行走时,因为颈下的垂肉(胡)和长尾巴而行动不便,前后都容易踩到,形象地描绘了狼的狼狈之态。这一比喻,带有嘲讽的味道。而后写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这里转而描写“公孙”,即周公,硕肤意指其体态丰满,赤舄几几则描绘他穿着鲜艳的红鞋,步履从容,描写那位“公孙”的体态。“公孙硕肤”中“肤”即“胪”,腹前肥者之谓;“硕胪”,则更胖大累赘了。“舄”是一种皮质、丝饰、底中衬有木头的屦,形状与翘首的草鞋相仿。这位公孙给人一种强烈的颜色感,腰身饱满,行走起来摇摇晃晃,这就是诗中所描述的贵族“公孙”的妙态,见之人无不忍笑,引人发出嘲笑、戏谑的欲望。第二章中,“狼疐其尾,载跋其胡”与第一章相似,继续描绘狼的进退两难,强调了狼的笨拙。本来,这样的调笑,对于公孙来说,也确有颇为不恭之嫌的。但此诗的分寸把握得也好,一边大笑着比划老狼前颠后踬的体态为喻,一边即又收起笑容补上一句:“您那德性倒也没什么不好!”“德音不瑕”句的跳出,由此化解了老狼之喻的揶揄份量,使之向着“开玩笑”的一端倾斜,而不至于被误解为讥刺。所以其所造成的整首诗的氛围,便带上了一种特有的幽默感。

4. 作品点评

《狼跋》形式整齐,节奏明快。诗以“狼”的进退皆狼狈不堪的情景,来衬托周公进退从容、无所往而不宜的智慧品德。也有人认为这是讽刺贵族王孙的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此诗语带调侃,但有分寸,先以老狼前颠后踬的体态作比来揶揄人,后又在结句弱化了揶揄份量,使整首诗的氛围带上了一种特有的幽默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兴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周公虽遭疑谤,然所以处之不失其常,故诗人美之。言:狼跋其胡,则疐其尾矣。公遭流言之变,而其安肆自得乃如此,盖其道隆德盛,而安土乐天有不足言者,所以遭此大变而不失其常也。夫公之被毁以管蔡之流言也,而诗人以为此非四国所为,乃公自让其大美而不居耳。盖不使谗邪之口得以加乎公之忠圣,此可见其管公之深,敬公之至,而其立言亦有法矣。

宋朱熹《诗集传》

# “解此诗者,多牵涉成王不信周公,愚殊不取,已数辩之矣。”“诗也善于形容盛德,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令人想见诸葛君纶巾羽扇,指挥群材,从容得意时,有此气度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苕之华》

下一篇:先秦·佚名《瓠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