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fān
fān
cǎi
zhī
pēng
zhī
jūn
yǒu
jiǔ
zhuó
yán
cháng
zhī
yǒu
shǒu
páo
zhī
fán
zhī
jūn
yǒu
jiǔ
zhuó
yán
xiàn
zhī
yǒu
shǒu
fán
zhī
zhì
zhī
jūn
yǒu
jiǔ
zhuó
yán
zuò
zhī
yǒu
shǒu
fán
zhī
pào
zhī
jūn
yǒu
jiǔ
zhuó
yán
chóu
zhī

译文

瓠叶轻飘飘,采下烹煮它。君子有好酒,斟满浅尝它。有只小野兔,煨烤又烧它。君子有好酒,斟满敬献他。有只小野兔,烧烤又炙它。君子有好酒,斟满回敬他。有只小野兔,烧烤又煨烤。君子有好酒,斟满劝饮他。

逐句剖析

"幡幡瓠叶":瓠叶轻飘飘,

# 瓠:葫芦科植物的总称。,幡幡:翩翩,反覆翻动的样子。

"采之亨之":采下烹煮它。

# 亨:同“烹”,煮。

"君子有酒":君子有好酒,

"酌言尝之":斟满浅尝它。

# 尝:品尝。,言:助词。,酌:斟酒。

"有兔斯首":有只小野兔,

# 首:头,只。一说斯首即白头,兔小者头白。,斯:语助词。

"炮之燔之":煨烤又烧它。

# 燔:用火烤熟。,炮:将带毛的动物裹上泥放在火上烧。

"君子有酒":君子有好酒,

"酌言献之":斟满敬献他。

# 献:主人向宾客敬酒曰献。

"有兔斯首":有只小野兔,

"燔之炙之":烧烤又炙它。

# 炙:将肉类在火上熏烤使熟。

"君子有酒":君子有好酒,

"酌言酢之":斟满回敬他。

# 酢:回敬酒。

"有兔斯首":有只小野兔,

"燔之炮之":烧烤又煨烤。

"君子有酒":君子有好酒,

"酌言酬之":斟满劝饮他。

# 酬:指主人再次向宾客献酒。主人在饮过宾客回敬的酒后,在酌酒献宾客,宾客接酒不饮,放在席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雅・瓠叶》收录于我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首宴饮诗,生动展现了主人宴请宾客时谦逊自抑的情态。全诗共四章,每章四句,层次分明:首章描绘宴会初始场景,次章叙述主人敬酒,第三章写客人回敬之仪,末章则刻画主客相互劝酒的融洽氛围。诗篇纯用赋法铺陈,语言质朴晓畅,通过反复咏叹,将宴饮间的深厚情谊与礼敬之意抒发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小雅・瓠叶》的创作背景,学界至今莫衷一是。《毛诗序》将其定性为“大夫刺幽王”之作,称周幽王荒废礼制,即便备有丰盛祭品却不愿践行礼仪,诗人遂借诗追慕古人不因祭品微薄而废礼的风尚。不过,这一观点因缺乏文本支撑、解读牵强,饱受质疑。从毛传、郑笺的阐释来看,该诗更像是平民百姓宴请友人时所作;另有观点认为,诗篇或出自宴会宾客之手,记录宴饮间的礼敬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宴饮题材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主人以瓠叶为菜、野兔为肉,操办一场简朴宴饮的场景。开篇通过瓠叶鲜嫩之态与即刻烹煮的急切,营造出鲜活的饮食氛围;随后以“献”“酢”“酬”的劝酒流程,展现宴饮礼仪的庄重,又借反复提及的“有兔斯首”,暗示主人生活的质朴困窘。诗中烧烤野兔的烟火气息与君子礼让的文雅之态相互交织,体现了古人虽物资匮乏却情谊深厚的相处之道,表达了对传统宴饮中以诚相待、以礼相交精神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两句,以灵动笔触勾勒出瓠叶随风翩跹、婀娜摇曳之态,尽显蓬勃生机,鲜活之气扑面而来。诗人旋即采撷鲜嫩瓠叶,即刻烹煮,那份新鲜劲儿,瞬间勾起宾主味蕾期待。第四句着一“尝”字,巧妙串联酒菜,顺势拉开这场质朴而温情的宴饮序幕。即便瓠叶味道寡淡,主客依然甘之如饴,沉浸于品尝之乐。​自第二章起,诗歌转而聚焦主客间饮酒互动与烧烤野兔肉的场景。“献”“酢”“酬”三次劝酒环节,将宴饮进程徐徐铺展。以野兔肉待客,本非丰盛宴席,诗中反复提及“有兔斯首”,特意强调骨多肉少的兔头,不难想见主人家境之困窘。菜肴是匆忙采摘烹煮的野菜,肉类是捕获的野兔,可见主人平日常以“野味”果腹,这场宴饮也因而弥漫着质朴的山野气息。​烹饪野兔的方式颇为原始,或用泥裹,或直接火烤,熟透时还带着烟火气息。宾主双手沾染黑灰,却仍慢条斯理地撕肉咀嚼。这看似粗陋的进食场景,与宴饮中井然有序的劝酒礼节形成鲜明对比,虽显诙谐,却无碍宾主自在尽兴。宴饮间,劝酒之礼与烧烤野兔的画面不断交织,君子谦逊有礼的风范与友人亲密无间的情谊,在这场别具一格的淡雅宴饮中完美交融。

3. 作品点评

若从诗歌表现手法与艺术感染力维度考量,《小雅・瓠叶》在雅诗体系中或许难称上乘之作。其遣词造句未臻华丽精巧,艺术技巧亦非登峰造极。然而,正是这样一首质朴的诗篇,承载着不可忽视的历史认识价值。透过文字,读者仿若打开一扇时空之窗,既能领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脉络,窥见先民宴饮习俗与烹饪智慧;又能深入感知礼仪之邦特有的尚礼风尚,体悟谦谦君子以礼相待、互敬互让的传统美德,这些珍贵的文化印记,在诗中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狼跋》

下一篇:先秦·佚名《萚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