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钟将将":敲起钟声音锵锵,
# 将将:同“锵锵”,象声词,形容钟声响亮。,鼓:敲击。
"淮水汤汤":淮水奔流浩浩荡荡,
# 汤汤:大水涌流貌,犹荡荡。
"忧心且伤":我的心中忧愁又悲伤。
# 忧心且伤:意即“心忧且伤”。
"淑人君子":遥想善良的君子,
# 淑人君子:美德之人。淑,善。
"怀允不忘":我深切怀念永难忘。
# 允:信,确实。一说为语助词。,怀:思念。
"鼓钟喈喈":敲起乐钟声和谐,
# 喈喈:象声词,形容钟声和谐。
"淮水湝湝":淮水滔滔不停歇,
# 湝湝:水流貌,犹“汤汤”。
"忧心且悲":我心忧愁又悲切。
"淑人君子":遥想善良的君子,
"其德不回":德行正直且无邪。
# 回:邪,邪恶。
"鼓钟伐鼛":敲起乐钟擂起鼓,
# 鼛:一种大鼓。,伐:敲击。
"淮有三洲":乐声回荡在三洲,
# 三洲:淮河上的三个小岛。洲,河中可居之地。
"忧心且妯":我心悲哀又难受。
# 妯:因悲伤而动容、心绪不宁。
"淑人君子":遥想善良的君子,
"其德不犹":他的美德传扬垂千秋。
# 犹:已。王引之《经义述闻》:“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一说假借为“訧”,缺点、毛病。
"鼓钟钦钦":敲起乐钟声钦钦,
# 钦钦:象声词,犹“将将”。
"鼓瑟鼓琴":又鼓瑟来又弹琴,
"笙磬同音":笙磬谐调又同音。
# 磬:古乐器名,用玉或美石制成,有孔穿绳索悬于架上,敲击发声。
"以雅以南":配以雅乐和南乐,
# 南:原为乐器名,形似钟。引申为乐调名,或说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雅:原为乐器名,状如漆筒,两头蒙以羊皮。引申为乐调名,指天子之乐,或周王畿之乐调,即正乐。,以:为,作,指演奏、表演。
"以籥不僭":籥管合奏音更真。
# 不僭:犹言按部就班,和谐合拍。僭,超越本分,此训乱。,籥:乐器名,似排箫。古代羽舞时边吹籥,边持翟羽舞蹈。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整首诗通过对鼓钟音乐和淮水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淑人君子的怀念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国运、时代的忧思,对当时社会世风日下的不满和对理想道德、社会秩序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第一章“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首章以钟鼓铿锵之声起笔,“将将”拟其宏亮,如金石震于耳畔,与“汤汤”淮水之势相和,视听交感间顿生苍茫之感。流水滔滔无尽,恰似诗人忧心延绵,此乃《诗经》“兴”法之妙,借自然之象引心中之情。“忧心且伤”直吐胸臆,而“淑人君子,怀允不忘”则点明所忧之由:彼美德君子之风范,如日月昭昭,令人念之深、思之切,难以释怀。钟鼓之盛与忧心之重形成张力,既见乐声之庄严,亦显世道之幽微,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第二章“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次章换韵,钟音转为“喈喈”,清越如鸟鸣,却与“湝湝”激荡水声相应,清响中见动荡,更衬忧心之“悲”。前章之“伤”犹含蓄,此章之“悲”已外显,情感随声韵递进而深化。“其德不回”直赞君子德行:“回”者邪曲,言其方正端直,如砥柱中流,不为世浊所移。诗人以水势之跌宕,反衬德操之恒定,一乱一正,愈见君子风仪卓然。此处之“悲”,非为个人哀戚,乃因世道离乱而思贤德之不可得,忧思中蕴含对清明政德之企慕。第三章“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三章再转,“伐鼛”(击大鼓)之声轰然作响,与前章清钟相衬,如乐舞渐入高潮,声浪愈强而愁思愈深。“淮有三洲”以水中沙洲为象,既写眼前之景,亦隐喻所思之人远在彼岸,如《蒹葭》之“宛在水中央”,见空间阻隔之怅惘。“妯”通“悼”,忧思至此近乎哀痛,盖因理想与现实之距难以跨越。“其德不犹”承上而言君子德行无差失,完美如圭臬,既呼应前章“不回”,亦见诗人对至德之极致追慕。乐声由清入浊,情感由思入痛,层层递进中尽现对贤德沦隐之叹惋。第四章“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末章忽转笔锋,极写乐舞之盛:钟音“钦钦”沉稳,琴瑟和鸣,笙磬同声,八音克谐,如天籁合于人间。“以雅以南”言雅乐与南乐并奏,“以籥不僭”谓乐舞合乎礼制,无逾矩之差。表面写乐,实则托物言志:八音和谐象征天下太平,仪节井然暗喻秩序复归,此乃周代礼乐文明之理想图景。前章之“忧”至此升华为对治世的向往,个人愁思融入对王道中兴的集体期待,情感由沉郁转为庄敬,境界豁然开阔。全诗以乐声作结,非为娱耳,乃以“乐教”寄寓“德政”之思,合于《礼记》“乐者,通伦理也”之旨。
3. 作品点评
《小雅・鼓钟》对音乐的描写颇具想象与创造性。虽与后世被赞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等咏乐佳作相比,风格更为古朴简略,但仍能让读者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双重艺术美感。
# 幽王鼓钟淮水之上,为流连之乐,久而忘反(返),故人忧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者,伤今而思古也。
宋王安石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引
# 始言汤汤,水盛也;中言湝湝,水流也;终言三洲,水落而洲见也。今言不若王之荒乱也。
宋苏辙《诗集传》
# 赋也。此诗之义未祥。王氏曰:幽王鼓钟淮水之上,为流转之乐,久而忘反。闻者忧伤,而思古之君子不能忘也。此诗之义,有不可知者。今姑释其训诂名物,而略以王氏苏氏之说解之。未敢信其必然也。
宋朱熹《诗集传》
# 玩其词意,极为叹美周乐之盛,不禁有怀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于忧心且伤也。此非淮徐诗人重观周乐、以志欣慕之作,而谁作哉?”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言幽王之不德,其乐非古欤?乐则是,而人则非也。
宋苏辙《诗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