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g
yǐn
yà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zhòng
ér
zhé
ér
qiáng
huài

译文

蛀虫多了树木就会折断。裂缝大了墙就会倒塌。

逐句剖析

"蠹众而木折":蛀虫多了树木就会折断。

"隙大而墙坏":裂缝大了墙就会倒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商子引谚》为先秦佚名所作。若大臣只顾争夺私利而不体恤百姓,底下百姓就会背离君主,百姓背离君主,这是国家的隐患。各级地方官吏若隐瞒民间真实情况,剥削压迫百姓,就如同危害百姓的蛀虫。国家存在隐患与蛀虫却不走向灭亡的情况,在天下极为少见。因此,明智的君主推行“法治”以摒弃私利,如此一来,国家便不会有隐患与蛀虫。这体现了先秦时期著名法家代表商鞅主张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反对儒家所宣扬的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礼治”的思想。这一理念旨在比喻要警惕细微的漏洞与差错,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政论诗。通过比喻手法,揭露了大臣争私利、官吏欺百姓导致国家隐患的现象,强调“法治”去私的重要性,批判儒家“礼治”,主张防微杜渐、以法治国,体现了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

2. 分段赏析

“蠹众而木折”此句以蛀虫和树木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不良因素积累的危害。“蠹众”强调了蛀虫数量的众多,这是导致树木折断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一比喻,让人们直观地认识到,当不良因素大量存在时,就会对事物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以具体事物来阐述抽象道理的方式,使谚语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隙大而墙坏”此句以墙的裂缝为喻,进一步强调了问题积累的后果。“隙大”突出了裂缝的严重程度,表明当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事物的崩溃。与上一句相呼应,共同阐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这则谚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具有很高的警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列御寇《疑邻窃斧》

下一篇:先秦·佚名《成王冠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