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其镗":击鼓的声音镗镗作响,
# 其镗:即“镗镗”。镗:鼓声。
"踊跃用兵":人们奋勇操练兵器。
# 兵:武器,刀枪之类。,踊跃:犹言鼓舞。一说跳跃,奋起,此为喜好的意思,是穷兵黩武的疯狂模样。
"土国城漕":别人在国内筑城或修漕渠,
# 漕:卫国的城市。,城:修城。,国:指都城。,土:挖土。
"我独南行":唯独我被派往南方出征。
# 南行:指出发到南方去打仗或服役。
"从孙子仲":跟随将领孙子仲,
#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出征的主将。
"平陈与宋":去平定陈国和宋国。
# 平陈与宋:调停陈、宋两国敌对关系,使之和好。平,和,讲和。陈,春秋诸侯国,帝舜之后,都城在今河南淮阳。与,于。宋,春秋诸侯国,为殷商遗民国家,都城在今河南商丘。
"不我以归":不让我回家,
# 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以,在此有让、使、允许的意思;一说通“与”。
"忧心有忡":我的心里忧愁忡忡。
# 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爰居爰处":在哪里安身?在哪里歇脚?
# 爰:发声词,犹言“于是”,在这里。一说“于何”的合音,在哪里。
"爰丧其马":在哪里丢失了马?
# 丧其马:丧马:丢失战马,意味着难以逃离战场,有丧命之虞。丧,丧失,此处谓跑失。
"于以求之":去哪里寻找它?
# 于以:于何,在哪里。
"于林之下":在树林的下面。
# 林之下:山麓树林之下。
"死生契阔":无论生死离合,
# 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与子成说":我都与你立下誓言。
# 成说:约定,发誓,订立誓约。,子:指其妻。
"执子之手":我要牵着你的手,
"与子偕老":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 偕老:一起到老。
"于嗟阔兮":可叹我们相距如此遥远,
# 阔:指远别。,于嗟:吁嗟,叹词。于,同“吁”。
"不我活兮":无法与你相聚。
# 不我活:不我活:不和我相聚。活,通“佸”,相会,聚会。
"于嗟洵兮":可叹相隔如此久远,
# 洵:遥远,久远。《韩诗》作“夐”,即迥远之义。
"不我信兮":我不能实现诺言。
# 信:守信,守约。一说古“伸”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春秋时期的四言诗,也是一首反映战争题材的诗。它描绘了战争背景下主人公被征南行,参与平定陈、宋,却不能归乡的愁苦,还追忆与爱人的誓言却难以实现,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愤、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爱人的思念。借战争场景、个人经历以及爱情誓言等景象,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后文“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美好的爱情誓言,充满温情与希望;后者则是残酷的现实,因战争相隔遥远,无法实现诺言,在对比中更凸显出战争对个人幸福的破坏。
3. 分段赏析
首章总述卫人援救陈国、平定陈宋战乱之事,传达出卫人心中的怨怼。“我独南行”一句是关键,它以诗人个人的愤懑情绪为线索贯穿全诗。“土国城漕”之语,据《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记载,卫国曾被狄人所灭,东迁渡河后暂居漕邑,齐桓公攘除夷狄后封卫。文公迁居楚丘时开始建造城市、营建宫室,此即“土国”;到穆公时,又为漕邑修筑城墙,是为“城漕”。相比在国内的劳役,南行救陈的艰苦程度更甚。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接“我独南行”展开。若南行后能迅速归乡,尚可忍受。然而“不我以归,忧心有忡”两句,进一步推进叙事,如层层剥开芭蕉之心,令人心酸不已。第三章写安营时马匹走失,看似是无关紧要的插曲,实则匠心独运。庄子云“犹系马而驰也”,良马天性不羁、爱驰骋,正如征人渴望归家、不愿久役。毛传将“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解释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当作代词“或”,认为是在叙述营中他人。但全诗主要抒发诗人个人情感,因此四、五两章情感愈发哀苦,更能打动人心。第四章中,毛传将“契阔”释为“勤苦”并不准确。黄生《义府》认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更为贴切。其实此章诗句为了押韵,顺序有所颠倒,原本应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如此韵脚便成ABBA式。“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本是分别时的信誓,是“成说”的内容,诗人为使韵脚紧凑、情感激昂,才调整了语句顺序。第五章中,“于嗟阔兮”的“阔”与上章“契阔”的“阔”同义;“不我活兮”的“活”是“佸”的假借,意为“会”,对应上章“契阔”的“契”;“于嗟洵兮”的“洵”是“远”的假借,指“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承接上章“成说”,指“信誓”。两章紧密相连,严丝合缝。
4. 作品点评
《击鼓》作为一首经典的战争诗,诗人敢于展现自身与主流观念的分歧,尽情抒发对战争的抗拒之情。在对战争本质的洞察中,此诗强烈呼唤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对平凡生活幸福的追求。这份源自内心深处、质朴而真实的情感表达,饱含着对人类存在的人文关怀,堪称先民为后世文学树立的人性典范。
# 玩两“于嗟”句,鼓声高亮,人生酸楚矣!
清陈继揆《读风臆补》
# 卫从军者,自言其所为,因言卫国之民,或役土功于国,或筑城于漕,而独南行,有锋镝死亡之忧,危苦尤甚之。
宋朱熹《诗集传》
# 起语极豪。
清陈仅《读风臆补》引
上一篇:先秦·左丘明《史伯对桓公问》
下一篇:先秦·屈原《九歌·东皇太一》